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以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为例

2022-07-07 05:13侯超怀王晓辉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6期
关键词:贝聿铭伊斯兰博物馆

侯超怀,王晓辉(吉林建筑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根植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建筑物拔地而起,受到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生活方式这三个重要因素的影响并发展至今。现代主义大师贝聿铭先生将现代建筑中的几何形态、新型材料、新建造形式与地域性文化相融合,巧妙地融入当地环境。本文通过分析贝聿铭先生的作品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探索现代建筑中的地域性表达。

一、现代建筑与地域性文化

现代建筑是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适应工业化社会的崭新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地域性包含两方面内容,首先是建筑与地理环境的融合,其次是建筑与人文环境的融合。从时间与空间上来讲,建筑材料及建造方式能凸出时间因素的影响,强调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特征。地域性则能表达空间因素,强调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文化差异的横向比较。时间与空间的巧妙融合,能使建筑更加立体地呈现在使用者面前。

例如在北半球靠近赤道的地方,建筑要考虑南侧防晒的问题。反之,南半球要考虑北侧防晒问题。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建筑也有差异,这表现在建筑功能、建筑形式以及建筑材料的选择上。

二、建筑空间中的地域化表达方法

(一)自然环境

设计师在设计某个建筑前,都需要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如大气、水、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和其他物种等。工艺美术运动美国派主要代表人物、美国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先生,建立了“有机建筑理论”体系,提出现代建筑与自然环境应具有内在联系,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流水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能力,使各层大小不一的平台,在不同标高上层层出挑,向周围的树林伸展,建筑仿佛漂浮在溪流之上。这类建筑形体疏松开放,与自然融为一体,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图1 光影下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二)建筑材料及地域色彩

目前,社会中的建筑材料种类多样,建筑材料的更迭需要强有力的科学支撑。工业革命之前,人们建造房屋主要依靠人力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材料也局限于木材、石材、黏土这样的天然建筑材料。工业革命后,生产力迅速发展,钢铁、水泥、玻璃等新兴建筑材料的广泛使用,最终形成了现代建筑体系。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工业革命以前,运输业不发达,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只能就地取材,像中国闽南的传统建筑土楼、西南木结构吊脚楼、西藏传统砌体木结构建筑、东北原木结构建筑、陕西窑洞、草原蒙古包等。这些建筑从空间的横向对比中凸显地域色彩。现代材料发展迅速,作为时间因素纵向比较,二者如能巧妙结合,建筑将能达到时间与空间的和谐统一。

(三)历史与文化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灵魂的体现。古建筑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吸收了绘画、雕刻、宗教等艺术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瑰宝。例如天井院,是中国南方盛行的民居,有露天的院落,面积较小。其基本单元是以横向长方形天井为核心,三面或四面围以楼房,正房朝向天井,完全敞开,以便于采光和通风。各个房间都向天井中排水,这在风水学上称为“四水归堂”,意思是财不外流。建筑形象的突出特征是:白墙、青瓦、木构架、木门窗,内部穿斗式木架构围以高墙。这种建造方式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新建筑只要敬重历史,尊重文化,无论受到什么新型材料或技术的影响,都可以保持原本的文化内涵,与时俱进,屹立在世界建筑文化中。

图2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几何形态

三、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中的地域性表达

(一)建筑形式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一座人工岛屿上,整体材料是简洁的白色石灰石,形成了以几何方式砌建而成的伊斯兰风格建筑。贝聿铭先生曾说过,现代建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用几何图形来实现构思,所有严肃的建筑,都应该在过分伤感地怀旧和“历史健忘症”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折中。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在考虑几何构思的同时,兼顾了其地域性表达。

