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应莉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电子标签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管理和控制将向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物流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对大规模物流信息的处理速度和智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货物附加了许多数据信息,主要包括物品基本属性、配送信息、出产地等信息内容,通过电子标签、条形码识别等进行标签信息的采集和配对,需要建立准确和高效的信息数据加工和分析系统,通过信息监控和挖掘提高物流管理和货物追溯能力[1]。文中采用无线射频标签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结合物联网技术,构建新型多卡识别系统,实现对电子标签的多卡同时识别,以提升电子标签的识别效率和准确性。
在快速批量的标签识别过程中,为防止多个RFID 标签同时读取识别时发生碰撞冲突,导致误识别现象发生,提出了一种基于Q值的动态Aloha 改进型防碰撞算法。Aloha 算法属于一种随机接入式算法,利用多路分时实现对RFID 标签识别的高效防碰撞处理,算法具有结构简单、运算高效的特点[2-3]。Aloha 算法中在相邻两帧识别之间存在一个时间间隙,假定在该时间间隙中存在r个标签,则r个标签的概率分布符合二项分布,概率分布公式为[4]:
式中,N表示标签总量,n表示响应到的标签数量,r表示时间间隙中存在的标签数量。
在时间间隙中存在一个标签的概率为:
仅存在一个标签的时间间隙数目平均期望X可表示为:
系统的平均识别效率可表示为:
由于物流系统中物品标签的输入速度是时变的,若采用固定长度的帧间时间间隙,则无法很好地适应标签识别的速度变化。这里引入一个Q值,根据RFID 标签输入的速度变化实时调整Q值,帧间时间间隙长度与Q值成指数关系,从而实现帧间时间间隙的实时调整,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标签的识别效率[5]。首先需要建立空闲、识别成功、识别碰撞状态与Q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这里定义一个Q值调整步长变量C和一个Q值浮点表示变量Qfp,通过对变量C的增加和减小,实现对Qfp的动态实时调整,保证识别效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Q值的动态实时调整策略如图1 所示,标签读取识别结果包括3 个状态:空闲、识别成功、碰撞。识别标签数目为0 个时,标记为空闲;识别标签数目为1 个时,标记为成功;识别标签数目为2 个及以上的标记为碰撞。当标签读取识别结果为空闲状态时,将Qfp值向减小的方向调整,更新为Qfp-C;若标签读取识别结果为碰撞状态时,将Qfp值向增大的方向调整,更新为Qfp+C;若识别结果为成功时,则保持Qfp值不变。每个识别周期均进行Qfp值的判断和更新,以实现Qfp值的实时调整。步幅参数C的选取对Q值的调整效果具有很大影响,其取值范围为[0.1,0.5],与Q值之间的关系为[6]:1)当Q≤6时,C=0.5;2)当6 图1 Q 值的动态实时调整策略 物流电子采集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2 所示,主要可分为三层,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7-8]。其中,最底层为感知层,主要运用RFID 技术实现对电子标签的物流信息采集和识别,采集到的物流信息包含了物品的配送信息和相关用户信息等,具体包括物品种类、尺寸、重量、发送和接收客户资料等信息。感知层的核心设备为电子信息采集终端,该电子设备利用读写器对电子标签进行数据读取,并将获取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应用层,以用于信息的录入与分析。网络层的设计可选用基于ZigBee 技术的物流网络传输机制,运用多个网络连接组件对网络传输进行控制,以提升物流信息的传输性能。应用层中,对各个传输组件及模块采用统一的传输接口,将物流信息进行录入并存入数据库,通过云计算环境对物流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实现相关的逻辑分析和数据运算。数据感知层和网络传输作为最前端系统,影响着整个物流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性能,文中重点对电子采集终端进行改进设计,优化终端设计方案,提升其数据采集速度,以提升整个物流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效率。 图2 物流电子采集系统网络结构 多卡电子识别系统的硬件结构如图3 所示,主要包括3 部分:RFID 识别模块、物联网节点、应用PC端[9]。RFID 模块主要负责电子标签的识别和数据读写,其硬件电路主要由控制处理模块、RFID 读写模块、电子标签、通信电路、供电电源电路等部分组成。物流网络作为数据信息的传输通道,主要由基于ZigBee 技术的网络节点构成,依照ZigBee 通信协议组建无线网络,确保RFID 终端与PC 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与控制。 图3 多卡电子识别系统硬件结构 RFID 识别模块负责完成对电子标签的检测和识别,其硬件结构如图4 所示,主要由控制处理模块、RFID 读写模块、通信接口及电源模块构成。 图4 RFID识别模块结构 控制处理模块是系统的核心处理部分,主要负责对多个RFID 读写模块的控制以及与ZigBee 模块的通信接口控制。控制器处理芯片型号为STM32 F103VCT6,该处理器为ARM M3 内核,其最高时钟速度为72 MHz,内部集成的FLASH 存储器空间大小为256 kB,RAM 存储空间大小为48 kB,配置多种串行通信接口,包括CAN、I2C、SPI、UART 等串行接口,配有丰富的I/O 接口,能够很好地满足系统数据处理需求[10]。 