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摘要】为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统计及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提出几点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建议,期望为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统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为事业单位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作为单位内部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难以实现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融合。本文分析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统计及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对信息化管理的未来展望具有重要意义。
(一)将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不应受“六大模块”所限制,而是应当将“六大模块”作为基础,深度挖掘人才价值,科学配置单位人才岗位,将人才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助力事业单位发展。人事统计和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能够利用大数据优势挖掘人才价值,在信息集成作用下实现人才岗位的优化分配,将人力资源的管理重点放在挖掘人才价值与未来发展规划上,以充分展现人力资源管理价值。
(二)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人事统计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信息收集效率,促进信息流通,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方面,具有积极影响。随着信息化管理理念的渗透,事业单位内部不同层级部门均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来,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1]。如表1所示为信息化建设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各层级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内容。由表中内容可知,单位内部各层级人员可根据自身需求在信息模块中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性更强。
(三)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质效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职工培训、考核、绩效以及人事调动等方面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存在人为失误的可能,人力资源管理各项模块在实时共享方面存在不足,工作量大且难以保证管理质效。在事业单位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入信息化理念,打造单位内部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从基层职工至单位管理层设定差异化管理权限,各工作模块能够实现互通共享,为各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开辟有利路径,实现层级管理。如此,能显著提高相关数据信息的处理效率,避免重复性工作,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质效,使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变革更契合于信息化时代下的发展趋势。
(一)人事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现代管理工作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分析处理办法得到持续改进,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一些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中未对相关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数据处理及维护机制不完善。另外,人事统计对专业性有较高要求,在人事统计工作中相关专业技能匮乏,信息化水平不高,难以实现高效统计数据信息。
(二)对人事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计划的修订和制定,主要依据为人事统计。基于人事统计职工监督考核细则及行为准则,其根本目的为单位管理层提供精准的人事信息,辅助管理决策。现今,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尚未实现全面落实,一些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不完善,领导层对人事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等。上述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人事统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及管理办法相对形式化。
(三)人事统计和人力资源管理难以融合
随着人事统计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事统计相关机制也逐步完善,但人力资源管理在推进中仍存在一定不足。这与人事统计工作缺少定量分析及数据库验证支持,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二者间衔接不佳等存在紧密联系,给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不利影响[2]。一方面,在人事统计中忽略了职工个人优势、兴趣等内容,难以做到合理分配合适岗位。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完善的组织绩效评估体系,难以实现职工绩效的量化处理。因此,借助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
(一)建立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信息化数据库
在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立并维护人力资源信息化数据库是关键性突破口。以某事业单位为例,為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其在2020年计划构建并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模式。在构建人力资源数据库时,实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步管理。随着数据库系统的持续完善,该系统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造了更多便利。人力资源档案数据实现数字化、电子化存储,提高了档案管理调用的便捷性,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开辟了路径。
随着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库的逐步完善,为尽早实现信息化建设,应重视落实信息共享,加大共享信息的收集,逐渐丰富数据库内容,维护数据信息,提高信息的综合利用效率。此外,对于信息平台应当及时更新,剔除没有价值的信息,提升数据库的可利用空间,使信息检索的效率更高、数据更加准确,实现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的高效共享。在此基础上,为保证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的安全,应对数据库设立防火墙、防盗软件以及多层级的密码管理。
在事业单位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软件设施与硬件设备是很关键的构成要素。如今多数事业单位在软硬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应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可向上级部门申请用于软件、硬件设备设施运营维护管理的专项资金,抑或对单位年度资金预算比例进行合理调整,将资金投入向软件、硬件设施建设有所侧重,为提高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奠定基础。比如,积极引进现代化硬件设施,维护并更新现有系统,弥补当前硬件设施存在的不足,确保其性能与功能满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需求。软件系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可与第三方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联系,通过沟通交流,使软件建设契合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优化创新软件功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和便捷性。
(二)基于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当以制度为保障,比如人力资源信息化绩效管理制度。基于信息化管理对制度进行拟定,充分运用计算机软件对职工的考核指标进行量化、优化,细化宏观绩效内容并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例如,职工绩效的按时完成率按照下列公式进行计算[3]:
将该项指标作为考核内容之一,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有章可循。
(三)完善数据统计,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数据统计工作在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完善数据统计,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对数据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奠定良好的数据统计基础。从数据统计源头入手,提高原始数据的质量与可靠性,加强数据资料的动态管理,保证统计信息的有效性,强化数据的横向与纵向对比,保证数据的连续性,总结客观变化规律[4]。(2)做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统计信息化水平。对数据资料进行电子化、数据化处理,提高统计工作质效。构建单位内部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将人事统计数据纳入绩效评估体系,强化绩效评估及岗位评定,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四)强化统计培训,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团队
专业人才是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统计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事业单位应重视内部人才团队建设,做好人才支撑,确保信息化建设能够取得预期效果。在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专业人才支撑的重要性,明确制定培训计划并从提升技术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加强人员培训,使其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深入了解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模式,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事业单位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对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共享,最大程度降低管理成本具有现实意义。随着各个领域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未来发展中数字人事制度的价值将越来越明显,事业单位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必将向着数字化、系统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创新转型发展,对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人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应当基于信息技术优势,从构建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数据统计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助推事业单位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娜,张成,秦冬,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探讨[J]. 科学与信息化,2020(3):182-183
[2] 张萍.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事统计与人力资源管理探讨[J].消费导刊,2020(17):266
[3] 崔国东,李诗桐,程延园,等.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组织绩效的路径:基于职工赋能视角的案例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0,37(3):78-92,114
[4] 钱玉竺.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及其优化措施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21(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