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周永红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视节目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融媒体发展成为当前电视节目创新和改革的重要途径。在融媒体时代,主持人若坚持传统口语传播形式、风格,显然无法满足创新需求。这就需要电视节目主持人基于融媒体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对口语传播进行优化。
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直接驾驭者,其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核心魅力在于口语传播,它的特点、风格、形式都将直接影响电视节目的定位,以及电视节目的受众和传播效应。过去,基于电视节目权威、严谨的形象,主持人的语言特征也更注重体现“以文为本”,在口语传播方面强调逻辑性、文采性,而这种口语给受众的印象则是十分规范、严谨的。融媒体时代下,人们更喜欢贴近生活与民生的电视节目,同时也更喜欢轻松、有趣、幽默的口语传播,这对于电视节目中担任媒介传播角色的主持人而言是个严峻的挑战。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让自己的口语传播更符合现代受众的需求,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想要在口语传播方面满足受众需求,首先就需要对现代受众的特点及审美有所了解。以《快乐大本营》《你好生活》《向往的生活》《拜托了冰箱》等为例,这些都是融媒体时代下受众喜爱的电视节目,它们之所以能够持续获得较高收视率,与主持人的口语传播有直接的关系[1]。就以上这些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口语传播而言,都具有语言平民化、接地气、有个性、有趣味的特点,这也是融媒体时代下受众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口语传播提出的新要求。平民化、接地气的口语传播可以让受众感觉亲近、自然,有个性、有趣味的口语传播可以让受众感受到快乐、舒适,这对吸引受众、留住受众,进而促进电视节目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融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主持人口语传播优化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在口语传播优化中,有相应的原则需要遵循和坚持,即保证语言使用的规范性。主持人口语传播是否规范会直接影响电视节目的质量,所以,为了彰显电视节目的品质,首先必须保证口语传播在语言使用方面的规范性,这是口语传播优化、创新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目前,有些电视节目为了体现口语传播的趣味性、幽默性、平民性,会选择让一些非专业主持人来主持节目,如流量网红、明星等,有时会因为这些非专业主持人语言使用不规范而影响电视节目质量。为了提高口语传播效率和质量,凸显节目主持人的责任,节目主持人在口语传播过程中必须符合普通话语音规范要求,即保证每个音节语言纯正、饱满、悦耳。另外,主持人还需要保持词汇及语法的规范性。词汇及语法的规范性与口语传播的个性化并不对立,在保证词汇及语法规范性的同时,主持人仍然可以有智慧地进行个性化口语表达,这需要主持人提升自我专业能力。以《你好生活》为例,这是央视综艺频道和央视网联合推出的一档新青年生活分享节目,主持人尼格买提就通过规范、个性的语言使得节目绽放光彩,将口语传播的个性化与规范性完美结合,不仅保证了节目质量,也增加了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个性化不仅是电视节目创作的灵魂,也是突出主持人个人特色的重要因素。电视节目要突出趣味、个性、创意,这些都需要通过主持人的口语传播来体现。口语传播的个性化,主要表现在节目主持人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能力。幽默作为一种智慧性的语言行为,在电视节目口语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体现主持人个性的重要因素。撒贝宁作为央视主持人,在保证语言具有规范性、文学性特点基础上,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受到了大众的喜爱[2]。以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为例,他在与演讲者交流过程中,常常会引得演讲者与观众哈哈大笑,其幽默与风趣是智慧的闪现。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口语传播中,在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气氛时,需要注重基于当下的氛围,符合受众的语言习惯,保持与节目风格相一致,要避免迎合低级趣味。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背景下的口语传播往往缺乏文化性、内涵性,而这些正是传统媒体所具备的优势。所以在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主持人口语传播优化还需要突出语言传播的文化内涵。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文化内涵不仅仅是主持人专业能力和个人魅力的体现,更是电视节目质量的重要支撑[3]。为了突出电视节目中语言传播的文化内涵,作为主持人在电视节目创作过程中,要善于通过语言渲染气氛、引导舆论,以此来灵活驾驭节目进程。作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功底,同时还需要广泛关注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为电视节目的口语传播丰富知识储备。
在传统电视节目发展模式中,主持人往往是以主导态势进行口语传播,并树立了“信息权威”的角色,这种口语传播形式和风格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已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这就要求电视节目在融媒体创新发展中,优化主持人口语传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口语传播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大力满足社会大众审美需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只有这样,主持人的口语传播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引导受众、传播信息,最终促进电视节目持续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