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萌萌
摘要:本文以沙永汇版画为研究对象,从其作品艺术风格入手,分别从三个阶段探究其作品风格演变的过程,包括沙永汇版画的表现形式、语言构建、作品传达的现实导向性以及作品中所渗透出的北大荒版画的艺术特质,以此来展现黑龙江版画中区别于其他地区版画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沙永汇 艺术风格 北大荒版画
碧空如洗的蓝;田间一丛金黄;丰收之意一览无遗。就是这样一幅赋予了北大荒时代变化之意的版画作品《金秋时代》,将黑土农业的盎然映入我们眼前,《金秋时代》的创作者沙永汇以版画的形式诠释出了农业建设的转变,同时也舒展了自身的“北大荒情怀”。当然,令人为之动容的不仅是这一幅版画作品,更多的是沙永汇创作版画的过程和作品中所表现的初心!
一、艺术风格初始
纵观沙永汇的版画创作历程,初始阶段并没有顺势沿袭地域特性的版画传统,黑龙江地域的北大荒版画具有无法撼动的根基,但沙永汇选择了以丝网版画为主要的创作方式,这也是她对自身艺术风格的探索过程。丝网版画的历史不长,属于新兴版画形式,丝网版画在中国发展之初具有一定的限制,表现形式上也仍有些许木制特性,但丝网版画的画面语言和表现形式也一直在不断地摸索和进步中,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的应用需求,它也更趋向于多变、自由的表现方式,并且展现出很强的装饰特性。不过探本穷源,都是版画家为更好表达版画艺术的一种创作手段,也只是形式略有差异罢了。沙永汇在这一阶段的创作题材偏重于对景物的表现,多关注周遭的生活细节。早期版画《花絮》系列作品展现了她对丝网版画印痕之美的理解以及探索艺术形式的过程。其中《花絮系列之三》(2004)是在大学毕业期间所创作出的作品,这幅作品入选了“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作品色彩鲜艳明动,画面中印痕形态和技术特点十足,更多地表现了色彩与肌理的层次变换及其展示出的具有多样性的画面效果,整个作品散发出活跃、灵动的气息,不同媒介、技术的参与贯穿于创作之中,赋予了丝网版画在表现力上的多种可能性。
二、艺术风格的转变
2010年之前沙永汇的作品可以说是通过丝网版画的技法和形式阐发了对生活细节的感受。生活的厚度加持了创作的深度,积累沉淀后沙永汇的版画创作继而步入了社会现实题材的创作阶段,内容多以城市建设为主题,作品如《城市的乐章》(2013)、《筑梦诗篇》(2014)、《雪域温泉》(2015)等。这一阶段的创作着重于对城市生活及人物的刻画表现,其中套色木刻版画《城市的乐章》是第一幅以城市建设为主题创作的作品。作品获得“2013·时代印记‘百家金陵’美术作品展”金奖;入选“第20届全国版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奖提名。这幅作品描绘了建筑工人穿行在楼体建筑中工作的场景,人物形象被巧妙的刻画成了丛丛剪影,概括式地处理了所想表现出来的人物动势,可以看见橘色的安全帽穿梭在层层钢筋之间,好似在五线谱中跳跃的音符,灵动活现。在表现形式上,恰当的布局安排,尽显主题特色,作品中点、线的组合摆布让整幅作品都充满了律动,细细品味好似听见了工人们在敲打建筑的声音,就如同作品的名字一样,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共谱出了城市的乐章。作品《筑梦诗篇》(2014)是《城市的乐章》(2013)同系列作品,刻画出哈爾滨松花江铁路桥上工人修建新铁路桥的场景。最具特点的是作者将正在建设新铁桥的场景布置在前,历经岁月的老铁桥布置在后,这种强烈的对比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时代的交错更替,感叹时间的变化转移。作者将画面背景以开阔的场景布局,以此形成感官上的视觉冲击,夕阳、江面、建筑、工人等元素紧密融合,共同颂赞劳动者为城市建设的付出,背光的设置也更加凸显了城市形象。两幅作品都以社会现实角度出发,从普通群众生活轨迹着手,致使画面传达出平凡生活情节中所蕴含的精神意韵。创作者通过利落、明晰的刀法彰显版画的力量之美,线条的强弱、疏密、虚实等表现连接了整个画面结构,是最直观的表现方式,也更利于版画的塑造。版画虽不比其他画种在画纸上表现得更为流畅、细致逼真,但也正因这种特质让版画形成了一种淳厚的原始美感。
在沙永汇的版画作品中不乏有以水印木刻版画形式呈现的作品,水印木刻版画因媒介差异其表现语言是区别于油印木刻版画的,作品也因水份影响具有色彩浓淡、干湿、强弱等明显的变化,表现更具水韵特点。在水印木刻版画《雪域温泉》
(2015)这幅作品中沙永汇将人们悠游自得,生活之惬意充分的表现了出来,作品入选“第21届全国版画作品展”优秀奖。画面突破了以往城市建设题材所表现的绘画语言,采用平面化的表现形式,画面中的疏密对比使得人物群体形象更为突出,语言更具视觉张力。作品以蓝色为中心基调,占据整体的大量布局,四周以灰、白色围绕形成视觉反差,冷暖色调中和了整体色蕴,同时这幅作品也借鉴了中国画的表现方式去塑造画面中的树木结构。沙永汇在这一阶段的作品更加凸显画面重组能力,将城市建设主题的核心本质通过作品逐步的展现出来,也为下一阶段的创作提供了根柢。
三、重大历史题材的发掘
