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锐锋
守好根和魂,理好枝和蔓,把好源和脉。河南广播电视台顺势而为、应势而动,发挥主流媒体职责担当,以5G+AI互联网信息技术为驱动,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好盘活源头活水,坚持古为今用,在文化遗产、文物考古、文学艺术、典籍著作、人文风俗等方面深入发掘、深耕细作,推出了“中国节日”“中国节气”系列节目、产品,不仅满足了受众对于文化创新、美学鉴赏方面的需求,更契合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同时也唤起了大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热爱和由衷自信,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语境、新传播条件下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互联网+客户端:打造专业聚合平台,明确类型受众,实现内容精准输送。河南广电从基础的阵地构建入手,积极打造传统文化传播的专业移动端平台——大象APP。坚持新闻立台,实现“新闻+文艺”两条腿走路,深度聚焦传统文化领域,分门别类制作海量内容,并通过大数据+AI智能推送,针对不同的用户,将传统的传播模式实现在线化、数据化改造,沉淀用户、“画像”用户,从而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通过内容的精准适配,让更多的受众接收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文化内容,产生同频共振的同时实现高效传播。
互联网+自媒体:实时诉求互通,加强用户连接,推动全员参与。河南广电推出的“中国节日”“中国节气”系列,通过建立线上社区、社群,设立特定的主题分享进行信息交流、传播互动,在为受众提供互动平台的同时,也积累到了用户对于传统文化内容和传播的各种意见和看法。更重要的是,让用户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和传输动力,“传、连、受”全媒体传播链条所具有的包容、开放、共享理念,形成了强连接与强黏性,助力国潮国风在受众群体特别是年轻群体中产生共鸣共情。
互联网+内容流:找准优势定位,表达主流文化,引领时代风尚。河南广电推出的《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系列节目,深度挖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描摹了中国历史的独特风貌,系列节目引发了一轮轮讨论热潮与节目热播,引发全网共鸣。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主流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应找准自身优势定位,通过丰富的节目形式表达主流文化,节目内容应同时具备科普性、专业性、优美性。主流媒体坚守内容根本,把握精神内涵,以强大的技术流、产品流、内容流来呈现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从而引领时代风尚。
互联网+全媒体:着眼全效布局,坚持系统观念,全网全平台共同发力。与B站、优酷、新浪、腾讯、爱奇艺、字节跳动、百度、搜狐等头部互联网平台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打通全媒体发布渠道,河南广电积极布局传统文化的生产传播,已经形成了一个功能全面、多平台整合、多应用垂直的传播格局。通过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方式全渠道发力,多平台联动,目的就是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广度、高度、深度、温度,有效通过互联网+全媒体的互动传播方式,在打造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四全媒体”的同时,不断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节目、产品的到达率、传播力。
内容机制创新:以受众为中心,让传统秉承现代因子,引领国潮国风时尚。价值传播附载于优秀内容之上,内容创新是引导群众、赢得群众的根本,河南广电发挥内容生产的核心优势,“中国节日”“中国节气”系列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体制机制的改革来助力内容机制创新,不仅做到了上连天线,更下接地气,引领文旅文创的同时,又引领时代风尚,为群众津津乐道,带来全网风靡的良好传播效应。
双创机制创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国人宇宙观。河南广电“唐小妹”“洛小天”“金大刚”“花小兰”“包大仁”等一批颇具中原特色的当代IP形象的打造,持续把对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挖掘、形塑、提升作为正能量宣传的“音量”持续加大,把传播的话语“质量”持续提高。通过“双创”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这不仅仅是手段,而且还通过这种创新,实现“以文化人”的历史使命和文化传播的目标。
宣推机制创新:研究传播峰值规律,实现全时梯次传播,不仅重点突出,更实现优势互补。与央媒相结合,与全国头部互联网平台渠道相结合,贯穿河南省市县一体,“中国节日”“中国节气”系列经过一年多对于传播市场、受众、平台、调性、规律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全网联动的宣推机制。从微博的话题设置开始打榜,海报、H5、短视频、中长视频联合宣推,大小屏互动,各渠道终端互补,形成了区域宣推互动的高潮,从波峰最高值开始,又依次通过不同的圈层、社群荡漾开去,大量国内外二创内容在后续长尾期内也得到逐步释放,引发全球全网关注,不断冲击热搜榜。
