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雷
摘要:音乐是一种以浓烈色彩表达精神世界,以内心感悟触及人类灵魂,以音符为画笔描绘生活的语言,而指挥是音乐语言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运用手势动作呈现出不同的音乐性格与形象。作为音乐形象的塑造者以及作品情感的传递者,合唱指挥者个人对于音乐的表达主要依靠手势语言的设计,不同的指挥方式所呈现作品内容及风格也不尽相同,但无论是哪种风格或形式的指挥动作,每一个指挥者均可以在基本指挥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在指挥风格上的创新。并且能够在尊重原作意图的基础上,融入指挥者自身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合唱指挥 手势动作 设计 作品情感
在传统认知中,指挥是整个合唱团体中最具领导能力的人物设定,其存在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整个合唱的表演速度、内容及情感始终保持统一水平线,并且对能够对演唱者角色以及和声音响的表现力度进行合理分配。而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音乐日渐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20世纪后,指挥逐渐演变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学科,其在合唱表演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在传统指挥家负责打拍子等作用的基础上,赋予其更加深入的掌控音乐,个性化的表达音乐的能力,易于音乐艺术“二次生命”,将乐曲情感融入为指挥语言,在完整的表达创作者意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通过深入的训练,对作品进行时代化的二次创作,同时也能够通过准确的指挥手势语言表达指挥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合唱团的要求,最后能够在舞台上完美地呈现出来。
一、指挥的意义及作用
指挥是集体歌唱的组织者和训练者。以军队为例,如果日常训练中存在松懈现象,将削弱军队整体战斗力。合唱团也不例外,若缺乏紧密性的联系,将无法展现音乐真正魅力。而指挥者作为指挥任务的主要负责人,应从平时训练过程中努力培养人员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以增强合唱队整体表现力。
指挥是集体歌唱艺术的创造者。通常,合唱团队由众多成员共同组成,不同成员之间对艺术的认识和表现力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增添了合唱过程中的多样性,但仍以追求整体声音协调与和谐为核心,以较高标准严格各声部音色,尽可能地将音量控制在相对平衡的状态,充分体现各声部之间的层次感。此外,由于各声部在表演过程中,在呈现效果上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因此,对力度、音准、速度以及节奏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合唱团在指挥者的领导之下,除了要保持音调和节拍的整齐一致之外,还应在此基础上将对歌曲进行创新,重新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对于指挥者而言,其任务不仅是单纯的打拍子,更重要的是在指挥表演前应通读整个作品,细细品味各阶段乐谱所要表达情感,经过对作品的深刻分析,运用提前设计好的手势动作传达于专业演唱队员,借助合唱团声音谱写音乐作品真实情感色彩。
二、指挥手势的基本手法
(一)表达灵活节奏的手势——“点”
动作短促、富有弹性是其两点较为显著特点,多被应用于整个音乐作品引子部分的衬词指挥中。有弹性的“点”在应用中有一定的技巧,例如,以手腕运动为轴心,其他部位积极配合,整个过程始终处于相对轻松状态。当音乐作品中情感较为
强烈时,表情、力度以及腕部活动幅度随之变化,但最终所呈现音乐表演在效果上相对一致。
(二)表达连贯抒情的手势——“线”
