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爱琴(山东省畜牧协会)
随着家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家禽饲养密度相对增加,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旦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或空气中有害气体超标,都会对家禽呼吸道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诱发家禽感染各种呼吸系统疾病,一旦发病就很难治愈,由于呼吸系统分布血管很少,促使药物难以到达受损的气管或气囊,进而影响治疗效果,给家禽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对家禽呼吸系统疾病流调,认为应重点处理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给家禽带来的危害。
1.发病特点。
(1)发病率高且病因复杂。在家禽生产中,经常会发生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并且不同品种和日龄的家禽在一年四季都能够感染该类疾病,尤其是每年的冬季和春季外界气候变化异常情况下,家禽的发病率较高。同时家禽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不仅与饲养环境条件较差有直接关系,而且家禽发生应激后也可以发病。
(2)家禽呼吸系统生理特点。家禽呼吸系统具有典型的生理特点,上呼吸道的气管和支气管与胸部气囊直接相连,而家禽拥有九个气囊,胸部气囊还与腹部气囊连接在一起,并且整个呼吸系统基本没有分布气管。这样一旦家禽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不仅对上呼吸道产生危害,病原体还会引发机体发生气囊炎和腹膜炎,甚至造成全身性败血症,给家禽带来无法估量的危害。
(3)治疗难度较大。如果家禽生活环境条件突变,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冷应激而发生损伤,再加上环境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会对呼吸系统产生侵害,致使家禽感染呼吸系统疾病。例如: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支原体、沙门氏菌等都可以作为病原体引起家禽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较多,还容易发生交叉或混合感染,从而大大增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难度。同时家禽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药物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很难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2.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温度。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家禽,往往生活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如果环境温度较低,冷空气就会对呼吸系统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促使呼吸道血管收缩而影响血液循环,进一步降低家禽的肺脏功能,家禽发生打喷嚏、咳嗽和呼噜等感冒或肺炎症状。
同时呼吸道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后,无法给局部输送足够的养分,致使气管黏膜上面的纤毛摆动减弱或停止,无法将吸进来的病原微生物排出去,失去阻止病原体的屏障作用,家禽呼吸道黏膜感染病原体的风险增加,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通常情况下,在寒冷的冬季家禽舍内环境温度往往低于正常温度,容易给家禽带来冷应激而发生感冒或肺炎。相反,在每年的夏季,外界温度过高,家禽被覆厚厚的羽毛且没有汗腺,无法将体内产生的热量及时排放出去,只能通过张口呼吸来增加散热量,这样呼吸道血管会处于长期扩张状态,增加发生渗出性炎症的风险,致使呼吸道黏膜上面的纤毛发生脱落,也会失去天然屏障作用,给外界病原微生物危害呼吸道黏膜创造机会,致使家禽肺脏出现充血、淤血等肺炎病变,家禽肺脏功能严重受损,家禽发生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另外炎热天气家禽难以将体内热量及时散发,还容易发生中暑现象,这样也会增加家禽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程度。
(2)环境湿度。环境湿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家禽呼吸系统的发育,所以环境湿度管理不当是引起家禽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首先环境湿度过高,尤其是高温高湿情况下,更增加了家禽散热难度,促使家禽增加呼吸频率,气管容易出现渗出性炎症,呼吸道纤毛功能受到抑制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并且在高湿条件下,还会加大家禽肺内压,致使肺脏发生充血和淤血现象,最终造成家禽感染肺炎。另外湿度过高时,能够明显降低机体内气体交换量,家禽发生胸闷气短类症状,甚至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如果环境湿度过低,舍内空气干燥且粉尘飞扬,尤其是垫料平养或饲喂家禽过后,舍内过多的粉尘就会被家禽吸入呼吸道内而发生蓄积,呼吸道黏膜纤毛难以将大量的粉尘及时排出,对呼吸道产生堵塞,引起呼吸不畅和咳嗽等症状。并且舍内的病原微生物还会附着在粉尘上面,被家禽一起吸入气管内,对呼吸道黏膜直接产生伤害,致使家禽感染呼吸系统疾病。
