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 廉书华 刘文亮 罗仕文 龙芳 姚星海 文守云
摘 要 新中玉667是贵州新中一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顶优1号为母本、xzy31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青贮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综合抗性较好、株型平展、持绿性好、适合中高密度种植、产量高等特点。该品种201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新中玉667的选育过程、区试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等。从多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其中重点介绍了苗期田间管理、拔节孕穗期田间管理、后期田间管理技术;从选地、定植父母本、调节花期、除杂去劣和去雄几个方面简介了保持品种种性和种子生产的技术要点;最后提示了亲本繁殖注意事项。
关键词 杂交玉米;新品种;新中玉667;自交系;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1.038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玉米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近年来,我国粮食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粮食连年丰收,粮食总产不断增长,但同时我国对于粮食的进口量也在逐年增加,粮食生产结构亟待调整,尤其是面积和产量都位于前列的玉米产销矛盾突出。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了1 327万hm2,其中仅玉米就增加了1 300万hm2;玉米的产量从1.16亿t增加到2.25亿t。玉米为粮食增产作出贡献,同时也带来了阶段性库存压力,突出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普通玉米供求关系存在矛盾,玉米种植效益不大;2)我国在优质饲料方面缺口仍然很大,每年都要大量从其他国家进口。
青贮玉米是全株都可以用来作为饲料的玉米品种,具有生产周期短、种植密度大、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等优点[2]。优质的青贮玉米有助于提高牛羊等家畜的品质,这就使青贮玉米成为政府相关部门关注和推广的重点。从2015年开始,农业推行“粮改饲”工程,在全国设30个县试点“粮改饲”,以全株青贮为重点,推进草畜配套。2016年试点范围增加到100个县。2016年全年,我国121个粮改饲试点县落实粮改饲种植面积45.20万hm2。在改种的饲草中,全株青贮玉米占40.87万hm2,高粱、苜蓿、燕麦等其他优质饲草料共计占4.33万hm2,全株青贮玉米已成为粮改饲的主流作物。在2017年农业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饲草料面积发展到633.33万hm2,其中青贮玉米面积要达到166.67万hm2。虽然近几年青贮玉米迎来了不错的发展势头,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我国青贮玉米的结构比起国外来说较为复杂。国外青贮玉米一般分为专用青贮玉米和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两种,而且二者区别不大。我国分专用青贮玉米、粮饲兼用玉米、饲草玉米,并且各个种类的差别较大。2)青贮玉米所占玉米的比例有待提高,欧盟国家每年种植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占到玉米种植面积的80%,部分国家更是达到95%,品种选择主要为粮饲通用型。据我国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提供的数据显示,以宁夏为例,在青贮玉米的品种上,普通玉米青贮化和粮饲兼用作青贮分别占40%,青贮专用玉米仅占20%[3]。可见,我国目前的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还相对较少,远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对饲草的需求。3)为了达到青贮玉米品种的审定标准,我国的青贮玉米出现了和国外不同的现象,过多地追求生物产量的提高,忽略了品质的提高。4)青贮专用玉米品种不多。由于受传统粮食观念、耕作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響,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以籽粒高产的普通玉米作为品种选育和推广的主要目标,青贮玉米选育和推广工作起步较晚,直到1985年才审定了第一个青贮玉米专用品种“京多1号”。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我国青贮玉米生产和加工利用产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玉米主产区条件相适应的青贮玉米专用品种还不多。5)青贮玉米的品质有待提升。由于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生育期过长,收获期难以把控,造成了水分含量高而影响品质,不利于后期青贮玉米的加工、储存,营养成分损失也较多,青贮利用率显著降低。
201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布贵州省关于加快推进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4〕26号),提出推进山区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牛、羊肉与奶产品的需求量迅速上升,将进一步增加对优质青贮饲料需求,推动青贮玉米产业快速发展。随着贵州省建设农业大省重大战略的实施,养殖业和乳业发展壮大,饲料的供应越来越困难[4]。对于作为主要优质饲料来源的青贮玉米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目前,贵州省在青贮玉米的种植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仍需要优良的品种和相应的技术支持。
