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强(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
北宋画家王诜,字晋卿,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他出身贵族,曾祖王全斌是宋初名将,数代显贵,尚武为风。但他自小爱好诗文书画,好与文人墨客游,苏轼、黄庭坚、李公麟等人都与他交往密切。
王诜天资聪慧,年少时期便得到北宋翰林学士郑邂的夸赞。后迎娶蜀国长公主,成为驸马都尉。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王诜也受到牵连被免官。元丰三年(1080年),公主大病,数月之后病死。公主的去世使皇帝非常哀痛,加上对王诜的不满,他将王诜贬至均州(今湖北均县)。到了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继位,这时旧党得势,苏轼、王诜等人得以回到朝廷之中。后哲宗亲政,旧党多人再次遭贬。王诜的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渔村小雪图》就是他在被贬期间绘制的。
《渔村小雪图》是绢本长卷,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表现了一片苍茫的雪后景象,生动有趣的点景人物、姿态丰富的树木、坚实厚重的山石共同组成了这幅耐人寻味的长卷,表达了王诜向往隐逸的文人情怀。
从社会关系上看,王诜是皇亲国戚,辈分上算是宋徽宗赵佶的姑父,而徽宗又极其喜爱书画,那么这幅《渔村小雪图》必然难逃徽宗的法眼。我们可以看到,前隔水的地方有用瘦金体题的“王诜渔村小雪”六字。由于年代久远,且此幅画经辗转流离,“王”字已破损不清。画芯的尾部附有乾隆题诗,用的是苏轼题《烟江叠嶂图》的原韵,其中“摩诘雪溪千古独,津逮难辨谁媸妍”讲的是王维的雪景堪称千古独有。而今,王诜的这幅图所呈现的雪景气息与王摩诘的画作不分伯仲。卷尾还有宋荦、年羹尧等人的跋文。这些题跋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们对于王诜这幅作品的认可。
从构图上看,此幅作品兼顾中国画一贯主张的高远、深远、平远。徐徐展开画卷,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半封闭型的构图,中间渔人的活动范围被周围山峰所包围,层次丰富。有相互映衬的柳树,有蟹爪形的树木,也有排列有序的杉树,这些树木都被作者精心地安排在画中。随着画卷继续打开,我们看到一片起伏的山脉,泉水从山的高处流下来。这些泉水的走向、来源都被作者交代得清清楚楚。紧接着可以看到一块巨石上盘旋着两颗松树,松树俯仰有序,树干苍劲,松枝尖利,很有精神。再往后,到了画卷的后半部分,作者采用平远(或者说是阔远)的手法将观者视线引向远方,消失在画卷中。在尾部构图中,作者又别出心裁地安排了几棵姿态优美的树木,将视线又拉回到近景,很好地收住了画面。这幅作品的构图似乎象征着王诜本人的一生。前半段用向上的山体和树木代表他仕途一帆风顺,后半段代表他官场受挫,用平淡的远景象征其看淡人生,但他怎能甘心就此作罢,尾部的近景树木再次昂扬向上,暗示其对未来、对生活充满信心。他用别具一格的构图诠释了自身的经历。
由于王诜身份特殊,所以不像北宋其他画家那样经常出现在画史中,但我们从这幅作品中也能看到他高超的技法。王诜被认为是李成画派的继承人。米芾在《画史》中记载:“王诜学李成皴法,以金绿为之,似古今观音宝陀山状,作小景亦墨作平远,皆李成法也。”《渔村小雪图》是纯水墨卷(图1),山石用卷云皴,与李成《读碑窠石图》、郭熙《早春图》中山石的皴法极其相似。可见王诜和郭熙同师李成,且都学习得非常到位。苏轼是王诜的好朋友,经常到王诜的家中做客,他们两位有许多书信往来。王诜还专门为苏轼绘过画,苏轼也为王诜写过诗,二人关系非常密切。苏轼对王诜的才华非常欣赏,他曾评价王诜说:“驸马都尉王晋卿画山水寒林,冠绝一时,非画工能仿佛。”
图1 左上《读碑窠石图》局部 左下《早春图》局部 右《渔村小雪图》局部
《渔村小雪图》创作于王诜官场受挫时期。画是一个用来抒发情感的良好媒介。他经常和文人雅士交往,有很深的文人情怀,加上他娴熟的绘画技巧,所以他通过《渔村小雪图》中很多精心设计的景物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境。
1.雪景
郭熙曾在《林泉高致》中言“冬山惨淡而如睡”。人生受挫,心情沉闷,这种感觉用雪景表现再合适不过了。王诜笔下的雪景是雪后的寂静景象,给人一种非常安静平和的感觉。王诜在绘制时非常地细心,将淡淡的雪画在部分山石的上部。有雪的地方被晕染开,有渐变的感觉,这样显得画面非常自然。细心观察会发现,树木的有些枝干上也有上过白粉的痕迹。他对雪景的处理非常小心,雪似有似无,也许这正是他心境的表达。在经历了亲人去世,自己又被贬官的惨痛际遇后,他把一切都看淡了,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心灵栖息地。
