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星,宋子钰,吴 浩,冯文芳,周志彬,张 恒,2
(1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能量转化与储存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2西班牙能源合作研究中心,西班牙阿拉瓦维多利亚 01510)
固态金属锂电池(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SSLMBs)是一类以固态锂离子导体为电解质,高比能金属锂(3860 mA·h/g)或其合金为负极的电化学储能装置。相较于传统的基于液态电解质和石墨负极的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ies, LIBs),SSLMBs 具有较高的本征安全性和理论能量密度[1-13][图1(a)]。以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为代表的锂电科技强国,均已将SSLMBs技术列入重点发展领域,其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热点之一[14]。
图1 (a)锂离子电池和二次金属锂电池的原理图;(b)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s)在可充电锂电池中的研究趋势演变图(数据由Scifinder在2022年2月17日通过相关主题,关键词搜索“solid state batteries”、“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获得)Fig.1 (a)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Li-ion batteries and rechargeable Li metal batteries;(b)Evolution of research trends(i.e.,number of publications)of SPEs in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Data are obtained from Scifinder on the 17th February 2022 via relevant topic followed by keyword search:“solid state batteries”and“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1973 年,Wright 等[15]首次报道了聚氧乙烯(PEO)与一些非锂碱金属盐[如硫氰酸钾(KSCN),硫氰酸钠(NaSCN)]所组成的复合物在较高温度(>60 ℃)下表现出一定的离子导电性(90 ℃,KSCNPEO, 10-5S/cm)。1978 年,Armand 等[16-17]意识到该类离子导电高分子材料对发展SSLMBs技术具有重要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并首次提出将其作为电解质应用于SSLMBs体系。总体来说,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SPEs)具有本征安全性好、易加工、抑制锂枝晶生长等优点,能够从材料层面提高SSLMBs 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6,9,18-29]。因此,基于SPEs 的SSLMBs 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图1(b)]。
锂盐是锂离子导电SPEs 的载流子来源,并且能够在电极表面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参与电极/电解质界面相的构建。因此,锂盐的组成和化学结构对SPEs 的离子输运及界面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30-35]。早期研究表明,卤化锂(LiX,X=Cl,Br,I)[36]、硝酸锂(LiNO3)[37]、六氟砷酸锂(LiAsF6)[37]、高氯酸锂(LiClO4)[38-39]、三氟甲磺酸锂(LiSO3CF3)[40]等锂盐均能在PEO 基体中溶解和解离,形成锂离子导电SPEs。其中,相较于氯化锂和硝酸锂,LiAsF6、LiClO4、LiSO3CF3等锂盐的SPEs 显示出较高的离子电导率(>10−4S/cm, 80 ℃),这主要是因为后者具有较高的负电荷分散程度[41-42]。但是,上述锂盐均存在一些不足,例如,LiAsF6的潜在毒性[30]、LiClO4的强氧化性[43]、LiSO3CF3对铝集流体的腐蚀性[44]等,使其相应的电解质难以满足SSLMBs的实际需求。
