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小儿感冒高热40例随机对照研究

2022-07-09 13:56张旭
医学概论 2022年10期

张旭

摘要:目的:浅析中药灌肠疗法对感冒高热患儿的治疗有效性。方法:划分我院80例感冒高热患儿至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前者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后者则接受中药灌肠疗法,并对比组间数据。结果:观察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提升、体温反跳防控方面优势相对确切,呈P<0.05。结论:中药灌肠疗法起效迅速,药物亦不会经过胃、小肠,以免药效被破坏,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相对更适用于感冒高热患儿的治疗。

关键词:小儿感冒高热;中药灌肠疗法;临床总有效率;体温反跳率

上呼吸道感染即俗称的“感冒”,在儿科临床中的发病率极高,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像鼻病毒、呼吸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均可导致此类疾病发生,使患儿呈现咳嗽、流涕、高热等症状。感冒对患儿来说所造成的负性影响较为严重,倘若没有对疾病进行及时治疗,也容易诱发淋巴结炎、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另一方面,患儿多伴随高热现象,倘若高热不退,那么机体正常功能也会受到直接影响,有患儿甚至会出现抽搐、昏迷等现象,对其神经系统发育十分不利。中医灌肠疗法是儿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之一,其因安全性高、起效迅速、患儿易于接受而得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本研究重點围绕此类治疗方案展开研究,以此来明确其用于感冒高热患儿当中的整体优势性,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80例感冒高热患儿纳入研究,以奇数偶数随机分组法划分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研究起止时间2021年1月份至2022年4月份,两组患儿病历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性,呈P>0.05,详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布洛芬混悬液(美林,上海强生制药,H20000359,30ml:0.6g)口服,剂量控制在5ml·kg/次,用药后6h内禁止再次服用。观察组:接受中药灌肠疗法,方剂构成:淡豆豉、金银花各40g,连翘、知母、荆芥各20g以及生石膏60g,将上述药材准备完毕后以清水浸泡15min左右而后进行煎煮,取100ml药液。在进行中药灌肠之前,应叮嘱家属协助患儿进行大小便,而后参照不同患儿之间的个体差异,选择30-50ml药液,利用一次性肛管将药液送入直肠,告知家属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并保持1h,2次/d。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19.0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相对疗效更佳,体现在临床总有效率提升(参照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来将其划分至显效、有效、无效范围)、体温反跳防控方面,呈P<0.05,详见表2:

3讨论

较于成年人而言,婴幼儿群体患有胃肠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疾病的概率更高,因为其年龄尚小,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其自身抗病能力远不及成年人,在此基础上,倘若着凉受寒或饮食不当,则为各类病毒、细菌侵入机体埋下隐患,诱发各类疾病,感冒便是其中之一。感冒多以发热、咳嗽、流涕、头痛等症状为主要特征,中医学者认为,感冒的主因为风邪,但往往在不同季节多与其他当令之时气相会而伤人,例如冬季,多以感染风寒为主,而病理变化则为正气不足、卫外功能减弱,在此背景下,则为邪毒侵体而埋下隐患,且婴幼儿属稚阴稚阳之体,其脏腑功能娇嫩,与成年人相比更容易感染实邪病毒而患有感冒,高热属此病的典型症状表现,倘若没有充分重视,那么则容易伴随神昏、惊厥等现象。

关于中药灌肠疗法,在《伤寒论·辩阳明病脉证并治》中有相关记载,其现已广泛用于小儿感冒等疾病的治疗,相对而言其具备以下优势性:①中药灌肠疗法起效相对迅速,且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对药物耐受性较差的婴幼儿群体十分使用。②通过直肠途径给药能避免药物经过胃、小肠,以免药效受到酸、碱消化酶等物质的影响,使其生物利用度得以提升,口服药物虽然亦能达到治疗目的,但其因进入肝脏并在此器官中代谢,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作用强度下降,而实施中药灌肠疗法恰好能解决此类问题。③中药灌肠疗法可使药材通过直肠黏膜迅速吸收而进入大循环,以此来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的目的,且此类疗法又能避免对胃黏膜产生不良刺激,维持较长时间的药效。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接受了中药灌肠疗法,即选择淡豆豉、金银花、连翘等药材经处理后通过直肠途径给药,疗程结束后,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体温反跳防控效果均优于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的对照组患儿,呈P<0.05。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知,中药灌肠疗法对感冒高热患儿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较高,具备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叶芳, 胡婵婵. 中药灌肠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小儿乙型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43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19, 51(5):3.

[2]万雅丽, 周盈, 李兰,等.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感冒高热60例临床观察[J]. 新疆中医药, 2017, 35(2):2.

[3]孙丽君. 布洛芬缓释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效果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6(18):1.

[4]何素蓉, 卢慧娜, 杨璐,等.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 儿科药学杂志, 2018, 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