匠心独运:短视频助文化出海,解码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短视频已然成为每个现代人都绕不过去的精神生活,主流媒体作为弘扬传播中华文化的主力军,全面挺进“短视频”这一主战场,就是打通国内外对悠久传统文化有疏离感和淡忘感的“最后一公里”。从《唐宫夜宴》到《水下洛神》,从《龙门金刚》到《元夕之约》,这些节目的破圈,都是把丰富饱满的节日文化整体,拆分解构出含有不同内容元素的短视频,突出经典,突出特色,经社交媒体的大数据算法,在各自垂直的领域中进行精准分发,从而带来“裂变式”传播。
交互共享:科技场景多维呈现,打造沉浸体验,丰富产品形态。从《七夕奇妙游》的龙门石窟、洛阳古城,到今年《清明奇妙游》的桂林山水、缙云仙都,古朴厚重与烟雨迷蒙的景色俱在眼前,淋漓尽致地展现东方文明古国的多姿多彩、唯美神韵。在这极具感染力的场景背后,与其说是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不如说是文化与科技的交汇。“中国节日”“中国节气”系列通过一个又一个注入科技效果的场景,让文化在当下“活”起来、“动”起来、“靓”起来。从呈现方式来看,节目除了实景拍摄外,还融合了AR视觉、CG合成、三维建模、电脑着色等数字化技术手段;运用了3D环绕、子弹时间、动画模拟等表达方式,虚实结合力求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河南广电坚持双轮驱动,用科技服务内容,将技术融入到整个场景的时间与空间中去,打造沉浸式体验的同时,也丰富着前期录制+后期制作、场景表演+虚拟投影、实景拍摄+特效渲染等多种节目形态。
联名营销:融合跨界强强联合,提升品牌调性,塑造品牌价值。“万物皆可联”,作为主流媒体,河南广电通过与其他平台、品牌强强联合,以产品为本位探索各种合作模式。例如,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舞千年》,前四期节目的B站播放总量超过四千万,评分高达9.9,多个话题引爆全网。和优酷联合投资制作的《隐秘的细节》第一季,以及和优酷共同打造的“新民乐跨界音乐会”《闪耀吧!中华文明》《寻美记》等节目也在推进当中。和聚划算、阿里1688工厂合作了“神码奇妙夜”和“天工开万物”短片,和腾讯互娱联动,共同呈现了第四届“王者荣耀”全国大赛华中大区联赛总决赛等,从内容分类、表现形式、宣传推广等层面展开多维度合作。通过这种联名营销的方式,一方面,成熟且调性匹配的平台、品牌互联能够快速出圈,触及更广泛的用户群,直接产生经济转化;另一方面,品牌之间互相借力可以提升品牌的调性,实现品牌价值的增值溢价。
行业引领:探索全新模式,引领行业行风,实现文化传播进阶。2021年7月,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暨文化节目创作座谈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河南广电关于传统文化创新创优的经验,被作为“样板”“标准”进行全面推广。与此同时,浙江卫视以“春分”为契机推出的《中国好时节》系列节目,北京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上新了,故宫》《了不起的长城》,央视春晚推出的《只此青绿》等文化节目陆续火爆全网,一波波洋溢着现代气息的优秀传统文化剧目,穿破时间空间阻隔,呈现在现代舞台。理念的创新,科技手段的加持,美学密码的重塑,精神价值的挖潜,社会风尚的引领,传统文化从垂直领域的小众传播,开始向大众传播领域拓展,从“破圈”走向“扩圈”。
评价体系:重流量更重主流价值判断,再造媒体公信力。元宵奇妙游全网数据突破18亿,其中微博阅读量、讨论量12亿,抖音快手3亿,斩获热搜近50条,破亿话题词3条。2022年河南春晚全网阅读量突破100亿次,斩获热搜榜175个,阅读量破亿话题词14条,优酷热度指数较往期“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增长6倍……只有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才能保障主流媒体有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产出和引领。除了坚持转赞评等高流量标准之外,“中国节日”“中国节气”系列还通过中国日报ChinaDaily客户端、官网、Meta、YouTube等海外平台中英文字幕全球同步直播,还通过中国驻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日本、英国、越南、哥伦比亚、以色列等的使领馆海外平台同步发布,获得了全球华人的一致好评,实现了从单一的“顶级流量标准”评价向“主流价值标准”的回归,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向世界展现可爱、可敬、可信的中国形象,讲清楚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道德观,在引领社会风气的同时,也实现了主流媒体公信力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再造与重塑。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概括总结与提升,这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河南广电立足中原文化、黄河文化,锚定“两个确保”,深耕“十大战略”,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和基因密码,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刻把握传播规律,不断完善全新产业发展路径,以前瞻性、包容性和年轻化领跑传统文化发展的全新“内容赛道”,努力擦亮广电品牌,提升“四力”的同时,助力中原文化更加出新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