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哲 王 烨
(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2.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小儿肺炎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疾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肺部所致的炎性反应疾病,以发热、咽痛、咳嗽等为主要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对患儿的消化、心脏等多个重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西医临床对于小儿肺炎主要采用抗菌、抗病毒治疗,并联合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但一般治疗周期长,长期应用抗生素不良反应多,且易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2-3]。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我们采用小儿金翘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肺炎风热犯肺证53例,并与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5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106例均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收治的小儿肺炎风热犯肺证住院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1~8岁,平均(5.02±2.54)岁;病程4~11 d,平均(6.71±1.45)d。对照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1~9岁,平均(5.63±2.38)岁;病程5~10 d,平均(6.50±1.03)d。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中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4]。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肺炎喘嗽风热犯肺证的诊断标准[5]。主症:发热,咳痰不爽,痰黄黏稠,咽红疼痛;次症:鼻塞,流涕,咽痒,气急喘息,口渴欲饮,纳呆;舌脉:舌红,苔黄,脉浮数。具备至少主症2项与次症3项,并结合舌脉即能诊断。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及辨证标准;年龄1~14岁,病原体检测为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者;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3 排除标准 重症肺炎患儿;伴有支气管哮喘、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的患儿;治疗依从性差,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西医常规治疗。根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4]中相关内容予以退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并根据患儿病原体感染情况,抗菌药物予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17)30 mg/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3次,抗病毒药物予利巴韦林注射液(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919)5~7.5 mg/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金翘颗粒(四川凯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20000056)治疗,<3岁患儿每次2.5 g,3~5岁患儿每次5 g,5~8岁患儿每次7.5 g,>8岁患儿每次10 g,每日3次冲服。
1.3.3 疗程 2组均连续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观察比较2组患儿发热、咽痛、咳嗽消失时间。②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情况,IL-6、TNF-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关试剂盒或仪器均由青岛瑞斯凯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③观察比较2组患儿治疗期间腹泻、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相关内容拟定疗效标准[6]。临床痊愈:患儿临床症状如发热、咽痛、咳嗽等消失,进食、进奶量恢复正常水平;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如发热、咽痛、咳嗽等明显减轻,进食、进奶量明显增加;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如发热、咽痛、咳嗽等好转,进食、进奶量有所增加;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8.0%(52/53),对照组总有效率83.0%(44/5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2.2 2组发热、咽痛、咳嗽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发热、咽痛、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发热、咽痛、咳嗽消失时间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变化比较 2组治疗后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变化比较
2.4 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5%(4/5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5%(4/53),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2.5 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水平均升高(P<0.05),CD8+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比较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细菌和病毒是其主要的病原体,但近年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也在增加[7-8]。小儿肺炎发病快,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将对小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9]。小儿肺炎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由于小儿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免疫力差,在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后病情易进一步向下迁延发展,入侵肺部而发生肺炎[10-11]。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西医临床采用的抗菌、抗病毒等药物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小儿机体发育不完全,长期应用抗菌、抗病毒等药物易造成肝、肾功能损害,加之耐药问题的日益突出,导致实际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临床亟需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小儿肺炎属中医学肺炎喘嗽的范畴,其发病不外乎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所致,外因则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风热犯肺是临床常见的类型。中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为娇脏,外合皮毛,开窍于鼻,风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致肺气郁闭,郁久化热,化热灼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肃降无权,而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进而发展为肺炎喘嗽。故治疗应以疏风清热为原则。小儿金翘颗粒是由金银花、连翘、葛根、大青叶、山豆根、柴胡、甘草组成,是临床上治疗小儿风热袭肺病证的常用药,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12-14]。方中连翘、金银花疏散风热,解毒消肿;大青叶、山豆根清热泻火,利咽止痛;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柴胡退热解表,疏肝祛风;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连翘中的连翘苷对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转染后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16];金银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乙型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7];柴胡可通过作用于中枢系统、抗菌、抗病毒、抗炎、拮抗内毒素等多种途径发挥解热作用[18]。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检测能迅速、准确地反映机体的炎性反应状态,IL-6和TNF-α是临床上常见的促炎因子,其中IL-6是导致发热和急性期炎性反应的重要媒介,能够促进下丘脑合成分泌前列腺素E2(PGE2),导致体温升高[19];TNF-α能够诱导肝细胞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引起发热,还能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功能紊乱,引起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20]。免疫功能异常是小儿肺炎发生的重要原因,T淋巴细胞亚群在细胞免疫中发挥着中心调控作用,其中CD4+是参与免疫应答的主要反应细胞,可协调B淋巴细胞分化产生抗体,而CD8+作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杀死被病毒、细菌感染的细胞及肿瘤细胞,正常情况下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CD4+/CD8+比值下降则表明机体免疫处于低下状态[2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发热、咽痛、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小儿金翘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肺炎风热犯肺证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有利于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