沙漠是伊斯兰建筑的源头,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开罗旧城南亚什卡尔山高地上的伊本·图伦清真寺,该建筑外形为碉堡形,是伊斯兰世界的古寺之一。伊斯兰建筑有非常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演变方向,贝聿铭先生并不是折中地寻求手法的数量,而是追求手法的精度。他说:“最重要的是你要找出你自己这个建筑的本质,形体首先需要足够吸引人和具有代表性。”他认为伊本·图伦清真寺是他找到的伊斯兰建筑本质的载体。伊本·图伦清真寺拥有纯粹的形体,从长方形到方形,从方形到八角形,然后是更加小巧的八角形,这些形体共同创造出了喷泉式的多面体建筑形式。清真寺礼拜大殿为砖砌柱子支撑,柱身以白色粉饰,雕刻着各种几何图形,殿内环绕四周的木质饰带上用库法体雕刻有《古兰经》。贝聿铭先生借鉴了伊本·图伦清真寺最纯粹的外形,把博物馆看作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体块包藏在建筑表面之下,在凸出或凹进体块的同时,表面又遵循着体块的规则和准则,也就是空间上的X轴、Y轴和Z轴,是体块的加减乘除,建筑主体采用叠加、削减、变形的方法,将几何形体表现得淋漓尽致。选择米白色石灰石、花岗岩作为主体材料,是对当地地质地貌的最好呼应。建筑外的长形廊道采用传统的拱形元素。由于中东缺水,所以人们在出口向外延伸的道路上种植了耐旱的棕榈树。博物馆在城市中扮演着传承文化的角色,是开放的、大众的,不是独白而是对话,所以在柱廊开洞的比例和形态方面都遵循着伊斯兰的传统,充满伊斯兰意味。博物馆靠海,有两座塔楼,这也是传统伊斯兰建筑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现代简约不同,充满了复杂的伊斯兰元素,新型不锈钢穹顶、玻璃幕墙、以圆拱形为装饰元素的门窗,都是传统伊斯兰建筑的标志性特点。贝聿铭先生借鉴伊斯兰文化独有的艺术瑰宝—苏丹·哈桑国王陵墓上方悬挂的玻璃灯支架,给自己的博物馆室内空间带来了丰富的变化。顶部使用了贝聿铭先生最擅长的三角形几何形体进行构造,对传统的伊斯兰内顶muqarnas造型进行简化,顶部空间不再是对称的,而是从正方形的基础发展而来,以三角形稳定性,爬升到顶部,从不同的标高,以花瓣的形式支撑圆顶,是由大方形到小方形,再转变为圆形的一个过程。这样设计完成了几何形体与传统伊斯兰风格的巧妙融合,完美实现了地域化表达。

图3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开放空间

(二)水体设计

水体是伊斯兰建筑中代表自然的形象。在伊斯兰哲学中,水被看作生存的源头,是一种净化剂,寓意净化建筑物。贝聿铭先生不想让博物馆湮没在周边的新建筑中,想用水来作为他“伊斯兰建筑的沙漠”,所以最后将博物馆选在了一座人工岛屿上,岛屿四面环水,建筑物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形成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贝聿铭先生说:“建筑跟水流动的声音有很大关系,这是伊斯兰的特色。水的形态丰富万千,有时涌动,有时静止,时而倒映见影,时而空无一物。对于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来说,水资源普遍匮乏,加上天气炎热,水非常珍贵,从各方面需求来看,水体设计十分受人欢迎。以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水体设计为例,水丰富了室内外空间的层次感,动态的水明快、活泼、多姿,再辅以声音衬托,达到了形声兼备的效果。并且这一设计打破了建筑的边界,柔化了建筑立面与地面的冲突,更有效地烘托出建筑风格和地域特色。水的流动使空间得到了渗透和过渡,与空间内的景观遥相呼应,为建筑注入了活力,渲染了空间意境,拉近了与自然的关系,缩短了现代建筑和地域的距离。

(三)光影

光是伊斯兰建筑的一个重要装饰元素,是神圣智慧的象征。建筑的精髓在于形式、空间、光线和动线。阳光使建筑有了光影,有了变化和活力。太阳光的照射与周围水体形成呼应,光线穿过水蒸气产生不同颜色的光线效果,且光线通过水体,不断进行折射和反射,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在伊斯兰教艺术中,光是真主的体现,真主体现在伊斯兰建筑中,特别是清真寺中。光是伊斯兰建筑美学的核心元素,建筑师们往往使用光滑的地面和墙壁来尽可能地捕捉光源,并在光源引入的位置做造型处理,使光线在建筑中更富有动感。在博物馆的设计中,窗户的开口尺寸保证了室内光源的充足,同时可以使光线大限度出入建筑物内部。通过阳光的照射,时相和景相在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中的表现尤为出色。清晨,博物馆在阳光照耀下苏醒过来,视觉上呈现出特有的乳白色;傍晚,建筑的白色随着日落变成了奶黄色;夜晚,博物馆在月光照耀下的水面上形成倒影,配合少量的人造光源,呈现出独特的韵味。

四、结语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使地域中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政治经济与不断发展的现代建筑设计思潮接轨,使现代建筑完成了时间与空间的有效结合。现代建筑的地域化表达是一条值得探索并可以不断发展的道路。贝聿铭先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在不失现代几何规则的前提下保留了地域特点,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其观点对于民族文化的保留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猜你喜欢
贝聿铭伊斯兰博物馆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博物馆
贝聿铭:自信的百年微笑
露天博物馆
贝聿铭的灵感
博物馆
伊斯兰刀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