这一手势主要用于情感起伏比较大的作品中,有力、果敢是这一节奏的特点。作品小高潮和大高潮部分多采用该手势,用大臂带动小臂至手,整体挥动,使得线条运动中饱含极为丰富的情感,因此对其的区分要求较为细致。
三、手势动作设计
(一)手势动作的原则和特征
手势动作的原则:一是准确性。从合唱指挥者角度来看,其主要职责是对全体合唱成员进行引导,辅助人员科学合理的判断指挥手势走向,在充分表达音乐作品中线性情绪的同时,将指挥的基本知识更加清晰的传递于团员,通过动作及情感的准确表达,可帮助成员音乐表现力的全面提升。二是规范性。指挥者在合唱排练或者演出时,需严格遵照相关规范性手势动作标准或者是动作图解进行指挥,最大限度地避免挥拍的盲目性,一旦现场指挥混乱,将影响整个合唱团的正常表演。三是自然性。指挥者就像大脑一样,所有乐手都必须遵照其状态演奏,要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状态,保持端正的体态语身姿,向成员传递自然能量,才能够缓解克服压力和紧张感,将所有精力集中于合唱表演。
手势动作的主要特征:所谓“手势动作”实质是一种基本图线轨迹的刻画,通常情况下,图式由三部分组成,即,击拍线、拍点、反射线。合唱团在某一音乐作品形象塑造及呈现过程中,其表达的主要来源以指挥手势上的点和线为主,通过对二者的有效融合,构架起一个极富绚丽色彩的音乐旋律。
此外,在合唱指挥手势动作设计时,动作力度大小的差异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最终设计效果,且由于音巧与力度的相互依赖性,双方的细微变化均有可能对指挥动作的设计标准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作品中强弱力度的不同,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指挥过程中动作幅度的大小变化,而对于力度的最终确定,可遵循“由弱到强”“由急到缓”的变化设计,不仅可增强音乐作品的流动性与多元化,且伴随着力度的变化,赋予作品更多色彩与情感上的变化。
(二)手势动作设计的艺术性
合唱指挥手势动作设计最本质的表现源于“一双掌握语言的手”,能够挖掘音乐作品更深层次涵义。合唱指挥者对音乐的表达主要依靠指挥手势动作的設计,从另一角度来看,透过手势动作设计为合唱指挥者乃至全体成员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情感的平台。因而,对手势动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表演过程的全局把握,还是音乐故事的表达,对待艺术的态度及处理技能将大幅提升,通过对手势动作的系统设计与规划,不仅展现音乐作品内涵与魅力,且实现音乐作品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创新。
四、《远情》作品分析
《远情》一歌其以深邃优美的歌词、如泣如诉的旋律,再加上传统民乐特色从以及新的唱法与新的编曲的陪衬,带给观众无限的回味和感叹,尤其是歌词写尽了人生的沧桑变幻。
从作品形式上来看,《远情》属于三段式音乐作品,若以合唱形式进行表演时,为确保合唱效果以及表演的完整性,需在作品起始点分别增添引子和尾声。以传统徽调式作为歌曲的基础旋律,并通过宫调式和羽调式旋律加以辅助,将山西地方音乐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前半段的引子数目达七处,并将衬词贯穿于整个歌曲,并逐渐演变为合唱作品的主体结构,该阶段音乐在跳进方式上采用纯四度、纯五度,在完成跳进后实施了级进旋律,运用具有特指性的线条和旋律,对当地音乐特色和音乐韵味进行了高度还原。而在处理合唱效果过程中,应在掌握原谱创作背景和情感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力度处理,如,置身于黄土飞扬中的鼓乐手,想象鼓乐手在狂风卷起的黄沙中影影绰绰,忽远忽近。
在歌曲第一部分中,采用pp方式对衬词进行处理,但相较于衬词,旋律力度最强的是女领唱,旋律声部的音色尤为凸显。所呈现旋律与剧情完美契合,将命运的捉弄无奈展现的酣畅淋漓,并且为铺垫情感的升华,充分p的衬词进行演唱。后半段总共八个小节,以循序渐进方式将歌曲中所掺杂情感高度升华,彻底进入高潮阶段,而期间女中音的加入,不仅达到了
对鼓乐器沉重声音的模拟,且更加突出作者的意图。
