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策略探讨
——以潍坊市为例

2022-07-09 05:19黄林楠
农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潍坊市高素质农民

黄林楠,谭 清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

0 引言

党中央2004—2021年连续18次发布了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为主题的党中央一号文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在新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把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成为影响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为此,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应当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1]。为继续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2]。随后,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1 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重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要加快培养适应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3]。因此,坚定不移地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破解“谁来种地”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4]。近年来,潍坊市在不断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上,探索出“三方力量”、“三类课堂”、“三各团队”的“三三三模式”,但培育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因此,本研究对当前潍坊市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现状、现存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潍坊市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提供新思路,进而推动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1 潍坊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

1.1 潍坊市基本情况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陆地总面积1.61万km2,其中耕地79.27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49.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潍坊市的常住人口达到938.7万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34.06万人,占比35.59%。2020年山东省农业总产值突破10000 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超过万亿元的省份,其中潍坊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 亿元大关,约占全省总量的1/10[5]。潍坊市自然条件优渥,劳动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数量充足,乡村产业基础较好,农业现代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平高,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在农业上不断探索形成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得到了习总书记的充分肯定,三个模式推动“三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对全国其他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2018 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潍坊市农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由8.2%增至9.2%。

1.2 潍坊市关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政策措施

“十三五”期间,潍坊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实到实处,不断探索实践培训高素质农民教育的方法,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规范引领。2016 年,潍坊市规划局印发《潍坊市2016—2020乡村规划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强化教育培训,建立乡村规划管理人员定期在岗培训制度。2020年,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发布《2020年潍坊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强调建立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农民自愿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潍坊市设立43所高职院校,其中每年涉农学科的毕业生达到7400余人次。此外,潍坊市还在潍坊职业学院中成立潍坊职业农民学院,下设寿光、诸城等8 处分院,市财政局每年拨款1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学院农业培训。

1.3 潍坊市高素质农民培训方式

1.3.1 凝聚政府、高校、社会“三方力量”办学,打造农民培训新格局 潍坊市高效发挥政府部门、高职院校、社会力量各方的办学优势,共同推进高素质农民办学进程。政府成立乡村振兴人才班,向农业发达地区讨教经验,实行“走出去”教育培训方法,人才班学员取经的足迹遍布国内外,如北京、浙江、江苏等农业发达省份以及以色列、荷兰等位于“一带一路”的国家。在新冠疫情爆发前,乡村振兴人才班每年外出学习培训达到6000 余人次。职业院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助力“三农”发展事业。潍坊科技学院创设服务于“三农”工作的智慧蔬菜产业学院,自成立以来,该学院打造农村农业劳动力转移、大棚花卉种植户等精品课程,参与培训的学员达到3万余人次。除了为省内农业技术发展提供劳动资源,学院还先后为河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等多个省份培训技术人员1万余人次,将“智慧蔬菜生产”输送到全国各地。在发挥政府和职业院校办学的职能外,潍坊市还积极调动社会力量,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兴办农民培训,并出台减免税费、土地流转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如山东慧三浓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潍坊慧三浓培训学校就是在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政府政策成立的专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学校。

1.3.2 融合线上、线下、展会“三类课堂”开展培训,实现对农民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全面满足 接地气的培训方式、受欢迎的教育方法,是提高农民培训效率的关键因素,多媒体手段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也为讲授开拓了新渠道。针对农民教育的特点和农民生活的习惯,潍坊市因地制宜,创新培训方式,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在打造“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教学方式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组织学员实时、在线学习。如潍坊市昌乐县职业农民讲习所开创“菜单式”培训,打造“讲习所出菜单,农民出订单”的双证认证培训模式[6],将线下的田间培训与线上的网络授课相结合,农民在田间地头可以即时在线上群聊中提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由专家教授组成的讲师团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上授课。

截至2020年,潍坊市已审批认定293个培训基地,每年在“田间课堂”接受培训人数达到15 万人次。在田间、网络课堂之外,潍坊市积极打造各类展会,把农民培训融入到展会之中。一年一度的国家级寿光蔬菜博览会、昌邑绿博会等展会成为农民交流先进育培技术、高效管理经验的平台。

