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华 丁远毅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已经正式颁布。新课标不是对《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的简单修订,而是一次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重要组成部分的大革新。这次修订,既是基于义务教育生物学新课程改革多年来的实践总结,更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新探索。
一、丰富了课程理念
课程理念的“新”主要体现在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初中生物学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新课标确定的课程理念共有六个,即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设计重衔接、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这六个课程理念分别涉及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的特点以及实现课程目标的建议和途径。2011年版课标确定的课程理念只有三个,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三个课程理念分别涉及课程的对象和性质、课程的价值和任务以及实现课程目标的建议和途径。
课程理念进一步丰富,由2011年版课标的三个增加到新课标的六个。
二、优化了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新”主要体现在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初中生物学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目标: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命观念;初步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初步具有科学探究和跨学科实践能力,能够分析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初步确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树立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强身健体和服务社会。
2011年版课标是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三维目标)对课程目标进行明确规定,要求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在以下幾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生物学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是通过认识生命现象,探究生命活动的原理和规律,并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是发展核心素养的载体,脱离知识的学习去发展核心素养是“无米之炊”,同样,单纯的知识积累也不能自然形成相应的素养。只有将知识的学习与结构化的知识构建统一起来,将结构化的知识与解决真实问题统一起来,将解决问题与做人做事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新课标提出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是对2011年版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的综合与提升。
三、精选了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浓缩了学习主题
新课标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学发展三个方面,以学科知识内在逻辑为主线,从微观到宏观、个体到群体、多样性到统一性等视角,系统构建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选取以下7个学习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人体生理与健康”“遗传与进化”“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从内容结构来看,“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与其他6个学习主题构成了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融合的关系。在课时安排方面,这7个学习主题的总课时数应与课程方案相一致,前6个学习主题约占总课时数的90%,“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约占总课时数的10%。
2011年版课标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课程内容选取了10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
新课标课程内容的7个学习主题由2011年版课标课程内容的10个一级主题浓缩而来,重点更突出。
(二)优化了课程内容框架
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主要表现在围绕生物学几个大概念组织课程内容。每个大概念下分别包含了几个重要概念,每个重要概念又包含了几个次位概念,形成了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的三级概念体系,结构呈宝塔形。2011年版课标的课程内容由重要概念、二级主题和具体内容三级组成。
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新课标课程内容的第一个学习主题,也是2011年版课标课程内容的第二个一级主题。
在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中,该学习主题有一个大概念: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该学习主题有两个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各部分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该学习主题有八个次位概念: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植物细胞具有不同于动物细胞的结构,如叶绿体和细胞壁;细胞不同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能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2011年版课标的课程内容中,该一级主题共有六个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可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该一级主题有三个二级主题: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该一级主题有12个具体内容: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课程内容框架的优化,将相关的生物学内容有结构、有联系地组织起来,避免知识的碎片化。
(三)精简了课程内容结构
新课标和2011年版课标关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课程内容的结构见表1和表2。
比较表1和表2以及表3和表4可以发现,新课标课程内容结构比2011年版课标都要简练。课程内容结构的精简,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削减了细枝末节,淡化了记忆背诵的要求,强调了对大概念和重要概念的理解,为探究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学生主动学习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是课程内容少而精的保障。
四、增加了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
(一)关于学业要求
“学业要求”是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的7个学习主题中新增设的栏目,是对学生在学完学习主题后,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结合学习主题课程内容提出的综合的、具体的和应该达到的学业要求,体现了学习主题的培养目标。?
(二)关于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是新课标中新增设的重要栏目,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的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是依据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的四个维度,结合课程内容的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的三级概念体系以及方法等,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生物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及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对教学设计与实施、教材编写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新课标对学业质量的描述为:基于真实的生物学问题情境,如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问题情境、与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关的问题情境、与生物和环境有关的问题情境、与生物技术有关的问题情境等,描述生物学现象或与生物有关的特征,运用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生态观等生命观念解释产生特定生物学现象的原因,分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针对生物学相关议题进行科学论证与合理决策,并尝试探究生命活动过程、人体健康、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初步形成从不同生命观念的视角认识和分析生物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基于证据、逻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形成科学态度和健康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责任担当。
五、加强了教学指导
(一)增加了教学提示
“教学提示”是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的7个学习主题中新增设的栏目。该栏目包括教学策略建议、情境素材建议和学习活动建议,学习活动建议又包括实验探究活动、调查与交流活动和项目式学习活动。这些内容对教师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拓展和补充。
教学策略建議特别关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及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的教学活动。开展的这些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技能和认识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如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诸如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等科学探究过程,以及探究过程中基本的实验器具的正确选择和使用等技能;在调查、搜集相关社会热点问题的资料及开展的交流活动中,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情境素材建议特别关注概念建构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与科学史的联系,以及与当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联系。注重科学向生活的回归,激发学生兴趣,用科学解决真实问题,以此在生产、生活实际、科学研究和学生的经验中挖掘情境资源,使概念的学习具体化、问题化和生活化。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没有明确写出科学史内容,并非有意淡化或删减,相反,许多生物学重要概念是基于大量的事实证据,通过抽象、概括活动形成的。如细胞概念的建立,离不开显微镜的发明史和细胞的发现史等科学史的学习。如光合作用等一些重要的原理、规律的发现历程,一些经典实验设计、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的形成过程,一些关于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执着精神、理性思考和求实创新态度的文献,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资料,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但也应当注意,资料中不可避免会涉及一些知识、方法和过程,这些不需要学生作为重要概念记忆和掌握。
学习活动建议原则上是在教学中应做的活动。新课标所列的教学活动,是从2011年版课标“活动建议”的实验、调查等学生活动中认真筛选出来的,并做了一些调整,具有可操作性。如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课程内容中,增加了“尝试制作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型”“收集有关显微镜技术发展的资料,讨论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通过专业书籍阅读、网络查询、专家访谈等,收集有关细胞研究进展方面的资料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等教学活动。
(二)细化了评价建议
新课标的“评价建议”比2011年版课标的“评价建议”更加明确和细化。一是强调了课标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应根据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实施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过程和质量的有效监控,为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依据,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同时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依据”。二是细化了教学评价的原则和实施要求。评价原则是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和多元多样;评价实施细化了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跨学科实践活动评价和期末评价的基本要求。三是明确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和要求。学业水平考试以学业质量为命题依据。命题原则为:坚持素养立意,凸显育人导向;遵循课标要求,严格依标命题;丰富试题形式,引领改革方向。命题规划为:明确试卷结构,制订多维细目表。命题的基本流程为:明确考查意图,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确定评分标准。
教师只有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新课标的新变化,并依据新的课程理念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实现“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责任编辑 / 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