贵州新中一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09年成立之际就致力于玉米品种的育繁推工作,无论是在资源还是技术方面都具有核心的优势。结合贵州特有的农业生态环境,以选育适宜贵州及周边相似生态区域且具有优质特性的青贮玉米新品种为目标,不断提升公司的杂交玉米育种水平,推进贵州省玉米种子产业的发展。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选育出了优秀的青贮玉米品种“新中玉667”。该品种是贵州新中一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顶优1号为母本,xzy31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青贮玉米新品种,201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玉20190039。其主要优点是综合抗性较好、植株持绿性好、适合中高密度种植、产量高。本文简介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
1 选育经过
1.1 母本顶优1号
母本顶优1号是外引系,引自广西南宁市友谊玉米研究所高在兴老师。成株株高199 cm,穗位高89 cm,14~17片叶,幼苗叶鞘浅紫色,成株叶片绿色,穗上叶较平展,叶缘绿色,吐丝整齐,雄花分枝4~6个,雄花颖壳绿色,花药浅紫色,花丝红色。果穗结实性好,穗长15~17 cm,穗粗4.0~4.4 cm,籽粒黄色、硬粒型,穗轴白色,穗行数16行左右。抗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对其他病害田间表现抗性也较好。
1.2 父本xzy313
父本xzy313:2004年以美国杂交鉴定种为原始材料,选择抗病、品质好、抗倒伏的优良单株,经8代的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xzy313玉米自交系的选育系谱:
先玉pb313
S0 2004年春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温泉村 先玉pb313 自交
↓
S1 2005年春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温泉村 自交
↓
S2 2005年秋 海南省乐东县九所村 自交
↓
S3 2006年春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温泉村 自交
↓
S4 2006年秋 海南省乐东县九所村 自交
↓
S5 2007年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温泉村 自交
↓
S6 2007年秋 海南省乐东县九所村自交
↓
S7 2008年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温泉村 自交
↓
S8 2008年秋 海南省乐东县官村 暂定名为“xzy313”
xzy313成株株高220 cm,穗位高110 cm左右,15~18片叶,幼苗叶鞘绿色,成株叶片平展。雄花10~18个分支,雄花主轴较长,雄花颖壳紫色,花药浅紫色,花丝绿色,后期有紫色轻显。果穗大,穗长18 cm,穗粗4.5 cm,籽粒黄色、硬粒型,穗轴白色,穗行数16行。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纹枯病。
1.3 杂交玉米新品种“新中玉667”
2014年冬季,贵州新中一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顶优1号为母本、xzy313为父本组配育成杂交玉米新品种“新中玉667”。2015年在西南区多点组合观察,表现较为突出。2016年在四川绵阳、贵州遵义等地进行多点品比试验,该组合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产量较高;2017年参加贵州青贮玉米区域试验;2018年参加贵州青贮区试续试及生产试验。图1、图2分别为该品种的植株、果穗。
2 产量表现
贵州省青贮玉米区域试验结果,新中玉667平均667 m2生物产量鲜重,2017年为3 434.2 kg,比对照筑青1号增产10.57%,2018年为4 308.7 kg,比筑青1号增产18.05%,两年平均比对照筑青1号增产14.61%,13点次12增1减,增产点率92.3%;平均667 m2生物产量干重,2017年为1 000.0 kg,比对照增产3%,2018年为1 465.0 kg,比对照增产25.82%,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22.21%。2018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667 m2生物产量鲜重为3 831.76 kg,比对照增产12.94%,增产点率100%。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主要农艺性状
株型平展,株高293.1 cm,穗位高148.1 cm。雄穗一级分枝11~14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45 cm,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1 cm,雄花护颖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雌穗花丝红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穗轴白色。品质检测结果:初水66.0%,绝干水7.8%,干物质含量26.2%,含粗蛋白5.8%、粗脂肪2.9%、酸性洗涤纤维28.4%、中性洗涤纤维42.3%、灰分3.3%、淀粉32.6%。
3.2 生育期
生育期121.5 d,比对照筑青1号长3 d。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施基肥
1)新中玉667对氮、磷、钾三元素肥料的需求量比较大,需要供应充足的养分,不然对植株长势和产量都会产生影响;2)该品种作春玉米种植生长发育和吸收氮、磷、钾都相對较缓慢;3)底肥的作用在于增加土壤养分,以土壤养分供应玉米植株生长需要,施用方法可采用穴施和条施,基肥一般占施用总肥数量的70%左右。
4.2 播种时期
宜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以地温稳定通过12 ℃为标准),干旱区域可适当推迟,结合当地播种习惯采取营养土育苗移栽、穴播、条播等方法均可。
4.3 肥水管理
施肥总原则: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攻苞肥。新中玉667较喜肥水,适合于在肥力水平中等偏上的土壤种植。
4.4 种植管理
4.4.1 种植密度
