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棋,陈春发,徐诗涵,刘道荣,董 咪,张荣坤
浙江省磐安县冷水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闻 棋1,陈春发2,徐诗涵1,刘道荣2,董 咪1,张荣坤1
(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 610051;2.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浙江地质勘查院,杭州 310002)
浙江省磐安县冷水萤石矿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区内发现14条呈脉状产出的矿体,矿石类型主要为萤石型和石英-萤石型。通过对其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等研究的基础上,查明了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与成矿的联系,提出区内萤石矿床的形成明显与地质构造有关,特别是北东向断裂控制了萤石矿的产出,为含矿热液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对萤石矿的成因分析,为下一步萤石矿的勘查和深部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萤石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磐安县
我国萤石资源分布十分广泛,且资源排列全球第三(邹灏等,2012)。目前除了天津、宁夏、上海等省(市、区)未发现萤石外,其余地方均发现有萤石矿,且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内蒙古等地区(商朋强等,2020)。其中,浙江省的萤石矿产尤为盛名。目前,浙江省已有43个县发现了萤石矿产,主要分布在德清、余姚、象山、嵊州、新昌、仙居、丽水、诸暨、东阳、义乌、金华、永康、武义、龙泉、遂昌、江山和常山等县(市)(龙礼珠,2015),但磐安县对于萤石矿的工作程度还较低,本文主要对磐安县冷水萤石矿展开研究。
磐安县冷水萤石矿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笔者从地质特征、矿床特征进行研究,总结成矿条件和矿床成因,希望可以对磐安县萤石找矿勘查提供参考,同时对浙江省同类型萤石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意义。
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南褶皱系、浙东南隆起区、丽水—宁波隆起带、新昌—定海隆断束,矿区位于武夷-云开造山系西部的磐安县境内,其西侧紧邻江山-绍兴拼合带。
区域出露地层有西山头组(J3)晶屑玻屑凝灰岩、玻屑熔结凝灰岩;茶湾组(J3)下部为砾岩,中上部为玻屑熔结凝灰岩,顶部为泥质硅质岩等;九里坪组(J3)流纹岩;白垩系下统馆头组(K1)粉砂岩、泥岩;朝川组(K1)辫状河、曲流河相砂砾岩、砂岩、细砂粉砂岩;第四系全系统鄞江桥组(Qh)冲积冲洪积砾石、砂砾石、砂土。
本区中生代以来呈现出大陆边缘活动带的地质构造特征,燕山晚期构造特征尤为显著。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其中北东向断裂是区内最重要的控矿构造,次为北西向及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为萤石矿化提供了比较理想的场所。除此之外,区内的火山构造也对萤石矿床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它们受区域断裂和一般断裂的影响。
区域内燕山晚期岩浆活动较强,除在个别区段见有少量正常沉积的沉积层外,余者均为遍布全区的各类火山岩和少量侵入岩。火山岩以中酸性和酸性为主,次为基性、中基性、中性,少量碱性。而侵入岩不甚发育,仅有少数侵入脉岩,如花岗斑岩脉、霏细斑岩等。
区域矿产以萤石为主,次为硅藻泥岩、高岭土、玄武岩、花岗岩及凝灰岩石材等。
冷水萤石矿区出露的地层较为单一,除了第四系(Q)-残坡积层外,主要为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J3)。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J3)地层为一套酸性火山碎屑岩,岩性为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局部夹少量薄层状沉凝灰岩及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等。酸性火山碎屑岩硬度低,性脆,所以围岩容易破碎,破碎带为地热水循环形成的含氟热液体提供有利的条件(图1)。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目前已发现断裂约40条,其中,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断裂、近东西向断裂对矿体的控制最大,且北东向断裂是最主要的控矿构造(图1)。三种类型断裂具体情况如下:
(1)北东向断裂
该类断裂为主要的导矿、容矿构造。规模较大,分布广泛,且斜贯全区,断裂性质以压性为主。在后期的构造运动中,叠加扭性作用。断裂以走向北东40°,倾向南东130°为主,少数倾向300°,倾角一般较陡,多为80°左右。断层均为逆断层,呈雁行近平行排列,延伸长,破碎带宽几米到十几米,具多次继承性特点,对成矿有利。
图1 安县冷水萤石矿区地质简图
(2)北西向断裂
该类断裂在矿区非常发育,数目最多,规模相对较小,主要为张扭性—张性断裂。断裂走向293°~335°,倾向以北东为主,倾角一般较陡,有的趋于直立。断层以正断层为主,少量为平移断层,走向延伸百余米至数公里。该类断裂形成的时间晚,常破坏了先期形成的北东向断裂的延续性,同时又具有张性性质,为后期的围岩蚀变和萤石矿化提供了较理想的场所。
(3)近东西向断裂