1972年,Meussdorffer等[45]合成了一种具有磺酰亚胺(—SO2—N(−)—SO2—)中心的负电荷共轭离域的阴离子,即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阴离子{[(CF3SO2)2N]−,TFSI−}。该阴离子的负电荷通过磺酰亚胺结构的离域作用分散到4个氧原子、2个硫原子以及1个中心氮原子上。同时,磺酰亚胺结构与两个强吸电子基团(三氟甲基)相连,使负电荷进一步离域化。基于此,1983 年,Armand 等[46]提出将其锂盐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CF3SO2)2N]Li,LiTFSI}作为SPEs 导电锂盐,应用于SSLMBs 体系。TFSI−阴离子具有较高的结构柔性,不同的构象异构体之间易于相互转换,有助于降低聚合物链段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强度[47]。与其他锂离子导电SPEs 相比,基于LiTFSI 的SPEs 表现出较高的离子电导率。此外,LiTFSI 还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较低的腐蚀性和毒性。得益于上述优点,LiTFSI作为SPEs的导电锂盐,在近30年间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48-54]。特别是,基于LiTFSI/PEO 电解质的SSLMBs 已作为动力电源和储能装置在电动汽车(Bluecar®)和储能电站(Bluestorage®)等领域中获得了示范性应用[55]。然而,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如碳酸酯),全氟代阴离子(TFSI−)基本不参与溶剂化,因而其SPE 的阴离子迁移占据主导地位,锂离子迁移数较低(TLi+<0.5),造成浓差极化[56-57]。此外,LiTFSI 还原电位较低[58](<0.5 Vvs.Li/Li+),难以在金属锂表面发生电化学还原以参与固态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膜的构建,因而LiTFSI/PEO 电解质与金属锂的界面稳定性较差,导致其SSLMBs的循环和倍率性能不足[59]。
近年来,本团队以磺酰亚胺结构(-SO2—N(−)—SO2-)为负电荷中心,通过取代基的结构设计调控基于磺酰亚胺锂盐SPEs的性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结合团队在SPEs导电锂盐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重点介绍了全氟代和部分氟代磺酰亚胺锂盐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SPEs导电锂盐的设计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为高性能SSLMBs的研发提供参考。
全氟代磺酰亚胺锂盐的结构通式为[(RF1SO2)(RF2SO2)N]Li,其中RF1和RF2为全氟烷基。LiTFSI[RF1==RF2==CF3,图2(a)]是最具代表性的全氟代磺酰亚胺锂盐。不同于TFSI−结构中的三氟甲基磺酰基(CF3SO2−),氟磺酰亚胺锂盐的氟磺酰(FSO2-)基团具有更小的空间位阻和良好的界面成膜能力,使得该类锂盐显示出特殊的物理及电化学性质[60]。氟磺酰亚胺锂盐的结构通式为[(FSO2)(RFSO2)N]Li,其中RF可以是氟原子{F−,双(氟磺酰)亚胺锂,[(FSO2)2N]Li,LiFSI}[图2(b)]及三氟甲基{CF3-,(氟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FSO2)(CF3SO2)N]Li,LiFTFSI}[61-62]、五氟乙基{CF3CF2-,(氟磺酰)(五氟乙基磺酰)亚胺锂,[(FSO2)(CF3CF2SO2)N]Li,LiFPFSI}[62]、全氟正丁基{CF3CF2CF2CF-,(氟磺酰)(全氟正丁基磺酰)亚胺锂,[(FSO2)(CF3CF2CF2CF2SO2)N]Li,LiFNFSI}[63]等取代基[图2(c)]。
图2 氟磺酰亚胺类导电锂盐的化学结构Fig.2 Chemical structures of fluorinated sulfonimide conducting lithium salts
1962 年,Appel 等[64]报道了双(氟磺酰)亚胺{[(FSO2)2N]H,HFSI}的合成方法。1995 年,Armand等[65]首先将其应用于电池领域。基于LiFSI的有机非水液态电解质表现出优异的离子电导率,并且能够有效地参与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建立[66]。2014年,本文作者团队[25]报道了LiFSI/PEO体系的物理及电化学性质。相较于传统的LiTFSI/PEO电解质,LiFSI/PEO显示出更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45 ℃(LiFSI/PEO)vs.-36 ℃(LiTFSI/PEO);[EO]/[Li]=20,EO单元与锂离子的摩尔比,余同}和更高的离子电导率{80 ℃,>10−3S/cm(LiFSI/PEO)vs.1×10−3S/cm(LiTFSI/PEO),[EO]/[Li]=20}。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计算结果表明,由于FSO2-基团更小的空间位阻,氟磺酰亚胺类导电锂盐具有更高的结构柔性,增强了该类阴离子的增塑能力[25]。