(3)环境中有害气体。在家禽生长过程中,会通过新陈代谢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弃物,尤其是粪便发酵后可以生成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果舍内氨气浓度超过20毫克/立方米或硫化氢浓度超过15毫克/立方米时,都会对家禽呼吸道黏膜产生严重伤害,促使黏膜充血、纤毛发生脱落等,进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如果舍内通风管理不善,无法将家禽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出舍外,或者舍内蓄积粪便过量,都会促使有害气体超标。
养殖户为了降低病原微生物对家禽产生的危害,经常进行带禽喷雾消毒,如果选择甲醛或氯制剂等消毒药物且用量过大时,就会对呼吸道黏膜产生伤害。尤其是家禽感染呼吸道疾病后,如果进行喷雾消毒,会影响治疗效果或加重病情。
(4)环境通风管理不当。通风管理在环境控制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每年的寒冷季节,管理人员为了保持舍内温度适宜,会减少通风量,致使舍内蓄积大量的有害气体,对家禽呼吸系统产生强烈刺激。有的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进入舍内的冷空气直接吹到家禽身体上,对呼吸道黏膜产生伤害,致使家禽发生感冒或呼吸道症状。另外家禽舍内密封不良,外界冷风可以形成贼风入侵,也会给家禽带来很多的冷应激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1.调控养殖环境温度。根据家禽生理特点,在不同生长时期需要的环境温度有很大区别,在育雏阶段体温调节能力较差,需要较高的环境温度,前三天需要将温度调控在30~33℃,随着家禽日龄的增加,根据体质和生长情况,逐渐降低舍内温度,一般每经过一周时间降低2~3℃,在4~5周龄时可以将温度降低到20~25℃。同时每天舍内昼夜温度差异控制在2~3℃,避免温度忽高忽低给家禽造成应激。尤其在外界温度较低、免疫接种和家禽体质较弱等情况下,需要适当增加1~2℃的温度。
2.调控养殖环境湿度。家禽出壳之前孵化器内湿度一般在80%左右,所以育雏早期需要较高的湿度才能满足雏禽对环境湿度的需要,随着家禽日龄的增加,可以适当降低舍内湿度。一般在育雏早期舍内湿度维持在65%~70%,2~3周龄湿度可以调控到55%~65%,4周后湿度调节到40%~70%即可。
如果舍内湿度过低,可以通过喷雾来增加湿度,一般育雏早期保持地面始终处于潮湿状态,避免湿度过低而影响呼吸系统的发育。如果湿度过高需要加强通风管理,将对舍内的潮湿空气尽快排出,有利于降低舍内湿度。
3.合理通风改善养殖环境空气质量。小型养殖场可以增强饲养人员责任心,根据家禽表现或舍内空气质量,随时调节风机或进风口。规模化养殖场应该设计先进的通风系统,结合空气监测来调控舍内通风,最好安装温控系统,这样通风系统可以自动开启或关闭,有利于维持环境空气质量良好。通常要求舍内氨气浓度低于20ppm,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0ppm,并且舍内环境没有粉尘。
为了更好地调控家禽舍内通风量,在建厂时需要根据饲养家禽种类、环境温度和家禽存栏量等,来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保证风机数量和进风口面积适宜,为今后舍内拥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奠定基础。如果进风口较小,虽然进风口处的风速较大,但是舍内风速容易不达标,影响防暑降温效果而诱发呼吸道疾病。尽量在进风口处设置导流板,促使进入的冷风吹到屋顶,与上面热空气混合均匀后再降落下来,避免冷应激给家禽带来的呼吸道症状。另外保持舍内密闭性良好,有利于促使进入舍内的冷空气按照指定方向到达屋顶,减少贼风入侵,降低家禽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随着养禽业集约化发展,家禽生活在相对密集的环境中,促使其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日益增加,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危害。为了有效预防家禽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家禽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结合各项环境条件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然后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加强对舍内温度、湿度和空气治疗的调控能力,保证环境条件舒适,能够满足家禽生长发育需要,并且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加强通风管理,这样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实现防控家禽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发生、流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