该类断裂在矿区分布较少,规模仅次于北东向断裂,性质为压扭性。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较陡。断裂规模大小不一,断面不规则,常切断北东向断裂,对萤石矿的形成起到控制作用。
图2 磐安县冷水萤石矿区5#矿体地质剖面图
矿区燕山晚期岩浆岩活动较为强烈。侵入岩不发育,火山岩遍布较多,具有大陆边缘活动性的特点。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潜火山岩非常少。
受岩浆热力作用的影响,区内岩石蚀变较强烈,晚期和后期中低温热液蚀变非常明显,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次生石英岩化)、高岭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硅化在矿体附近普遍存在,是矿区萤石矿最主要的一种蚀变类型,与矿体形成密切相关,具有找矿标志意义。
冷水萤石矿区共发现矿体14个,编号分别为为1#、2#、3#、4#、5#、6#、7#、8#、9#、10#、11#、12#、13#及14#。其中5#和6#矿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可进一步开展地质普查和详查工作,其余12个矿体规模稍小,可酌情开展地质工作。本文主要介绍5#和6#矿体,其余次要矿体列表叙述(表1)。
表1 冷水矿区矿体特征表
5#矿体位于冷水南东164°方位,平距约300m处,有小路约1000m至磐缙公路相接。围岩为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三段(J3x),岩性为火山碎屑流相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角砾状熔结沉凝灰岩,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晰(陈惠,2008)。矿体位于大皿破火山口的北西部分,其火山机体范围内发育有晚侏罗世潜火山岩,如,安山玢岩、流纹(斑)岩等。火山机体内北西向、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断裂甚为发育。矿脉位于冷水南东方向的北西向成矿断裂带的中段,地表出露含矿硅化带长500余米,宽1~5m,产状50°∠80°,断裂带见有45°擦痕,具先压后张的性质,带中见构造角砾岩,局部见有断层泥,断裂带及旁侧发育硅化(图4a)。
图3 磐安县冷水萤石矿区6#矿体地质剖面图
5#矿体赋存于F5断裂带中,地表多为硅化带,局部有萤石矿化露头点,见有一老采坑,长90m,宽窄不一,其走向与矿脉一致。矿体为半隐伏矿体,呈脉状产出,走向与构造一致,产状为50°∠80°,矿体规模较小。地表出露长300m,倾向斜深大于100m,厚度0.27~2.00m,平均1.26m,往深部逐渐变薄(图2)。
矿石结构有半自形晶结构、半自形—自形晶结构,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图4c)、角砾状构造(图4d)、不规则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萤石,含量在80%以上,颜色以浅绿色—紫红色及白色为主,少量浅紫色。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有少量高岭土,绿泥石及围岩角砾。围岩蚀变以硅化为主,矿体顶底硅化更强,次为绿泥石化和高岭土化。
6#矿体位于冷水虬里村东,平距约550m处,从虬里到磐缙公路有1000m长的简易公路相连。围岩为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三段(J33)浅灰紫色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矿区位于大皿破火山口的西北部位,火山机体范围内发育晚侏罗世潜火山岩,如:安山玢岩,流纹(斑)岩等。北西向断裂甚为发育。矿脉位于冷水虬里村偏东方向的北西向次级断裂带中,断层总体走向120°~300°,产状30°∠80~82°,断层沿走向或倾向呈舒缓波状(图4b)。
图4 矿脉特征及矿石构造
a.5#矿体;b.6#矿体;c.块状构造;d.角砾状构造
矿体呈脉状,矿体中富矿分布不规则常呈豆荚状,矿体规模较小,出露长大于200m,矿体厚1.5~2.0m,平均厚度约1.75m。矿体走向与构造一致,为120°~300°,产状为30°∠80~82°(图3)。
矿石结构为自形-半自形晶结构,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萤石,以浅绿色、白色为主,紫色较少。脉石矿物以石英、凝灰岩角砾为主,次为高岭土、绿泥石。围岩蚀变以硅化为主,次为高岭土化、萤石矿化、绿泥石化。
4.1.1 成矿机理
由于矿区的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为萤石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气液通道。大气降水沿着断裂构造下渗,在地下深处形成含矿热水溶液。含矿热液富集有富含氟、钙的挥发组分,当含矿热水溶液进入特定空间,随着浓度及周围环境温度、压力降低、PH 值增高时,这些含矿组分中的氟和钙便会从挥发组分中分离出来,成矿物质便会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沉积下来,形成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床(彭宇等,2021)。
4.1.2 成矿阶段
(1)早期成矿阶段
成矿前北东向断裂性质为压性,继而又叠加扭性,含矿热液沿北东向的主干断裂上升,当温度和压力降到一定程度后,含矿热液逐渐充填沉淀于断裂中,形成先期的萤石主矿体。该矿体晶形自形程度较高,以块状构造为主,局部见角砾状构造(朱斌等,2016)。
(2)晚期成矿阶段
在萤石矿化作用后期阶段,前期形成的萤石矿脉已经冷却固结或基本冷却固结,产生一些小的网状裂隙和平行裂隙,矿液浓度有所减弱,但依然有渗透能力。深部含矿热液再次充填聚集,在先期形成的矿脉及两侧围岩中,逐渐形成具条带状或网脉状构造的萤石矿石。该类矿石萤石晶形自形程度一般较低。