此外,基于LiFSI的SPEs的金属锂对称电池在高温搁置过程中界面阻抗更加稳定,电池恒电流循环寿命与基于LiTFSI/PEO的电池相比得到有效的增长[如253 h(LiFSI/PEO)vs.55 h(LiTFSI/PEO)][21]。研究结果表明,LiFSI的还原电位(>1.0 Vvs.Li/Li+)显著高于LiTFSI(<0.5 Vvs.Li/Li+),并且能够在金属锂表面形成富含无机锂盐氟化锂(LiF)的固体电解质界面[如图3(a)所示][58]。这不仅有效减缓电解质与金属锂的界面副反应,而且一定程度抑制了全固态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的循环穿梭,提高SSLMBs的库仑效率[67][如图3(b)所示]。
图3 (a)LiFTFSI、LiFSI和LiTFSI盐的电化学稳定性的化学模拟,参考文献[58]许可转载,版权所有2018年美国化学学会;(b)LiFSI/PEO中致密的SEI保护锂-硫电池中的锂金属免受与多硫化物的副反应的示意图,参考文献[67]许可转载,版权所有2017美国化学学会;(c)利用LiFSI作为LiTCM/PEO的添加剂提高界面稳定性的示意图,经参考文献[74]许可转载,版权2019爱思唯尔Fig.3 (a)Chemical simulation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ies of LiFTFSI,LiFSI and LiTFSI salts.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58].Copyright 2018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b)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impermeable SEI form in LiFSI/PEO to protect lithium metal from the side reactions with polysulfide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67].Copyright 2017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enhanced interfacial stability by utilizing LiFSI as additive for LiTCM/PEO.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74].Copyright 2019 Elsevier
通过调节氟磺酰亚胺锂盐全氟烷基链RF的结构,能够进一步调节SEI 的组成及结构。例如,采用CF3-替代LiFSI 中的单个氟原子(即,将F-替代为CF3-,LiFTFSI,化学结构见图2(c)],能够在金属锂电极表面形成更加致密的SEI 膜;以CF3CF2CF2CF2-替代LiFSI 中的单个氟原子[即LiFNFSI,化学结构见图2(c)],借助其在金属锂表面分解原位生成LiF 和含氟聚合物,构筑了兼具柔性和韧性的SEI 膜[68-71]。此外,氟磺酰亚胺类导电锂盐中全氟烷基链长度对电解质耐氧化性有显著的影响[59]。随着全氟烷基链的增长(由CF3-增长至CF3CF2CF2CF2-),SPEs的耐氧化性逐渐提高。在1.0 C/1.0 C的充放电倍率下,基于LiFNFSI/PEO的锂/磷酸铁锂电池显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500次)且保持较高的库仑效率(>99%)。
上述研究表明,具有FSO2-基团的氟磺酰亚胺类导电锂盐对金属锂电极相容性良好,通过RF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调控该类电解质对电极的界面稳定性[60,66,68,72-73]。因此,氟磺酰亚胺锂盐也可以作为电解质添加剂[74][图3(c)],与其他导电锂盐共同使用,以构建基于SPEs 的高性能SSLMBs。
Armand 等[75]提出一种基于磺酰亚胺中心阴离子负电荷超级离域化的全氟磺酰氮超强酸,即[三氟甲基(S-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H[CF3SO(=NSO2CF3)2],HsTFSI,并由Yagupolskii 等[76]在2005 年成功制备。该阴离子[CF3SO(=NSO2CF3)2]−,sTFSI−本质上可看作TFSI−的衍生物,将TFSI−中的一个氧原子替换为强吸电子基团=NSO2CF3,从而改善阴离子的负电荷离域。例如,在低介电常数和非质子溶剂中,H[sTFSI]的酸度高于HTFSI{1,2-二氯乙烷(ClCH2CH2Cl)pKa=-18.0(H[sTFSI])vs.pKa=-11.9(HTFSI)}[77]。