每667 m2种植3 500~4 500株为宜。
4.4.2 苗期田间管理
1)品种出苗后要在4~5叶时期进行间、定苗田间工作,去除弱势苗、病苗、虫伤苗、畸形苗等不健康苗,保留健壮苗,充分保障大田玉米幼苗大小、高矮均匀一致。2)抓住时期适当追肥,在没有施用或施用较少基肥的地块,可适量追施幼苗肥。施肥时间一般在玉米幼苗间、定苗完成后追施,具体用肥数量根据地块肥力水平情况确定,没有施用基肥的地块可适当增加用量。3)水分管理,幼苗时期对田间水分要求不高,一般情况下土壤墒情较好不需要再灌水。4)幼苗期中耕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的通透性,破除板结,促进玉米幼苗的根系生长,随时注意巡查苗期地老虎、蝼蛄、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为害,必要时采取化学防控,力争保全苗。
4.4.3 拔节孕穗期田间管理
这一时期是玉米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主要从施肥、保水、中耕、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强管理,具体措施为:1)玉米穗肥追施。穗期施用肥料常规情况下是在玉米植株生长到大喇叭口时期追施速效性肥料,如尿素或一些新型氮肥等,在土壤肥力不足时可适当搭配些复合肥,抓住该时期适量追施肥料可有效实现玉米果穗增大而且籽粒相对较多。追肥具体用量,要考虑地块本身的肥力程度,同时结合察看玉米苗架旺弱来综合确定。施肥方法,采取开沟穴施和条施均可。2)适时灌溉。进入玉米植株孕穗期,该时期玉米植株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量会有较大的增加,根据地块土壤墒情及时补充水分,充分保持田间一定含水量。3)及时中耕培土。中耕培土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消灭杂草,而且可以更有利于玉米根系的发育及植株的健康生长,结合拔除玉米分蘖避免非必要的养分消耗。一般在玉米植株拔节后至大喇叭口期之前进行,抓住这一时期及时进行农事操作。4)此时期玉米各种斑病陆续发生,同时需重点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叶蛾等虫害,严重地块可采用农药喷雾、农药颗粒剂灌心等方法。
4.4.4 后期田间管理
这一时期是玉米抽雄吐丝至成熟的时期,以生殖生长为主。要加强水分、养分管理及病虫害防治。1)玉米抽雄吐丝期是玉米一生当中水分需求的“临界期”,此时植株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都趋于旺盛,要使玉米植株得到健康生长,务必保持相应的田间含水量,可根据地块及玉米长势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灌水措施,当然防干旱的同时也要杜绝田间积水,特别是遇大雨过后要及时清沟排水,避免玉米受涝早衰,影响结实灌浆。2)适量补充追肥。这一时期追施肥料主要作用是使玉米籽粒有充足的养分灌浆,同时可防止植株过早衰退,更能起到提高玉米平均粒重的作用。追肥特点是要早施,以速效性氮肥为主,具体施用肥料数量依据田间情况与苗情而定,施用方法采取开沟穴施和条施均可。3)为增加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必要时还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玉米结实率,增加穗粒数,提高籽粒饱满度,最终减少秃顶、缺粒等。4)及时防治病虫害。对纹枯病、灰斑病,红蜘蛛、玉米螟、草地貪叶蛾等,遵守植保防治总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4.5 收获期管理
新中玉667属于青贮与粮食兼用型玉米品种。如果收获作青贮使用,抓住在品种果穗蜡熟时期,持绿性最佳状态时,适时收获,能获得较高产量;如果要单收果穗,抓住在品种籽粒乳线消失时,适时收获。玉米收获后集中及时通风晾晒,防止捂堆霉变。籽粒入仓前,采用自然通风干燥,力求使籽粒水分降至13%~14%。
5 保持品种种性和种子生产的技术要点
5.1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灌溉便利,土壤肥沃,光照条件好,隔离区400 m以上地块。
5.2 定植父母本
父母本行比为1∶8。父本单行单株,定苗株距33 cm(30~35cm),行带间距4.4 m;母本定苗株距21~23 cm、行距40 cm,60 cm宽窄行种植,单株留苗,每667 m2必须保壮苗4 000~4 300株。种植密度:父本1 000株/667 m2,母本4 300~4 500株/667 m2。
5.3 调节花期
一期父本(70%)与母本同播,二期父本(30%)延后5 d播种。播种深度4~6 cm,不宜过浅或过深,不然会影响出苗率。父母本拔节期后及时预测花期是否相遇,如果父本偏晚,可选择适当时间每5 m间隔叶面喷施“九二○”,以促进父本壮长,调节花期。
5.4 除杂去劣
在定苗至抽雄前田间去杂,力争将90%的杂株在间苗定苗时去除,收获后脱粒前严格去除杂劣穗。
5.5 去雄
母本行的全部雄穗在散粉前及时、干净、彻底拔除,对自交系采取带1~2叶抹苞去雄的办法。拔除的雄穗埋入地下或带出制种田妥善处理。母本花丝抽出后至萎缩前,如果发现植株上出现花药外露的花在10 h以上,即定为散粉株。在整个去雄过程中检查,当散粉株率累计超过1%时,制种田即报废。
6 亲本繁殖注意事项
1)在育种试验海南基地,每年种植母本和父本亲本圃,套取100~200个标准穗,为亲本繁殖提供标准原种。
2)隔离区500 m以上。
3)为保证授粉质量,种植时可采取分期播种。
4)田间严格除杂、去劣。
5)收获后选择标准穗,隔离晾晒,以保持优良种性。
参考文献:
[1] 刘亚轩,贺振营.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栽培技术发展趋势[J].现代农村科技,2020(4):101-102.
[2] 崔大为.青贮玉米的发展前景与种植技术[J].现代畜牧科技,2020(4):44-45.
[3] 章勇.青贮玉米市场现状[J].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7(10):55-56.
[4] 刘先友,陈甫玖,姚昌南,等.贵阳市青贮玉米品种推广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种子,2010(9):94-95.
收稿日期:2022-03-02
作者简介:王进(1980—),男,湖南凤凰人,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玉米、水稻育种和技术推广。
*为通信作者,E-mail:6527044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