(1)构造标志:成矿围岩主要为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J3),岩性以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为主,性脆,较易形成宽大构造破碎带。矿区断裂极为发育,已发现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断裂 40 余条。区内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以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为主,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2)围岩蚀变标志:矿区萤石矿体的产出部位均有明显的硅化蚀变现象,因此,围岩硅化蚀变也可作为重要的找矿标志。经硅化蚀变作用后的岩石,其硬度明显增高,抗风化能力也明显加大,这样一般就会在矿体两侧形成带状或城墙状突起,这些突起的地貌形态,也可作为找矿标志之一。
(3)地表矿化标志:已知萤石矿床和废旧矿坑可直接表明萤石矿床存在。因此,已知矿山和废旧矿坑,亦可作为寻找萤石矿床的直接标志。
(1)冷水萤石矿区地层除第四系(Q)外,主要为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J3)酸性火山碎屑岩。区内构造断裂发育,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断裂、近东西向断裂具有对矿体的控制作用,且北东向断裂是最主要的控矿构造,为萤石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矿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侵入岩不发育,火山岩分布较多,具有大陆边缘活动性的特点。围岩蚀变以硅化为主,其次为高岭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
(2)矿体主要为脉状,部分矿体局部具膨大、窄缩现象和分叉复合现象。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晶结构为主,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其中5#和6#矿体可进一步开展普查和详查工作。
(3)冷水萤石矿床为热液充填型矿床。早期含矿热液沉淀于断裂中,形成萤石主矿体,后期热液充填于裂隙中,冷却固结成条带状或网脉状矿石。
陈惠. 2008. 浙江萤石矿床简介[J].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8(1) : 54-55.
龙礼珠. 2015. 浙江省萤石矿选矿现状及发展探讨[J]. 现代矿业, 2015(6): 88-91.
彭宇, 郝雪峰, 潘蒙, 等. 2021. 石渠县渣陇地区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J]. 四川地质学报, 2021(4): 581-585.
商朋强, 焦森, 屈云燕, 等. 2020. 世界萤石资源供需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 国土资源情报, (10): 104-109.
朱斌, 张云光, 陆静云, 等. 2016. 浙江省仙居县岙坑萤石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期次探讨[J].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6(5): 66-67.
邹灏, 张寿庭, 等. 2012. 中国萤石矿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9(5): 35-42.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Genesis of the Lengshui Fluorite Deposit in Pan’an, Zhejiang
WEN Qi1CHEN Chun-fa2XU Shi-han1LIU Dao-rong2DONG Mi1ZHANG Rong-kun1
(1-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2- Zhejia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Geology and Mines, Sinochem, Hangzhou 310002)
The Lengshui fluorite deposit in Pan’an, Zhejiang is a mesothermal-epithermal filling deposit. It is composed of 14 vein orebodies, containing fluorite ore and quartz-fluorite ores. The ore-formation of fluorite is related to structure. The deposit is controlled by NE-trending faults which provided a migration channel and a host space for ore-bearing hydrothermal solution
fluorite deposit; geological feature; ore genesis; metallogenic stage; Pan'an County
P611.1
A
1006-0995(2022)02-0222-05
10.3969/j.issn.1006-0995.2022.02.008
2021-05-30
闻棋(1998— ),女,四川内江人,本科,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读
陈春发(1979— ),男,浙江杭州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固体矿产及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