在经历对城市建设题材的研究及思想的蕴蓄后,沙永汇开始了对重大历史题材的发掘,如套色木刻《冰趟子战役中的赵尚志》(2016)、《南京大屠杀公祭》、《麦加朝觐》(2017)、《天下飞梁——港珠澳大桥》(2018)、《金秋时代》(2019)、《时代奔流》(2020)、《凤凰展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21)等。此阶段的创作将现代版画艺术表现形式与传统现实主义题材结合,着重于对历史重大场面的再现,主旨事件背后的时代性意义。套色木刻版画是相对黑白木刻版画而言的一种色彩表现形式,其色彩具有概括性、平面性、复制性的语言特征,色块相对精炼、简洁,常以朴素的色彩呈现出丰富的艺术效果。套色木刻《冰趟子战役中的赵尚志》(2016)是沙永汇版画创作中的重要节点。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以赵尚志指挥东北抗联三军,顽强抗战,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场面,作品篇幅场面宏大,人物形象姿态各异,饱满生动。画面将崎岖的山路环境,冬季的冷冽刺骨,真切地刻画了出来,人物布局之多,由远及近,动势表现真切,每个形象都无一重复。套色木刻《麦加朝觐》(2017)这幅作品以穆斯林神圣朝觐仪式的场景展现,其中大量人物以群体形式展现,节奏紧凑,细节严谨,色彩统一且庄重。作品由三个视角组成,中间场景俯瞰整个朝觐的场面,朝拜人群比肩继踵,呈现以一种紧密的形式氛围。左右两侧则表现出不同人物形态所朝觐的细节,灰暗的色调,虔诚的神态,不论何种人群都神色肃穆,顿时一股神圣庄严之意油然而生。套色木刻《天下飞梁——港珠澳大桥》(2018)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为中心,表现了港珠澳大桥全貌和东人工岛完工庆祝的场面,整幅作品长达4米,以晨光熹微时海天相连的画面为背景,棋盘式的整体布局,远处分别刻画了港、澳的地标性建筑,大桥成为了链接的“纽带”。蜿蜒的结构真实的勾勒出了大桥的形态,每处赋有深意的布局都展现了港珠澳大桥的磅礴气势,而作品正是秉持着现代化文明建设的思想,传达出港珠澳大桥在国家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套色木刻《金秋时代》(2019)是沙永汇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获得了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暨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这也是沙永汇首次尝试农业主题的力作。作品以现代北大仓的“智慧农业”建设为主题,生动、饱满地展现了对北大荒农业变化的时代颂歌。《金秋时代》将湛蓝的天空与金黄的田野定为画面背景,空中的无人机、现代农业管理装置、不同身份人物形象的塑造,种种构思、布局将作品赋予了极强的叙事特点。丰收的季节,农业技术人员正操纵着无人机,展现着智慧农业的先进管理方式,一群北大荒早期开拓建设者们回归故土,细致地观察着数字化、智慧化的农田,并与现代农业建设者们交流着智能农业的管理建设,隊伍里有的拍照留念,有的俯下身来侧耳倾听,在欣慰于先进农机管理的同时也感叹时代的发展,两者的交会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讴歌也是对新时代未来发展的期盼。沙永汇在人物的塑造上更加突显了画面整体的语言节奏,众多的人物形象各具特点,而这些人物形象都是以她生活当中的亲人以及朋友的形象为基础进行的渲染刻画,其轮廓动势十足,刀法张弛有度,而刻画准确、具象的人物形式语言也更容易传达出作品的精神内涵。在表现形式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方式,成熟、收获的黄色,宁静、广阔的蓝色,两者呼应形成画面色彩的对比;上方天空留有大面积以蓝色平铺,远处金秋满田,近处人群密集形成布局疏密的对比;包括人物形象之间多层次的刻画更是连接起了历史与当下,愈加显现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创作主题。正如创作者所说:“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新中国7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光辉历程,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凝结在这时代的金秋。把这收获的时代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正是《金
秋时代》的创作初心”1。
四、版画作品中的时代烙印