1.3.3 打造乡村领头雁、排头兵、新农人“三个团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近年来,潍坊市以“培训一人带动一片”为理念,陆续创办市职业农民培训学院、8处职业农民培训学院分院,同时开设20处职业农民培训点,分层分类分模块培育农业经理人等经营管理型、种养大户等专业生产型和从事生产经营性服务的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建立完善职业农民和“三农”干部培训体系,重点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等3 个计划。2018 年,全市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3300人,现代青年农场主300人,扶贫培训250人,农村创业培训250人。

2 潍坊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困境

2.1 政策制度不完善,从业高素质农民基数不足

中国城乡及土地等的二元制度割裂了城乡发展,职业农民难以得到社会主流价值认可,使得农民被贴上了“社会地位低”的身份标签。从表1 看出,2016 年潍坊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共计245.3 万人,其中35 岁以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为37.71万人,占潍坊市农业生产经营总数的15.5%,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平均水平;36~54 岁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有115.54 万人,占潍坊市农业生产经营总数的47.1%,与全国均值持平,略高于东部地区均值2.6 个百分点;而在54 岁以上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高达91.74万人,占潍坊市农业生产经营总数的37.4%,高出全国均值3.8个百分点。在劳动力转移的作用下,农村青年通过升学、进城务工等渠道大规模离开农村,潍坊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呈现出严重的老龄化现象,“谁来种地、谁来养猪”的困境愈发凸显。

表1 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和年龄构成

2.2 农民个体差异大,学习进度悬殊

根据第3 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潍坊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如下:未上过学的占3.1%,具有小学学历的占25.8%,具有初中学历的占59.6%,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占10.1%,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1.3%。农民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偏低,报名参与田间、网络和课堂教学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员中,不乏有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无法完全跟进培训的学习进度。在对潍坊市临朐县农业合作社的走访中发现,部分合作社负责人即便参与了政府、高职院校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但由于自身学历水平较低,对培训中的新知识似懂非懂,导致在农业生产中不敢使用新技术,仍旧按照自己的经验参与农业生产和管理。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可持续推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推广、应用,导致农村重点工作得不到及时有效推进,严重影响农村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2.3 学工矛盾干扰学习系统性、培训效果不理想

政府、高职院校组织的领军人才培训班、农业经理人培训班等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根据主题安排培训期数,每期10~20天,这种定时定点开办的培训班培训目标明确,培训任务紧凑连贯,系统完整化较强,而许多参训学员身兼农业种养、管理或行政等多重任务,参与培训势必需要放下工作,且即便培训选在农闲季节,但由于参与培训的学员来自于不同的地区村落,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导致农忙农闲季节各有不同。在农耕、销售季,培训中学员请假现象频繁,影响教学进行,妨碍既定方案课程完成,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2.4 培训内容与需求脱节,影响学员参与积极性

目前的高素质农民培训仍旧侧重于实用性应用型经验技能的传授,围绕潍坊市各区域农业特色的高产种养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简单营销技巧等的培训很多,但是培训中有关农村资源、资产管理经营、管理经营和政策法律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不能满足参训学员的需求,例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种养加能手关注的“怎么实现农商互联”、“如何高效产销对接”、“怎样争取优惠补贴”、“怎么应对商业纠纷”等问题,当前政府、高职院校等组织的公办培训班较少涉及,因产施培、因岗定培服务不到位,培育技术与当地产业匹配性不够,难以满足部分区域发展产业的精准需求[7],不能切实满足学员需求。通过对潍坊职业农民学院2021年开展的品牌培训专题进行研究,发现培训的内容存在重复性,培训的内容主要以技术为主,而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融资担保等方面的专业较少,缺乏系统性。

3 潍坊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

3.1 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着力引进人才返乡

中国城乡二元制的长期存在使得城乡人才趋近于农村流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要落脚城乡融合,打破城乡间的单向流动,需要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城市市民,同时也要鼓励城镇人才到农村经营农业中成为高素质农民,真正实现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和高素质农民引入的多元化[8]。同时,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纳入当地政府发展计划,逐步畅通人才流动机制,构建起城乡融合的社会保障体系[9]。潍坊市政府需要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各项制度改革,确保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健全农村利益联结机制,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多渠道提升农民增收空间,让广大人民直接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更多收益。加快解决农民与城市职工教育培训的平等待遇问题,按照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或按农民人均一定数额确定农民教育经费[10]。着力促进人才返乡创业创新,潍坊市高职院校众多,重点面向潍坊市农业类院校的毕业生群体,厚植其“知农、爱农、为农”情怀,充分利用农村孵化实训基地和创业创新园区,为他们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提供培训基础平台。

