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超花,何 晴,邢媛媛 (天津北大海洋石油医院内分泌肾科,天津 300452)
2型糖尿病(T2DM)是临床慢性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占所有糖尿病患者90%左右,其致病因素复杂,若不及时治疗,长期高血糖还会诱发各类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1]。控制血糖是治疗T2DM的基础,但临床实践证实[2],单纯降血糖治疗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还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采取对症处理。为此,大量学者将联合用药方案用于T2DM治疗中并取得良好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讨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在老年T2DM中的治疗效果。
1.1一般资料:将2019年10月~2021年4月就诊于我院内分泌科的老年T2DM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5.42±4.54)岁;病程2~17年,平均病程(9.51±0.57)年。对照组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63~88岁,平均年龄(75.53±4.61)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9.92±0.7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符合临床关于T2DM诊断标准[4]:①存在明显糖尿病症状且随机血糖≥11.1 mmol/L;②空腹血糖(FBG)水平≥7.0 mmol/L;③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6.5%,符合上述任一标准即判定为T2DM。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60岁;②知情同意;③资料完整且交流沟通清晰;④精神状态良好。排除标准:①对研究药物过敏;②合并肠道感染或其他严重肠道疾病;③感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者;④近3个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者;⑤精神缺陷或交流障碍者;⑥随访脱落或中途退出者。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入院后根据患者体格及实验室检查情况给予饮食和运动调整。对照组以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方法为:口服二甲双胍片(国药准字H11021518,北京京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初始剂量0.25 g/次,2~3次/d,用药7 d后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可适当增加剂量至1~1.5 g,剂量增加间隔需≥3 d,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联合方案治疗,即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取利拉鲁肽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60037,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6 mg/次,1次/d皮下注射,用药7 d后可适当增加剂量至1.2~1.8 mg,剂量增加间隔≥3 d,疗程同对照组。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①血糖:取两组治疗前1 d和治疗结束时当天静脉血2 ml,离心机分离后将上层血清置于抗凝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00,贝克曼库尔特)对两组血糖指标进行测定,包括HbA1c、FBG和餐后2 h血糖(2 hBG)。②微炎症状态: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炎性指标,即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③肠道菌群指标:行光冈法,无菌取患者0.1 g新鲜粪便,以厌氧菌稀释,采用折角棒涂抹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拟杆菌培养基,培养24 h后以对数换算计算菌群数量。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22.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HbA1c、2 hBG和F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A1c、FBG及2 hB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HbA1c、2 hBG和F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2.2两组治疗前后微炎症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立玉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微炎症指标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拟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拟杆菌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比较
T2DM是一组以内分泌紊乱为特征的慢性综合征。近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生活饮食习惯转变以及体力活动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T2DM发病率,而T2DM的其发生和机体血糖持续升高直接相关,长期高血糖不仅会出现代谢紊乱诱发肥胖,还会增加其他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5]。临床调查发现[6],T2DM的发生会导致肠道有益菌数量减少,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削减屏障功能,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而防御功能的减弱还会导致大量致病菌增殖和分化,最终影响机体免疫系统,诱发炎性反应。为此,临床治疗T2DM不仅需要控制血糖,还需要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和改善炎性状态。
分析可知,二甲双胍属于常用降糖药,也是临床治疗T2DM的经典药物,其药理作用是通过肝细胞膜G蛋白促进胰岛素分泌,进而抑制腺苷环化酶,减少肝糖输出,提高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达到改善机体糖代谢目的[7]。而临床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不仅能够抑制肝糖合成,还能提高外周组织胰岛素的敏感度,具有一定抗肿瘤和抗炎作用[8]。利拉鲁肽是一种人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多用于各类饮食、运动控制无效T2DM患者,能够有效地促进胰岛素释放,抑制胰高糖素分泌,提高降血糖作用[9],二者协同相较于单一用药其降糖作用更明显。炎性反应的发生和肠道菌群失衡有极大关系,当肠道失衡后,其保护能力减弱,会促使病原菌分化和增殖,进而诱发炎性,而炎性因子水平的提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形成胰岛素抵抗,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10]。利拉鲁肽作为GLP-1类似物可以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控制体重,同时能够延缓胃排空和胃肠蠕动,对于稳定和维持肠道菌群环境有一定帮助[11]。既往杨梅等[12]研究结果和本次研究内容相符,证实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在T2DM治疗中存在极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