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的“变”与“不变”

2022-07-09 13:53:59蒋学凤
教育家 2022年23期
关键词:统整教育工作者新课标

蒋学凤

新课标的发布是中国教育改革走向的风向标,将连锁影响到教材修改、学校课程构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教育评价等一系列工作,因此,教育人应该高度关注,通过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此指导课堂教学,更好地完成育人任务。新课标的发布也是国家教育发展的一项常规工作。教育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适应性人才,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和更新版本。这是教育发展阶段性反思与完善的一种必然。2001年和2011年我国就曾发布当时的新课标。因此,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不必紧张地觉得:好不容易搞明白,又变了。这不是“变”了,只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调整与完善。

新课标发布后,各种专家指导、内涵阐释等都在突出两个要点:其一是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其二是大单元、大统整,实际上就是如何进行融合,体现综合性。其实这两点也都不是“变”,而是一种自然的教育发展。2011年中国发布 “新课标”,启动新课改,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正式发布,后者无法进入课标,但在之后的课改中,拥有担当精神的教育工作者主动思考、积极作为,将落实核心素养作为课改的思考点,并通过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就是说,“核心素养”虽然首次在最新版新课标中出现,但并不是新名词、新事物,更不是我们在落实新课标中需要增加的新内容。“大单元”等统整、融合思想也不是完全新鲜的事物,在语文学科部编版教材开始使用时,这一思想在语文学科已经落地,其他学科也都先后开展了一些关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探索,并呈现了一些研究成果。与之前后发生的跨学科教学、现象教学等实践,也都有统整、融合的思想融在其中。这也告诉我们,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是鲜明地划分为毫不相干的若干阶段,而是一种自然顺承的发展,阶段之间主体的思想是不变的,变化的可能是某些方面及策略方法等。因此,教师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而不是重新打鼓另开张。

新课标的落实过程是漫长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由一次次研讨、一节节课铺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用坚持的力量沖刷头脑中、实践中的痼疾,有勇气去挑战不同的意见与见解,在碰撞中日夜兼程、流淌不息,奔向宽广的大海,实现我们作为每一滴水的价值。

猜你喜欢
统整教育工作者新课标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8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42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8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1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