之后,本团队合成了基于[CF3SO(=NSO2CF3)2]−阴离子的锂盐,即[三氟甲基(S-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CF3SO(=NSO2CF3)2]Li[LisTFSI,图4(a)],并系统评价了其作为导电锂盐应用于LIBs 以及SSLMBs 的可行性[78-79]。研究表明,相较于LiTFSI,在SPEs体系中,LisTFSI显示出较高的锂离子迁移率[80 ℃,2.5×10−4S/cm(LisTFSI/PEO)vs.1.8×10−4S/cm(LiTFSI/PEO)],见图4(b)。而且,LisTFSI/PEO电解质对金属锂负极显示出良好的化学稳定性[78]。基于上述研究思路和结果,以聚合物锂盐阴离子结构改性为切入点,本团队提出了“超级聚阴离子锂盐”的概念,以期进一步提升锂单离子导电SPEs 的性能[80]。在磺酰亚胺阴离子[CF3SO2N(−)SO2—]中心上,采用强吸电子基团三氟甲基磺酰基(=NSO2CF3)取代其中的一个氧原子,进一步提升了阴离子负电荷的离域化程度,制备了基于阴离子负电荷超级离域化的聚阴离子锂盐[聚(对苯乙烯磺酰)(三氟甲基(S-三氟甲基磺酰亚胺基)磺酰)亚胺锂,LiPsTFSI,图4(c)]。在70 ℃时,LiPSsTFSI/PEO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可达10−4S/cm,TLi+达到0.91[80]。这一结果证实,通过阴离子负电荷共轭离域化,降低锂盐解离能,是改善SPEs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图4 (a)负电荷超级离域的阴离子的设计策略,经参考文献[78]许可转载,版权2021约翰威立父子公司;(b)LiX/PEO(X=sTFSI,BETI,TFSI,FSI)电解质80 ℃时的锂离子电导率,经参考文献[78]许可转载,版权2021约翰威立父子公司;(c)负电荷超级离域的锂单离子导体阴离子的设计策略Fig.4 (a)Design strategy of the anion with extremely delocalized negative charge.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78].Copyright 2021 John Wiley&Sons,Inc.;(b)Li+ion only(σLi+)conductivity of LiX/PEO(X=sTFSI,BETI,TFSI and FSI)at 80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78].Copyright 2021 John Wiley&Sons,Inc.;(c)Design strategy of the anion with extremely delocalized negative charge in the single Li-ion conductors
全氟代磺酰亚胺导电锂盐具有较高的氧化电位(>4.5 Vvs.Li/Li+),将其引入到SPE 体系中,显著提升了SPEs的离子传输性质或电极/电解质的界面性能。然而,该类SPEs 为典型的双离子导体体系,具有较低的锂离子迁移数(TLi+<0.5)[25]。充放电过程中,由于阴、阳离子差异化的离子迁移率,电极界面存在严重的浓差极化,导致锂枝晶的生成以及较差的电化学性能。
基于全氟代磺酰亚胺锂盐和聚醚基体构筑的SPEs 是一类典型的“耦合”体系,Li+与聚合物基体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而阴离子基本不参与溶剂化[8,81-84]。因此,该类电解质显示出较低的TLi+。本团队对磺酰亚胺锂盐阴离子的分子结构进行设计(图5),利用部分氟代的策略,增加阴离子与聚合物基体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Li+输运选择性。
图5 部分氟代磺酰亚胺类导电锂盐的化学结构Fig.5 Chemical structures of partially fluorinated sulfonimide conducting lithium salts
