小恬
轻松愉快的假期就快过去了,眼看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小曼开始为校园生活做准备。小曼的爸爸在假期教会了她用购物软件买东西,她决定试着自己采购新学期需要的学习用品。
开学季的商家和春节时一样,都在进行优惠促销活动。小曼一打开购物软件,屏幕上就弹出了开学季的各种商品广告。
小曼目不暇接,一边浏览,一边把看中的文具链接分享给朋友小琪。小曼继续划动屏幕,被一家美术用品店的广告吸引了视线:“咦……这不是我想要的那盒彩铅吗?我记得之前看到的价格都是50多元,为什么这家店标价10元呢?”
在低价的诱惑下,小曼点开了彩铅的商品页面。爸爸说得对,低价必有蹊跷。这盒彩铅和普通商品的标价界面不同,上面写着“全款50元,五天后预售结束”,10元标价的旁邊标着“定金”两个字,下面标注:膨胀系数随机,邀请好友助力,最高可膨胀至25元。
小曼被这复杂的介绍弄糊涂了,她把商品链接发给小琪,问她:“这个彩铅为什么卖得这么便宜?你网络购物经验丰富,知道这个定金是什么意思吗?”
很快,小琪发来了回复:“定金就是先付一部分钱,后面再补全剩下的钱。你要买彩铅的话,这可是个好机会。现在下单,我们帮你点一点,运气好的话,你先付的10元就能当成25元花,最后只用花35元呢。而且,商家还设置了定金可退呢。”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小曼获得了“10元膨胀至12元”的优惠特权。不过,小曼最终还是关掉了彩铅的商品页面。她在书本上看过的理财小知识告诉她,网络商家的套路很多,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最好不要冲动消费。
她问小琪:“不仅有‘定金膨胀’,还要分两次付款,我都看花眼了,明明都是优惠促销,为什么这个商家要弄得这么复杂呢?”
信息时代的网络购物真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老叔,小曼买文具碰到的这个“定金膨胀”又是什么促销手段呀?我也好奇,为什么商家不选择直接打折呢?定金膨胀听起来真复杂,又要计算,又要分两次付款。
那我们不妨直接来计算一下吧。假设现在有另一个商家也卖同款彩铅,标价50元,促销活动打八五折,付完钱直接发货。你算算,这两家的实际售价分别是多少?
原价50元,打八五折就是50×0.85=42.5(元)。至于小曼这边,就要看她的定金最终能膨胀到多少元。在小琪和朋友的助力下,10元的定金膨胀到了12元,实际需要付款50-12+10=48(元)。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家店购买彩铅?
说实话,如果没有看过小曼的操作,我可能会选择购买定金膨胀那家店的彩铅。因为运气好的话,也许定金能膨胀到25元呢。不过,小曼花了那么大力气,都只膨胀到12元,这估计也是商家吸引客流的小花招吧。
并且,你在下单后,还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拿到商品,这里面的时间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
又要看运气,又要请人帮忙,最后大费周章买回来大概率也没有便宜多少。从商家那里得便宜,看来不是那么轻松的呀。
膨胀的定金
“定金”是一个金融术语。早期,部分商家在生产高成本产品时,为了降低风险,往往采用预售制度。预售要求消费者提前支付一部分金钱,之后再根据预售阶段的订单量进行配货生产,从而避免生产过多的商品导致亏本。这部分由消费者预先支付的金钱,就是定金。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定金膨胀”作为一种新的商业营销方式开始流行。比如,小曼看中了一条预售的裙子,标价100元,如果不参与预售,一个星期后小曼才能以100元的价格下单购买这条裙子。但是小曼也可以选择先支付15元定金,在“定金膨胀”的规则下,经过膨胀, 15元定金可以抵30元。在预售结束后,小曼只需要支付剩下的70元就可以买到这条裙子。
小便宜,大风险
在消费或投资时,大部分人都非常依赖“直觉”和“第一印象”。“定金膨胀”这种新奇的营销方式,正是抓住了大部分人的心理:只需要预先支付十几元的定金就可以当成几十元花,也不用面对一下付完全款的压力,这种诱惑无疑是巨大的。
在定金膨胀的力度上,商家也有不少小心思。例如小曼看中的彩铅,其膨胀系数是随机的。要想提高定金膨胀的力度,小曼就需要邀请好友点开商品链接助力。在消费者付尾款的时候,也需要再次点开商品或者店铺的界面。在这个过程中,商家没有投入广告,却可以带来大量的流量和曝光度。
同时,对消费者来说,这种付款模式其实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果后续不能付上尾款,大部分情况下定金无法退还。如果出现了商家卷款跑路的情况,定金也会打水漂,这给消费者带来不小的潜在风险。
看清陷阱,理性判断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营销规则下,面对“定金膨胀”,消费者很容易被低廉的定金和夸张的膨胀力度所吸引,从而无法对自己的实际购买需求和商品具体情况进行理性判断。
但“定金膨胀”作为一种营销方式,也并不是洪水猛兽。数学给你知识支撑,而理性的思考则能帮助你处理纷繁复杂的信息。看清商家的规则,保留沟通的证据,在准备消费的时候运用数学知识稍作思考,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当你开始思考“我是不是像小曼一样被定金这个‘烟雾弹’影响了”“商品的优惠力度究竟有多大”,你就已经成功运用自己的智慧,朝着理性消费者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