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名慧 刘仲 黄思浙
摘要 文章在分析我国学校区域交通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的学校区域交通设施设置的标准,针对我国学校区域交通设施设置存在的问题,从交通设施的多层次设置、提升交通标志表面逆反射材料的性能、规范设置停车管理标志等方面,对学校区域交通设施设置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升学校区域交通设施设置的有效性,从而保证学校区域的交通安全。
关键词 学校区域;交通设施;交通标志
中圖分类号 U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949(2022)13-0175-03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保证学校区域交通安全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交通设施设置的有效性则是提高学校区域交通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近些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学校区域交通设施设置的相关标志的规范、要求。例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8部分:学校区域》(GB 5768.8—2018)[1]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学校区域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原则和要求。2014年公安部出台了《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GA/T 1215—2014)[2],其中规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学校周边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原则、要求和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我国学校区域的交通标志设置仍然较为随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和不规范的情况,这也是导致学校周边区域交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在分析我国学校区域交通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的学校区域交通标志设置的标准,针对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区域范围内交通标志设置存在的问题,对交通标志设置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升学校周边区域交通设施设置有效性,从而降低学校周边区域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提升交通安全性。
1 学校区域交通流特征分析
学校区域是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多发地,与医院、商场等一般交通吸引源及发生源相比,学校区域的交通流通常具有上下学期间接送学生交通量较大及中小学生交通违法行为较多等特征。
1.1 上下学期间接送学生车流量较大
家长在学生上下学期间对孩子的接送对学校区域的交通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私家车保有率的快速增长,由家长自驾小汽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比例也逐渐增高。而我国目前中小学学校区域的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则严重不足,很多学校门口并没有可供驾驶人停放车辆的临时停车场,使得这些私家车被迫停靠在学校门口的道路两侧,导致学校门口区域原本有限的道路资源变得更为拥堵、有效利用率下降,严重扰乱了学校区域的正常交通运行并诱发了学校区域的交通拥堵和混乱,给学校门口周边道路带来极大的交通压力,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大。
1.2 中小学生交通违法行为较多
中小学生上下学期间喜爱成群结队,又通常较为活跃,拥有好奇心强和冒险心理强等特点,交通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对过街的危险性意识不足,在交通安全方面存在侥幸心理,对过往车辆不够重视,很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
此外,中小学生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过街具有群体性特点,通常是三四人结伴同行,容易因为他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跟随,交通行为极不确定。因此,很多中小学生在路上车辆较少的时候容易出现一些不安全的过街行为,如乱闯红灯通行、跑步过街或翻越护栏等,也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
2 学校区域交通设施设置现状分析
交通设施设置不健全、不合理是学校区域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学校区域交通设施的设置存在以下问题:限速标志不全、警告标志视认性较差及缺少停车管理标志等。
2.1 限制速度标志不全
限制速度标志表示该标志至前方解除限制速度标志或另一段不同限速值的限制速度标志的路段内,机动车行驶速度不准超过标志所示数值。[3]若驾驶员超过限制速度行驶,则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学校区域的限制速度标志数量较少,通常仅在学校门前设置限制速度标志,而对整个学校区域内的车辆行驶速度并无特殊限制,这容易使得学校附近车辆行驶速度较快,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此外,由于仅在学校门前设置限制速度标志,容易被驾驶员忽略,从而导致随着驾驶员驾驶车辆靠近学校门口,车辆速度并没有明显减小,对学校区域的交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2 警告标志视认性较差
警告标志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道路交通的标志。学校区域的警告标志通常为注意儿童标志,用来警告驾驶员注意儿童,降低速度慢行,通常设置于少年宫、小学、幼儿园等中小学生经常出入的地点周边适当的位置[3]。目前我国学校区域的注意儿童标志的视认性较差,容易与标志所在背景环境相互混淆或被绿化植物所遮挡。尤其是在恶劣视认天气条件下时(如雨雪雾霾的影响或者黄昏和黎明时的阳光变化等),大气透明度下降,导致学校区域道路上的注意儿童标志与周围物体的色彩对比度降低,标志的显著性较差,使得驾驶者视认效率下降,难以第一时间发现标志及相关警告信息,从而缩短了驾驶者的安全视距,对学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3 缺少停车管理标志
