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华,曹岐新,姚丽娟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近年来,甲状腺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手术切除是其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1]。因甲状腺手术术中体位常垫高肩背部,头颈后仰,充分暴露手术的部位,这种体位易造成术后恶心、呕吐、颈肩痛等症状,称之为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2]。研究表明,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发病率约为63%~84%,其中44%的患者术后出现颈肩不适[3],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炎性因子如缓激肽(BK)、前列腺素E2(PGE2)等与颈肩不适发生有一定关系[4]。西医术前采用体位训练降低术后出现颈肩不适的机率,术后给予镇痛药物治疗,但疗效不佳[5]。本院于2018年5月—2021年5月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30例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患者进行治疗;并探讨本治疗方法对血清BK、PGE2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60 例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每组30 例。观察组男10 例,女20 例;年龄21~59 岁,平均(43.6±7.6)岁;疾病类型:甲状腺癌24 例,甲状腺腺瘤2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 例。对照组男11 例,女19 例;年龄22~59 岁,平均(43.5±7.4)岁;疾病类型:甲状腺癌22 例,甲状腺腺瘤3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 例。2 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的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相关文献制定[6-7]: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颈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压痛;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标准参考相关文献[8-9]:颈肩部疼痛,转动或屈伸不利,遇寒加重;颈肩部活动受限;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1.3 纳入标准 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年龄18~60岁;ASA 为I~II级,且都为全身麻醉,术中体位相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其它系统严重疾病者;有颈椎病史者;颈肩部有皮肤感染或破损者;伴晕动症者;患者长期使用镇痛、镇静类药物者。
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术前3 d均进行体位训练:患者平卧位,肩部放10 cm左右软枕,头部垫一头圈,头部后仰,使下颌、胸骨、气管在同一水平线,气管和甲状腺充分暴露,第一次练习15 min,逐次增加5 min训练时间,每日训练4次。2 组患者均行全身静脉麻醉,术中麻醉药物及术后抗炎镇痛药物均相同。手术均由同一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完成。
对照组:术后第1天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暴露患肩颈部,选取肩髎、天宗、肩外俞穴,常规消毒双侧穴位后放置HANS-100A穴位神经刺激仪(南京济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电极片,选择2 Hz/100 Hz的疏密波,强度为(10±2)mA,以患者肩颈部肌肉震颤,患者可以耐受为度;每次15 min,每天1次,共治疗3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第1天予中药穴位贴敷。穴位:大椎、肩井穴。贴敷药物组方:延胡索12 g、木香15 g、桂枝12 g、羌活15 g、伸筋草20 g、当归15 g、乳香10 g、甘草5 g;将上述中药烘干打粉后过200目筛,再加入凡士林搅匀后密封保存。使用时,将上述中药膏剂制成直径约1 cm、厚度为0.5 cm的药饼贴于上述穴位,外用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敷时间为6 h,每天1次,连续治疗3 d。
2.2 疗效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10-11]拟定。治愈:治疗3 d后,患者颈肩部疼痛消失,颈肩部活动正常;显效:治疗3 d后,患者颈肩部疼痛显著减轻,颈肩部活动显著改善;有效:治疗3 d后,患者颈肩部疼痛减轻,颈肩部活动较术后第1 天有改善;无效:治疗3 d后,患者颈肩部情况无明显改善。
2.3 观察指标
2.3.1 疼痛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12]对2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颈肩部的疼痛等级评分:0 分表示无疼痛;1~3 分表示颈肩部轻度疼痛,不会影响患者休息;4~6分表示颈肩部中度疼痛,可影响患者睡眠,但可忍受;7~10分表示颈肩部重度疼痛,显著影响患者睡眠。
2.3.2 颈痛量表(NPQ)[13]评分 对2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颈肩部情况进行评估:从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疼痛对睡眠影响、夜间麻木感或针刺感等9个方面进行评估,分数越低表示颈肩部功能恢复越好。
2.3.3 血清BK、PGE2水平检测 于2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BK及PGE2水平变化,试剂盒由上海恒远生物科技公司提供。
3.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2组患者术后第1、3天颈肩部疼痛VAS评分及NPQ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第1、3天疼痛VAS评分NPQ评分比较分)
3.3 2组患者术后第1、3天血清BK、PGE2含量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第1、3天血清BK、PGE2水平比较
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甲状腺手术中患者采用垂头仰卧位,往往要肩部垫高,颈过伸位,充分暴露术野,导致颈肩部的肌肉及韧带拉伸过度,引起颈肩部神经及周围组织损伤;术中患者长时间颈部后仰,可使椎间孔韧带损伤,压迫颈脊神经根导致肩颈疼痛;术中如牵拉用力过度使局部神经损伤,导致颈肩部不适;术后患者肩颈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使肩颈部出现肌肉疲劳而出现不适[14-16]。目前术后多采用镇痛药物治疗本病,但易出现胃肠道反应,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甲状腺术后患者出现颈肩不适的症状,不宜采用推拿、颈部牵引等措施,患者会担心伤口出血、撕裂等情况发生;宜选用一种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措施来治疗本病[17]。
中医古籍中并无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记载。祖国医学认为患者术中颈部长久姿势不良,颈部伸展过度,同时患者术中全身麻醉,手术室温度较低,易使风寒之邪侵入颈肩部,则肌肉拘挛、筋脉失养引发颈肩不适及疼痛。故应祛风散寒、舒经活络止痛为原则。
经皮穴位电刺激目前临床上应用于颈肩部疾病治疗较为广泛[18]。本研究对照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因其治疗无创伤,患者不会发生晕针等情况;且术后患者无需剧烈翻转,易被患者所接受[19]。本次选取肩髎、肩外俞祛风通经、行气止痛,天宗舒筋活络止痛;通过电刺激上述穴位,使患者内源性阿片系统激活,能促进体内阿片肽释放,起到止痛效果[20]。经皮穴位电刺激用于治疗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有一定疗效,但部分患者效果一般。故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本病。
穴位贴敷是传统外治方法,穴位贴敷是通过药物刺激相应腧穴,激发经络,通过穴位及中药的双重效果达到治疗目的,穴位贴敷可通过经络低阻通道起效;同时避免胃肠道及肝脏对药物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使药物作用时间长[21-22]。贴敷方中木香、延胡索行气止痛,桂枝温经散寒,羌活、伸筋草祛风通络止痛,当归、乳香活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本研究中选取大椎穴可温经通络、散瘀止痛,肩井穴可舒筋活络、祛风止痛,中药对上述穴位贴敷,通过对穴位慢刺激,实现对经络的调节,以达到气血通畅,从而实现达到治疗颈肩部不适的目的。药理研究表明,桂枝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抗凝血等作用[23];延胡索、乳香有较强的镇痛作用;甘草具有激素样作用,可以使炎症反应减轻。本次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VAS评分、NPQ评分比术后第1天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有研究表明,炎性因子如BK、PGE2参与颈肩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24]。BK可引起炎症介质、P物质等释放,增加疼痛敏感性,加重炎症反应[25];致痛炎性因子PGE2能激活痛觉感受器,导致疼痛过敏,降低痛阈值[26]。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第3天血清BK、PGE2水平较术后第1天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减轻甲状腺术后颈肩不适症状,改善颈肩部功能,降低血清BK、PGE2含量,缓解患者颈肩部疼痛;且操作简便、无创伤性、无交叉感染,患者易接受,值得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