一般合唱作品中情感和旋律的高潮可分为大小两部分,小高潮部分整体处于蓄势待发状态,在和声方式下获得相应的合唱效果,主旋律声部与其他声部大抵相似,真正达到高潮时,主旋律的演唱则由男、女两个高音部分负责,期间双方合理控制力度。在此环节情感表达中采用八度大跳,整个情绪得到了集中宣泄,如,生意、情感等各种情绪均在歌词中有所体现。合唱进入第三部分后,音乐主题再次呈现,但区别于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在感情上存在极其微妙的变化,观其一生,有事业的三起三落,有感情的层层波澜;有梦想的无情幻灭,也有命运的冥冥安排;有失望过彷徨过,也有振作过辉煌过,可谓是走遍了人生的千山万水,遍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五、不同风格、内容的作品对应的手势动作设计不同
(一)不同风格、内容的作品所对应的手势动作
第一,进行曲形式。此类音乐作品在指挥过程中具有显著的震撼力,号角式的音调嘹亮高亢,振奋人心。指挥手势动作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动作明快,果断而有力,节奏分明的拍点,挥拍多采用长直线式。
第二,抒情性。对于抒情型音乐作品而言,指挥难度在于所要表达内容较为多元化,如,哀思型、赞美型、欢快型、恋歌型等。在具体指挥过程中对手势动作有着极为特殊要求,须采用曲线式手势动作,并且为充分表现作品情感,挥拍时应不断优化并调整挥拍的速率及力度。
第三,战斗性。挥拍时的内抗力是此类型作品的一大特点,在挥拍力度上善于变化,但整体围绕“拍点”动作,简明扼要突出战斗性的激烈和奋勇的精神。
(二)在应用和处理中的体会
优秀音乐作品的呈现离不开合唱指挥的手势动作设计,在合唱团体具体表演过程中,指挥作为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作设计应结合音乐作品实际表现内容以及协作手法,并且在深刻体会作品情感及灵魂的基础之上,对指挥动作所采用力度、速度、和声走向等进行综合设计。同时,指挥者应具备强大的承受心理,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避免动作上的拘谨,但也要对动作幅度进行合理控制。要达到合唱作品最终能够以稳定形势呈现这一目的,需不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索。通过手势动作的实际应用及体会得知,指挥者需具备更加专业化、综合化领导能力,紧紧围绕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探究其在表演过程中对指挥者内在素质及能力的要求,對个人情感进行冷净化处理,即所谓的“二度创作”。指挥者在实际挥拍过程中,还应对自身肢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等外在表现加以处理。通常,指挥手势动作设计长的合理性是评判及合唱作品好坏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合唱团员准确、清晰表达音乐情感以及指挥意图的主要途径。基于作品情感实际,采用自然化和简洁化的手势动作对初始情感加以升华,结合合唱团的演唱将作品完美地展现。
六、指挥手势动作与作品表达情感融合中对指挥者的要求
(一)充分理解作品的情感
在情感表达过程中,由于每个音乐作品所蕴含情感不同,其所呈现情感表现因素也不尽相同,且每个作品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与风格,指挥者作为音乐合唱的表演者之一,应对歌曲本身的内容和情感进行理解,细细品味感受作品所传递出的某种情感,并将其传递于广大受众,使音乐作品在表演中被体验、领悟。
(二)掌握指挥动作的要领
文章对合唱指挥手势动作的研究为全套指挥动作的基础部分,目前大部分指挥方法在具体采用过程中分常规和特殊两种,即使在同一情感表达中仍能够在细节上找出些许差异性内容。因此,指挥者需对基础指挥动作进行反复练习,预先对指挥手势动作进行设计,采用多种动作穿插的形式,丰富指挥手法。此外,指挥手势动作作为一种特殊化音乐语言,忌平淡无奇,且尽可能避免动作夸大张扬,应在遵守作品意图的基础之上,适当运用指挥手势动作对作品进行描述。
(三)养成良好的节奏感