学校门前区域道路两侧的临时停车需求量超出了一般状况下道路两侧临时停车需求量,而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区域缺乏足够的停车管理标志,不能提供足够的停车信息,难以给驾驶者明确的指引,造成学校区域私家车停车管理混乱,无法有效利用有限的停车空间,也对学校区域交通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
3 学校区域交通设施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3.1 交通设施的多层次设置
由于中小学生交通违法行为较多,交通行为难以预测,因此应在学校区域多层次设置交通设施,合理增加交通设施设置的频率,尤其是针对限速标志和警告标志,突出重要信息的重复频率,增加安全操作的空间,使驾驶员可早反应、早处理,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国内外关于学校区域交通标志标线设置的规范中都有类似的要求。
如美国《统一交通控制设施手册》(MUTCD)[4]中对学校区域交通标志标识的设置的频率、范围有着明确的规定,图2是MUTCD中关于校区的典型标志设置规划图,从中可以发现在校区的多级道路外围的所有入口和出口的各个方向,均开始设置相应的交通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让行、主动停车、限速、注意儿童等标示标识以及人行道标线、路口信号灯等。
《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 第8部分:学校区域》(GB 5768.8—2018)中也要求,学校区域的所有出入口处设置区域限制速度标志(如图3),根据道路与交通条件,可在道路两侧同时设置。
3.2 提升交通标志表面逆反射材料的性能
视认交通标志是让车辆驾驶者获得交通管理语言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因此,需要提升交通标志的视认性,从而提高学校区域内的驾驶者的安全视距,给驾驶者从容采取措施的余地,保证学校区域的交通安全。交通标志表面逆反射材料的性能是影响交通标志在白天和夜间视认性的最主要因素,提升交通标志表面逆反射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3.2.1 采用高等级的逆反射材料
逆反射材料可以利用车灯的照射和光线的反射,从而使得驾驶者发现前方交通标志的距离增大,有效增加驾驶员采取相应的措施的反应时间。因此,对于学校区域的交通标志,应采用高等级的逆反射材料,从而提高学校区域交通标志的视认性。目前国内的学校区域交通标志的设计规范中也有相应的对于交通标志逆反射材料等级选择的要求。《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 第8部分:学校区域》(GB 5768.8—2018)中要求,学校区域交通标志采用的反光膜宜为符合GB/T 18833—2012的Ⅳ类或Ⅴ类反光膜。《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GA/T 1215—2014)中同样要求,交通标志宜采用符合GB/T 18833的Ⅳ类或Ⅴ类反光膜。
3.2.2 采用荧光色的逆反射材料
由于荧光色材料本身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改变其波长并将其转化为可见光,因此荧光色材料可以加强交通标志的鲜艳程度,扩大交通标志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对比度,尤其是在雨雪雾霾以及黄昏黎明逆光等光照条件不良的时候,其改善作用尤其明显。采用荧光色的反光材料制作交通标志,可以有效改善非灯光照射时的交通标志视认效率,增加安全视距,从而给予驾驶者充分的反应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荧光色反光材料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国内的学校区域交通标志的设计规范中也有相应的要求。《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 第8部分:学校区域》(GB 5768.8—2018)中规定,学校区域的警告标志的底色宜采用荧光黄绿色。学校区域的辅助标志的底色可采用荧光黄绿色。《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22)中规定,对于人行横道标志,可在人行横道标志外加10 cm宽荧光黄绿的边框,并不应减小人行横道标志的尺寸。
3.3 规范设置停车管理标志
学校区域停车管理混乱是引发学校区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校区域应结合道路条件设置停车泊位并设置相应的停车标志,在严格禁止停车的地方应设置禁止停车标志。对于有校车接送学生的学校,应结合规范设置校车专用停车位标志和校车停靠站点标志[4]。此外,还应在学校门口及周边道路设置明确的停车管理机构,负责对学校区域的车辆停靠进行管理,并明确其职责和义务。
4 总结
該文在分析我国学校区域交通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的学校区域交通设施设置的标准,针对我国学校区域交通设施设置存在的问题,总结对学校区域交通设施设置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交通标志的多层次设置、提升交通标志表面逆反射材料的性能、规范设置停车管理标志等方面,为学校区域交通设施的设置提供了的理论依据,对进一步完善学校周边交通设施、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将对学校周边交通设施设置的频率、位置等进行细化研究,以期更具有实践指导性。
参考文献
[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8部分:学校区域: GB 5768. 8—2018[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2]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 GA/T 1215—2014[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交通标志: GB 5768. 2—2022[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2.
[4]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MUTCD), 2009.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ntion. http: //mutcd. fhwa. dot. 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