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瑞,曹利民,陈一民,张 静,任兆鸿
(姚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姚安 675300)
试验地位于姚安县栋川镇蜻蛉村委会黄仁俊户承包田,地面平坦,前作整齐,土壤肥力均匀、中等偏高。
供试玉米品种为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农华711;供试肥料为含N 46%的金沙江牌尿素、含P2O516%的普通过磷酸钙、含K2O 50%的硫酸钾、商品有机肥(总养分≥5.0%,有机质质量分数≥45%)及缓释肥(N∶P∶K = 24∶6∶12)。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设7个处理(见表1),小区面积20 m2,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田间小区排列(见图1)。亩种植密度为4 000株,除亩推荐施肥量不同外,各处理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均相同。
图1 田间试验处理小区排列图
表1 试验处理方案表(kg/667m2)
处理1至4为磷肥、钾肥和商品有机肥全部作底肥施用;氮肥按作物需肥规律,按底肥20%、壮秆肥20%、穗肥60%施用;处理5至7缓释肥100%作底肥一次性施用。各处理小区亩施肥实物量(见表2)。
表2 试验处理亩肥料施用量表(kg)
2021年5月16日整地并取基础土样,17日播种,18日施辛硫磷防地下害虫,5月23日出苗。试验涉及施肥按试验方案实施,其他措施按当地生产习惯管理直至成熟。试验于2021年10月18日成熟收获并取试验后土样进行检测。
各处理生育期无差异,均为5月16日播种、5月23日出苗、7月26日抽雄、7月28日吐丝、9月17日成熟,全生育期124 d。
表3 主要农艺性状比较表(cm)
各处理株高332~350 cm,处理5最高,处理1和处理2最矮;穗位高141~163 cm,处理3最高,处理7最矮;穗长15.6~16.9 cm,处理4最长,处理6最短;穗粗差异不大;秃尖度1.3~1.6 cm,处理3最长。
试验各处理病虫害情况无差异。分别于6月6日、14日和7月3日调查草地贪夜蛾,发生程度均为2级,并于6月7日、16日及7月4日进行防治。于6月25日、7月3日调查玉米螟为害情况,发生程度均为2级,并于6月27日、7月4日防治;7月12日调查有轻微锈病发生,并于7月15日防治。调查过程中均未见纹枯病、大小斑病及穗腐病。
表4 各处理小区产量比较表(kg)
折合亩产量,处理1最高为693.3 kg,处理4次之为672.2 kg,处理3排位第三为671.1 kg,处理2排位第四为665.6 kg;缓释肥处理亩产量611.11~631.11 kg,排位第五至第七。4个普通推荐施肥处理平均亩产(675.56 kg)比3个缓释肥处理平均产量(620.37 kg)高出35.19 kg;4个普通推荐施肥量处理间产量差异不大,3个缓释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也不明显。
各处理方差分析表明,处理间与区组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见表5)。
表5 小区平均产量方差分析表
表6 亩投入产出比较表(元)
处理1投产比最高达1∶9.32,是较为理想的施肥组合,其次是处理7,投产比达1∶6.94,也较为理想。投产比依次为处理1>处理7>处理4>处理6>处理3>处理5>处理2。
直观产量结果,缓释肥施肥处理不如普通推荐施肥处理效果好,是否增施有机肥的普通推荐施肥处理(处理1至4)之间差异也不明显,各处理生育期、农艺性状、病虫发生情况等均无太大差异。
(1)各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生产上建议使用普通推荐施肥处理有利于增产。处理2比处理1虽增施了有机肥反而减产,处理3(减10%)和处理4(减20%)化肥减量不同但产量几乎没有差异。4个普通推荐施肥处理平均亩产(675.56 kg)比3个缓释肥处理平均亩产(620.37 kg)高出35.19 kg;4个普通推荐施肥量处理间产量差异不大,3个缓释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也不明显。
(2)从产量结果及各生育时期观察对比,认为氮肥在玉米产量形成中至关重要。减量并不能增效,根据减量增效原则,减量的前提应该是增效或是等效。增施的有机肥不能弥补减少氮肥所起的作用,增施有机肥对土地性状的改良应再进一步试验研究。
(3)根据田间观察,缓释肥处理出苗较差,各生育时期的表现均不如推荐施肥处理,产量结果也能相互验证,初步认为所用缓释肥并不理想。而缓释肥的应用,有必要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