3.2 精准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优化基层农技推广师资队伍

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民素质存在地域差异,因此高素质农民培训应做好前期的培训对象遴选分类及目标需求调研,按照不同层级精准制定培养目标和规格,将高素质农民培训划分为应用技能类、服务类、管理类等不同的培训类型,开展从生产销售到管理服务的全产业链、差别化教学培训,形成上下联动、差异互补的立体化、多元化培养体系[11],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个性化培训需求。在现有的培训方式上,针对农民更易接受图片、视频类资源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做到文字教材和多媒体教材紧密结合。设置简单易懂、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开发现代农业、村级管理、农村干部建设等门类协调、务实管用的教学体系[12]。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农民离不开一支教学过硬的高水平师资队伍[13]。借鉴吸收潍坊市各地区原有的经验并结合各区域资源、农业的特点,整合一批优质师资,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机构师资队伍,聘请有文化、懂技术的“田秀才”、“土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指导答疑,注重提高师资队伍的责任意识,工作过程中积极引导学员实现增产增收[14]。对培训学员进行精准帮扶指导,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满足高素质农民生产实践和管理需求。

3.3 完善培训机制,保障培训系统性

在潍坊市现有的3 种培训形式下,需要考虑如何在线下培训的基础上,用活用好农广在线APP、云上智农APP等各类新式培训手段,实现线上远程教育与线下讲座课堂相互配合,定点集中培训与田间现场指导相互融合,科普知识宣传与种养技术推广互相结合,保障培训的系统性、连贯性。推进4G、5G移动网络在广大农村的快速、高效落地,推进移动网络在农村的免费全覆盖[15],同时紧扣班级管理、跟踪指导、结对帮带等环节精心培育[16]。加强对政府院校组织的培训班、人才班中的考评与监管,考评与监管是培训中的重要一环,具有考核、评价和督促的作用,具体包括健全培训过程的长效监管,保证培训全程无疏漏;健全教学质量与学习成效评估机制,保证培训实效;健全培训后续指导帮扶体系,巩固培训成果;制定健全教学规范条例并严格实施,把从培训班结业学员的就业率和上岗率作为检验培训班学习教学成效的标准之一。对希望成为高素质农民、具备条件、愿意接受学历教育、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实行农学结合弹性学制[17]。

3.4 打造本土培训课程体系,种养技能传授和经营指导并重

进一步规范农民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区分不同培训层次、培训对象和应用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18],在以后的潍坊高素质农民的培训内容筹划设置上,必须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重点[19],需要对接潍坊农业产业特点和实际需求,既需安排少许宏观的、方向性的内容,更需安排大量微观的、现实性的内容[20]。要由潍坊财政部门设立专款,研发适合本土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绿色生态种养技术、经营管理策略、财税金融知识、司法程序、安全生产、消防知识等精品课程并组织实施,培养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农民素质[21]。此外,结合绕潍坊市农业生产实际,在涉农高职院校和研究所中设立推广经济和政策法律的教授或研究员岗位,专门对某一区县或某一产业进行普及指导,深入到田间地头,实现与农民的面对面、零距离沟通交流,真正培育起一支懂政策、能创业、善经营、会管理、觉悟高的新型高素质农民带头致富。

4 结语

中国农业进入新发展阶段,打造一支适合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建设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时代要求,需要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农民参与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这一新课题,政府要以本土为源,以实用为基,营造有利政策环境,联合高职院校和社会力量,真正做到以农民为中心,举办农民满意的培训教育,培养起一批高素质农民队伍,全民助力乡村人才振兴,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猜你喜欢
潍坊市高素质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耕牛和农民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农民
潍坊市“互联网+制造业”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山东省潍坊市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潍坊市中小微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潍坊全市会展统计培训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