RFID 读写模块的性能主要受其工作频率、通信协议及编码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读写器的通用性和高效性,选用RC632 芯片作为RFID 读写模块的处理器,该芯片的工作频率为13.56 MHz,具备多种高频通信协议,包括射频前端和基带处理两个部分[11]。其中,射频前端通过变频和功率放大处理,对基带信号处理后,将其发射到电子标签。电子标签接收到基频信号后反馈返回信号,射频前端接收到返回信号后,首先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变频等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信号转发至基带处理模块中,完成对电子标签的读写。 RFID 读写系统中主要涉及的通信接口包括串行接口、USB 接口和无线通信接口。串行接口主要是完成PC 终端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由于读写器中的微型处理器接口电平为TTL 标准,无法与PC 终端直接进行通信,系统选用MAX232 芯片实现电平转换,发送端口选用T1IN 端口,接收端口选用R1OUT端口,通过标准DB9 连接器与PC 终端连接,分别对接COM端的RXD 和TXD端口[12]。USB选用2.0 标准,通过控制USBDM 和USBDP 端口,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无线通信模块采用UART 串口进行控制。 ZigBee 技术属于一种近距离、高密度、低成本的无线传输技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高灵活性的优势,比较适用于大规模的物流管理场合。系统中的协调器和通信节点均采用结构相同的ZigBee 模块,ZigBee 模块的硬件电路如图5 所示,主要包括CC2530 通信模块、匹配电路、发射天线、串口接口及电源时钟等部分。ZigBee 模块的主控处理芯片为CC2530,该芯片工作频率范围为2.4~2.48 GHz,最大有效传输距离达到1 600 m,具有较低的误码率,利用匹配滤波器实现对杂谐波的抑制和滤除,采用RS232 标准通信协议接口,数据传输波特率选为9 600 bit/s。ZigBee 网络协议中包括3 种网络拓扑结构,分别为星型网络、树形网络和网状网络。不同网络结构的成本、速度及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仓库物流管理环境的特点,选取网状网络进行ZigBee网络的组建。 图5 ZigBee模块硬件电路 RFID 识别系统的重要数据传输网络是基于ZigBee 协议的物联网络,该物联网络的程序设计采用ZigBee 2006 协议栈标准[14-15],物联网节点程序主流程如图6 所示。由图可知,系统工作时首先进行新的物流网络构建,对网络进行默认参数的配置,然后等待或监听工作,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判断。当未接收到有效控制信号时,判断是否有新的节点加入或断开网络;当收到有效控制信号时,则信号转发至终端节点,进行对应的识别工作。数据传输模式选择主从模式,将连接网络的节点作为主节点,其他的节点当作从节点。 图6 物联网节点程序主流程 RFID 读写器采用嵌入式程序开发,主要包括API 函数和电子标签读写两部分。API 函数主要负责完成系统参数配置、存储器读写、串口通信等基础功能[16]。利用串口通信实现ZigBee 模块对RFID 读写器的控制和数据传输,根据设定的初始化参数对其端口、数据有效位、波特率等参数进行设置,实现数据的收发。电子标签读写程序按照RFID 接口协议,实现对电子标签的数据读写。 为验证该识别系统的有效性,将该系统与传统识别系统进行实验对比。两套系统采用相同型号(CC2530)的处理器芯片,存储容量均配置为8 GB,该文系统与传统识别系统同时对电子标签进行识别,统计两者的识别准确率。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分成10 组进行测试,每组取100 个电子标签,每次取5个标签进行同时识别。该文提出的电子识别系统和传统识别系统的统计结果如图7 所示。对比识别结果曲线,可以明显看出与传统识别系统相比,该系统识别准确率明显更高,传统多卡识别系统的平均准确率在72%左右,该系统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3%左右,识别效果明显更优。 图7 识别统计结果 为了验证Q值的取值对识别效率的影响,在Matlab 软件中对Aloha 算法进行仿真,验证Q值分别取4、5、6、7、8时,其识别效率随帧间隙中标签数量变化的特性,帧间的时间间隙取Q值的指数(即2Q)。仿真结果如图8 所示。由仿真结果可知,帧间隙中存在的标签数量不同时,其读取识别效率也不同,且随着标签数量的增加,识别效率会发生急剧下降。当帧间隙中存在的标签数量与Q值基本相等时,其识别效率接近峰值,验证了利用基于Q值的动态Aloha 防碰撞算法,对Q值实时调整,保持帧间的时间间隙接近标签数量,从而保证识别效率一直接近最大识别效率。 图8 不同Q值下的识别效率变化曲线 RFID 电子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得到越来越深入的应用,为了提高电子标签的识别精度和效率,文中利用RFID 识别技术,结合无线物联网通信网络,搭建了一套改进型的多卡识别系统,并利用动态Aloha 防碰撞算法提高多卡识别效率,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和读卡器布局,减少电子标签识别过程中的信号干扰,同时通过节能电路设计,降低系统功耗和成本,测试结果表明其识别准确率和识别效率得到明显提升。2 系统网络结构
3 RFID识别模块设计
3.1 控制处理模块
3.2 RFID读写模块
3.3 通信接口设计
4 ZigBee无线模块设计
5 系统软件设计
6 实验测试
6.1 系统识别准确率测试
6.2 防碰撞算法效率仿真
7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