音乐的四大要素为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节奏作为秦钟要素之一,被认为是音乐的核心和骨骼。对于指挥者而言,是否具备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已逐步成为衡量其水平及能力的重要指标。任何人包括指挥者对节奏的感觉是慢慢培养起来的,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培养出的一种听觉习惯,因此强调重拍的联系是培养指挥者节奏感的一个有效途径,节奏无时不刻不再音乐之中,音乐是音响节奏和体动节奏统一的过程,因此,节奏训练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指挥者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往往只注意指挥丰富多彩、热情欢快的外在形式,却很少去研究这形式中蕴藏的无限丰富的意蕴。
(四)培养灵活的暗示能力
从广义概念的角度来看,对暗示能力的定义主要集中在一种表达能力,该能力的表现不以任何语言、声音为依据,单纯凭借自我意志进行表达。在合唱表演中,演唱者与合唱者的沟通主要以无声的语言为主,指挥者通过手势动作上的变化,提醒演唱者需注意事项。一般,有几种固定性或者临时性的动作,是指挥家用于指导演唱者顺利完成演出的动作内容。作家在谱写乐曲是所投入情感,以及团员对乐曲音乐精神的领会等,均借助指挥者现场精确判断和快速反应呈现。如果指挥者本身不具备强大的暗示能力,其指挥意图无法在第一时间传达至整个合唱团体,且容易影响合唱表演的表现力,甚至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呈现乐曲实际含义,指挥者实际任务也未能按照实际标准顺利完成。而在对乐曲中呼吸的深浅、速度的转换以及声部的变换等进行处理时,指挥者可充分利用自身暗示能力进行有效的表达。目前,暗示方式十分多样。
(五)具备敏锐的听觉
听觉人体感官功能中的一种,实质是在对声音收取过程中所产生的敏感能力。专业的指挥家能够对演唱中的高低音部分的正确性进行判断,能够确定不同长短音符是否具备瑕疵等,在具备上述种种能力的基础上,其才能够及时指正表演过程中团员的错误。
对于人们所提出的音高,从类型上划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高音,另一种是比较高音。绝对高音是完全脱离乐曲,黄晓同先生就自告奋勇来记谱,他凭借着现场演出的音响和记忆,还有一张匈牙利民族歌舞团留下的一张唱片,边听边记。乐队根据他听写的乐谱演奏后,居然和原作极为相似。
和谐是整个合唱团表演过程中的核心任务,要求演唱者才能按照乐谱标准清晰演奏不同音高。如果期间出现错误声部或者错误乐器音高,将对整个音乐作品实际美感造成严重破坏,因此,指挥者应通过自身听觉仔细聆听演奏过程中的瑕疵,并及时加以修正。之所以对指挥者听觉能力进行严厉要求,除了是指挥家必备能力之一外,更是指挥者专业性的责任与表现,是无法通过后天努力所弥补的。
七、结语
合唱指挥手势动作作为整个表演的核心环节,应不断优化对手势美感的设计,在完成指挥动作的前提下,构建具有冲击力的视觉艺术,以高质量的指挥手势动作,提升手势动作在合唱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随着越来越多指挥实践经验的丰富,逐渐探寻出一条具备专业性、合理性、视觉性的指挥方法,促进合唱曲目的顺利完成,让观众得到视觉、听觉和心靈上的全方位满足。
参考文献:
[1]孙志福,张素芝,霍江龙.声乐教学中歌唱者情感表达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017(11).
[2]邢雄志,黄钟.音乐——一种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6(4).
[3]郝世录.合唱指挥的手势动作设计与作品情感对应的探究[D].河南大学,2015.
[4]房思钊,王朝阳,王典.论合唱指挥手势之视觉艺术[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2).
[5]周雪,李培玉.合唱指挥中肢体语言的研究[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4(2).
[6]张娇泽.合唱作品《在太行山上》的演唱处理及指挥动作设计探究[D].河南大学,2015.
[7]雷英.论合唱指挥中预备拍的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5.
[8]王燕平,周干明,郭媛媛.浅析合唱艺术在国内外的现状与趋势[J].音乐创作,2013(8).
[9]易琳.由音乐美学视角探讨音乐艺术之特点[J].大家,2010(22).
[10]孟超美.合唱表演艺术新概念[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