2019年,本团队[85]合成了含有双(甲氧基乙基)氨基的磺酰亚胺锂盐{[(CF3SO2)((CH3OCH2CH2)2NSO2)N]Li,LiEFA},化学结构见图5。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EFA−与PEO 之间存在分子间氢键作用力,能够降低阴离子的迁移率。因此,LiEFA/PEO体系的可以达到0.4 左右[图6(a)和(b)]。另一方面,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二氟甲基(CF2H−)基团的磺酰亚胺锂盐,如(三氟甲基磺酰基)(二氟甲基磺酰)亚胺阴离子{[(CF3SO2)(CF2HSO2)N]−,DFTFSI−}、双(二氟甲基磺酰)亚胺阴离子{[(CF2HSO2)2N]−,DFSI−},双(甲基磺酰)亚胺阴离子{[(CH3SO2)2N]−,MSI−}等[86-88]见图5。研究表明,锂盐阴离子结构中的氢原子能与PEO 形成分子间氢键,从而抑制阴离子的迁移,提高锂离子电导率[图6(c)][86]。尽管锂盐阴离子的耐氧化稳定性随着氢原子数目的增加而降低,但仍能满足3 V 级(硫正极)和3.5 V 级(LiFePO4正极)SSLMBs 的要求[图6(d)][86]。特别是,该类锂盐还表现出良好的界面性能,借助阴离子在金属锂表面电化学还原,生成LiF和LiH等SEI组分,改善了锂负极/SPEs的界面稳定性,从而改善了固态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87],如图6(e)所示。
图6 (a)代表性盐溶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参考文献[75]许可转载,版权2018约翰威立父子公司;(b)LiEFA/PEO电解质中阴离子与聚合物基体间相互作用,参考文献[75]许可转载,版权2021约翰威立父子公司;(c)LiDFTFSI/PEO、LiMTFSI/PEO、LiMSI/PEO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参考文献[76]许可转载,版权2018约翰威立父子公司;(d)基于LiDFTFSI/PEO、LiMTFSI/PEO、LiMSI/PEO电解质耐氧化稳定性,参考文献[76]许可转载,版权2018约翰威立父子公司;(e)LiDFTFSI/PEO电解质抑制多硫化物穿梭的机理,参考文献[77]许可转载,版权2019爱思唯尔Fig.6 (a)Lithium-ion conductivities of the state-of-art SPEs.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75].Copyright 2000 John Wiley&Sons,Inc.;(b)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FA−anion and PEO.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75].Copyright 2000 John Wiley&Sons,Inc.;(c)Lithium-ion conductivities of LiDFTFSI/PEO,LiMTFSI/PEO,and LiMSI/PEO.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76].Copyright 2000 John Wiley&Sons,Inc.;(d)Schematic illustration on the anodic stabilities of LiDFTFSI/PEO,LiMTFSI/PEO,and LiMSI/PEO.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76].Copyright 2000 John Wiley&Sons,Inc.;(e)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blocking the shuttle effect of polysulfide in LiDFTFSI/PEO electrolyte.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77].Copyright 2019 Elsevier
总体而言,由于磺酰亚胺结构[-SO2—N(−)—SO2-]的负电荷高度离域,基于磺酰亚胺类锂盐的SPEs 表现出较强的离子导电能力。并且,通过对锂盐阴离子结构进行巧妙的设计,引入特定的基团,能够有效提高锂离子电导率和调控电极/电解质界面性能,从而提升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能。
与传统液态电解液相比,SPEs 具有良好的结构设计性、较高的本征安全性等优势。尽管基于SPEs 的SSLMBs 的应用可行性得到了初步验证,但要获得规模化产业应用,需要进一步提升电解质的本征特性以及改善电极/电解质的界面相容性。从锂盐阴离子分子结构设计的角度考虑,在磺酰亚胺(-SO2N(−)SO2-)结构的基础上,提高阴离子负电荷的离域化程度,以及引入具有成膜性的官能团,有望进一步提升SPEs的离子电导率,并显著改善电极/电解质的界面性能等,从而提升基于SPEs的SSLMBs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总之,进一步加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交流,基于针对SPEs的SSLMBs实际应用场景需求,通过导电锂盐的分子结构设计调控SPEs的性质,有助于促进SSLMBs技术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