沙永汇的版画中尽显浪漫与时代并进的节奏,在众多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她的形式风格多变,多进行恢弘、壮大的场景描绘,色彩风格深沉中附着灵动,擅于人物群体刻画,且往往能准确地抓住人物形象特征,也擅于运用分画面的方式去单独描绘重要局部,以突出细节及人物情感。在艺术表现力上也具有极强敏锐度,对客观事物能够精准构建出凸显本质的艺术结构,具象的形体、抽象的形式,恰如其分的配合,展现出了事物的多面性。各种题材都被她冠以独特的视觉角度,而她在现实题材的表现上也尤为突出,其中也不乏看到有传统北大荒版画的表现形式,一方土地孕育一方人,黑龙江这片热土确实为版画带来了别样的人文风情。
20世纪50年代初,一场向荒原挑战的“开垦”行动使得祖国实现了“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的历史性变化。在此背景下,北大荒版画毅然崛起,从1958年—1988年北大荒版画经历了三个时期,产生了三代版画家群体。早期北大荒版画(1958-1968)及知青版画时期(1968-1978)以套色木刻版画为主要表现方式,构图简练概括,刀法精准干练,张弛有度,视觉场面壮大,满溢大气豪放之意,多呈现国土广阔之美。受苏联油画的影响,色彩表现浓郁,多明快艳丽,其中区别于传统版画需要主板的“无主版”套色木刻版画的应用也摆脱了“主板”对于版画刻制的约束,直接表现主体形象,而这一特点也让中国版画实现了多方面的进步,代表画家有晁楣《北方九月》、张作良《排障》、张祯麒《牧归》、杜鸿年《春的喧闹》等。新北大荒版画(1978-1988)的到来打破了油印版画的单一性,在继承早期油印套色木刻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别具特色的水印套色木刻版画,由油印转向水印。此时期的木刻版画水味、木味十足,作品形式感强,色彩运用洒脱,细腻流畅,充分运用木板、木纹等特殊材料来表现细致的水印肌理效果,辅助展现出特定的版画作品。其创作理念形式对于北大荒版画来说是具有超前性的,对版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探索的作用,代表画家有郝伯义《乡情》、于承佑《小屯之夜》、周胜华《霜降》等。2000年以后,北大荒版画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此时经济迅猛发展,随之为艺术的发展构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后期北大荒版画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代表版画家有张洪驯《采秋》、王僖山《一年到头》等。而今,黑龙江版画群体不断拓展,版画院、高校、机构等稳步成长,学术氛围浓厚,相继出现了如沙永汇、刘德才、修长明等优秀的中青年版画家。版画家们秉承着对北大荒精神的继承和延续,不断地追求着版画的创新方式,持续构建版画本体语言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进而加深其艺术境界和文化精神底蕴。
从北大荒版画的发展历程就可清楚地感受到,为何《金秋时代》会产生热烈的反响,它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纪实,是一个时代起步、建设、发展的真实写照,它加持着时代给予的烙印。沙永汇作为一名女性版画家也展现出了生动、细腻的想象力,在传承北大荒版画实践与理论建构核心的同时,对版画语言进行提炼、细化,结合当代艺术形式表现新时代建设和现实生活主题,彰显个人风格,实现与黑龙江版画的完美契合,并为版画的创新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将属于黑龙江地域属性的版画持续发展、推进至更多人的视野中。而黑龙江版画也一直秉承着北大荒版画的艺术理想,培育多元版画人才,为中国版画的蓬勃发展持续输送力量。
五、结语
艺术风格是一个文艺者精神特性的印记,它根源于创作者本身。通过沙永汇的艺术风格演变过程来看,她一直在不同的艺术风格中进行实践创作,从表现画面肌理与色彩的视觉感受,到通过表象再现本质,再到现代艺术形式与传统现实主义结合,不论是对何种题材的刻画总是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感,不是说刻画多么震撼的画面形象,这种力量感往往来源于作品背后的现实意义,是润物无声的,发人深思的。她以一个女性视角为出发点,将作品赋予深刻的感染力,向大众诉说着对自然、生活、城市、历史及社会风貌的独到见解,而文艺者恰恰正应在作品中嵌入时代精神力量,书写中国时代画卷,这是一股激励文明进步的精神动力,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注释:
1沙永汇.我的创作历程[J].美术,2020,No.625(1):85-89.
参考文献:
[1]沙永汇.与版画结缘——我的版画创作谈[J].美术观察,2016,No.245(1).
[2]沙永汇.我的创作历程[J].美术,2020,No.625(1).
[3]王洪义.北大荒版画研究简述[J].美术,2008,No.489(9).
[4]严丰.北大荒版画风格演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5]邱一峰.新时代背景下的黑龙江版画[J].美术,2021,No.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