2.山石树木
在整幅画卷中,山石的画法是比较统一的,除近处的部分山石外,大部分的山石线条都非常浅淡,这种淡与画面的主旨相应和。在勾勒山石时,线条变化丰富,有很多抖笔,绘制出来的线条顿挫有力,这种线条勾勒出来的山石坚韧而结实。
整幅画卷的树木比较丰富,树种很多,刻画得也非常有趣。画卷前半部分前景是蟹爪型的树木,枝条相互交错,勾勒非常仔细,手法抑扬顿挫,虚实浓淡,使树木富有生机。中景部分围绕河边的几棵柳树,俯仰有质,相互映衬,柳树树干线条有力,由于是在冬天,枝条显得有些稀疏,并且柳条下垂,营造了安静的气氛。远处杉树都是依山而长,有三种形态。稍近的是细勾枝叶,错落有致。远一点的是粗勾枝叶,运用粗而淡的画法将画面往后拉伸。高处山顶上基本都是在短竖枝干上点叶子。正是这些独具匠心的小树给画面增添了丰富性。画面中有些许芦苇,这些稀疏的芦苇大都已残断,增添了冬天凄冷的气氛。画卷后半部分树木中最为显眼的就是巨石上的两颗大松树,松树的枝干苍劲有力,分枝相互交错,松针细而锋利,和李成画松针有相似之处,并且两颗松树都是向左倒,将观者的视线向画卷后引。画卷后部远山上面有一些浅淡的杉树,虽都是淡,但呈现了不同的墨色。最后一段引人注目的是十棵姿态各不相同的树木,一棵树弯曲入水又从水中昂然而出,极富生命力。两棵相互盘错弯曲向上。两棵竖直的树木挺拔而上,还有一棵瘦弱的树身上布满藤蔓也在积极向上生长。前面两棵小树错落分布,后面两棵小树交叉穿过石块后方。这十棵树木大小姿态不一,所面临的情况各不相同,但都在努力地向上生长。这也许象征着作者的心境,虽然遭遇挫折,但也要积极地面对生活。
3.点景人物
画中共有16个点景人物。画面开篇有三只小船,上面的船上站立着一人。下面两只靠得较近的船,一只船上有一人在垂钓,另一只船上两人相对而坐,旁边放有饮器。沿着船行的方向往画卷里走,可以看到六个渔人正在捕鱼,其中四个在撑着一张渔网,一人在拉起捕鱼的器械,渔网中隐约能看到有鱼,一人正蹲着拿鱼篓。即使在寒冷的冬季,这些劳动者也在积极劳作,表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左面靠近岸边有一只船,船里坐着两个人。在高山之中,有一位清瘦的文人执杖而行,旁边的侍者抱着琴(图2),他们要去哪里?在巨石的下方,有一只小船里坐着两位文人,他们相对而坐,似在交谈。
图2 《渔村小雪图》局部
在山谷中,渔人在河中捕鱼劳作很常见,但在这荒山中出现如此多文人形象的原因值得探讨。从画面中可以看出,船中的人都很悠闲,他们或交谈,或闲钓,惬意之情不言而喻。顺着抱琴人行走的方向能看到一座桥,过桥再往前走有一扇山门,那里或许是他们想要去的地方,有他们想要找的人。王诜在被贬之前经常与文人雅士交往,如今被贬在外,在这茫茫大自然中,这些文人的出现何尝不是一种文人雅集的情景。
4.屋舍小船
画面中有五只小船,船上均有人,船的形状也基本一样,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几只船下都有弧形水纹,一方面表现了这些船都在行走,另一方面暗示了这场雪下得并不大。画面里有四处房屋,其中有三处都是小房屋,可能是渔人们住的地方。但是在中部高山之后竟隐藏着楼阁(图3),与其他三处房屋显然不同。楼阁在荒山中出现,显得格格不入。回想王诜的身世,大家族出身,又是皇亲国戚,在东京城之中当然经常看到这种建筑,他将这处建筑安置在画面之中,可能也表达了对于过往生活的怀念。
图3 《渔村小雪图》局部
整个画面之中,无论是雪景的浅淡、山石树木的处理,还是人物的安排、房屋的构建,处处都体现了王诜凄凉的心境和对于过往的怀念。作为皇亲国戚,王诜生活条件优越,其宅邸极其豪华。北宋文人李之仪曾高度赞扬王诜的宅院,说他居于城北,房屋豪华精美,很多建筑样式李之仪都不认识。宅院里景色优美,犹如人间天堂,待在这样的环境中,久久不愿离去。由此可见,王诜的生活多么富有。以王诜的地位和能力,想要结交一些官场之人并非难事,但他所交往的却多为文人雅士,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文人情怀。即使是这样,他还是遭受牵连而被贬官,他的心情是何等的凄凉。无论是从《渔村小雪图》的画面,还是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都能看到王诜本人的文人情怀。即使他后来回到京城,也还是会邀请许多文人与自己进行艺术交流,在自己所向往的精神世界中遨游。
北宋宣和年间编撰的《宣和画谱》对王诜有着很高的评价:“如范宽、郭熙、王诜之流,固已各自名家,而皆得其一体,不足以窥其奥也。”王诜与范宽、郭熙齐名,说明在北宋时期,王诜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渔村小雪图》的章法布局值得我们细心研究,在图中可以看到很多独具匠心的细节安排,这种对绘画一丝不苟的精神我们应当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