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推动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1]以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和保障党的全面领导,是百年党史的宝贵经验,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点。各个历史时期逐渐积累和形成了加强党的领导的历史经验,贯穿其中的是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制定和实施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路线,实施有利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纪律,从而使党的组织体系承担起实现党的领导、履行党的使命的任务。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的经验教训,提出“中央是全党最高的领导,用以严格党的纪律,使党及其各级领导机关达到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团结得如同一个人一样的程度”[2]。为进一步总结经验、统一思想,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修改《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时专门加写“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3]的著名论断,以历史决议形式强调党的团结统一的极端重要性,为实现党的领导提供政治保证。随后,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做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的建党路线和上述各种错误路线相反,他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4]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从政治高度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1954年,针对党内存在的问题,党的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提出“党是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统一的集中的组织,党的团结的唯一中心是党的中央”[5],指明了党中央发挥集中统一领导作用的基本要求;提出“党的团结必须是也只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团结,在正确的政治原则和正确的组织原则的基础上的团结”[6],指明了实现党的团结、加强党的建设的政治基础。1956年,党的八大党章在党员义务部分增写“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对党忠诚老实”[7]等内容,进一步夯实党的领导的组织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实行计划经济和受到外部封锁条件下,党在曲折探索中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紧密地和世界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总结党内政治生活正反两方面经验,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1980年1月,邓小平指出:“如果人人自行其是,不在行动上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定,党就要涣散,就不可能统一,不可能有战斗力。”[8]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也明确提出“对党的路线和党的领导采取对抗、消极抵制或阳奉阴违的两面派态度,是党的纪律所不容许的”[9],实际上提出了以强化党的政治纪律来维护党的路线和党的领导的政治建设思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只要我们认真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巨大的责任。”[10]这一《决议》从政治和大局着眼,将党的领导与党所担负的历史责任联系起来,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后,党中央陆续开展不同主题的集中教育和经常教育,通过专题教育等形式强化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意识,加强和改善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杨家岭召开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中央大礼堂(七大会址) 图/中新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变化,世界局势处于深入演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综合运用政治、思想、组织、制度等方式应对变局与挑战,将党的领导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要带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仅自己要坚定清醒,而且要在推动全党做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上自觉用力,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不良倾向。”[11]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一是明确党的领导与党所处环境间的关系。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谈道:“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二是运用以上率下方法,推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2013年6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提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中央政治局发挥领导作用的一项基本要求,就在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12]三是明确提出“四个意识”,作为从政治上维护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2016年1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四个意识”,强调只有坚持“四个意识”,才能使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是推动全党做到“两个维护”,完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把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党的强大行动力量。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党对同级各类组织的领导得以强化,党的政治建设通过党的组织体系得到贯彻、通过党的制度体系得以执行,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在建党百年新的历史起点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在“两个大局”深入演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长期执政成为重大时代课题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需要发挥统领作用,激发制度效能,为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提供政治保证。
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全面领导问题,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问题,更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密不可分。如前所述,各个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各有侧重:当出现“左”的或右的错误时,这一时期工作主题是找到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当有的地方各自为政、不能令行禁止时,这一时期的重点任务是同党内的分散主义、错误思潮作斗争;首要目标是完整准确地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不折不扣地将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从全球范围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成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所处的主要历史环境,为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两个大局”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需要以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为首要任务,为党更好完成治国理政各项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在“两个大局”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全面领导的重要前提。一是准确把握“两个大局”的历史演进特点和规律,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从政治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做决策,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工作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联系起来,同“两个大局”的演进过程联系起来,用工作的实际成效坚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信心。二是引导全党增强思想和行动的一致性,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强化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三是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和工作能力,有效应对“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和维护民主集中制,调动党组织和党员的智慧和力量,把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加强锻炼,学习吸取多方面的经典文献和前沿知识,增强应对不确定性的信心和能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面临的基本经济社会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的30年,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党的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的过程。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中国道路的制度创造。顺应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克服市场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对党的不良影响,是增进党的领导的必要条件,是伴随党的长期执政的一项基本任务。一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本身就是党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过程,能否发展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成为衡量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二是,经济发展及其相伴随的产业分工、职业分化,使党的阶级基础呈现复杂的群体特征,使党的群众基础呈现更加多样的阶层形态,为增进党的团结和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带来新挑战。三是,经济结构的持续变迁及其相伴随的社会结构、社会思潮变化,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唯利是图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逐渐淡化甚至遭到腐蚀。四是,市场经济固有的商品交换原则、买卖原则影响了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的权钱交易、损公肥私、公器私用等问题,损害了党的形象,削弱了党在团结统一基础上的战斗力。
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实现坚强有力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正确处理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全面领导。一是引导全党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保政治方向不偏离,牢记“国之大者”,树立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政治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二是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健全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升格为中央财经委员会,提高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党的中心工作取得实效。三是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和经济工作能力,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廉洁从政、秉公用权,筑牢思想防线、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关系。四是用严守政治纪律的成效培育遵纪守法、按制度规则办事的社会氛围,以良好的政治生态推动良好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使市场经济的法治属性转化为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回答的一项重大时代课题。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党的政治建设增进党的全面领导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有机统一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长期执政是这项工程的重要使命。一方面,党的建设的各个组成部分从党成立初期开始不断形成,把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各个方面综合起来,形成党的建设合力,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党的建设“资源库”和“工具箱”,为实现党的领导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形势与任务、党内外环境、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党的建设的侧重点和着力点也有所不同,反映为党的建设布局和要求的不断调整,呈现为党的建设的时代特点,适应了不同时期实现党的领导的实际需要。这是党的建设的传统和经验,是各个历史时期实现党的领导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既是以政治建设统领整个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新时代以党的建设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全党服从中央。”[13]新时代继续发挥党的政治建设在增强党的全面领导中的作用,需要从多个层面久久为功形成合力。从政治层面看,党的全面领导首先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组织层面看,党的全面领导体现为党的中央组织和党的各级各类组织间的服从与被服从关系:全党服从中央、维护中央权威,党中央发挥大脑和中枢的作用,党的各级各类组织成为执行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有效执行者。从制度层面看,党的全面领导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对党的团结统一问题作出规范的党内法规。从运行层面看,党的全面领导体现为党的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14],将党的全面领导优势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
[注 释]
[1]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15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6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89.
[4]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29-330.
[5][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五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54,254-255.
[7]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826.
[8]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2.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66.
[10]《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113.
[1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强调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N].人民日报,2021-12-29.
[12]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N].人民日报,2013-6-26.
[1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40.
[14]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