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峰
我想每个人都至少有这么一个挚友,你和他在人生的拐点遇到,惊叹于彼此的不同或者相似,有过不少平淡无奇却值得纪念的时光,任白云苍狗,风云变幻。
这部名为《触不可及》的法国电影,改编于菲利普·波佐·迪·博尔戈的自传《第二次呼吸》,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白人富翁菲利普在一次跳伞中发生意外,导致颈部以上全部瘫痪,需要有人每天照料他的生活。他花高价请看护,但面试不少人都看不上眼。
德瑞斯是一个非洲移民,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因为犯事在监狱待了6个月,刚刚出狱的他也赶来竞聘。不过和其他应试者不一样,他压根儿就没想要这份工作,只是想集齐3份拒绝录用单,这样就可以拿到政府的失业救济金。因此,德瑞斯连简历都没有准备,只是想来这里走个过场。
由于没有任何压力,德瑞斯显得格外轻松;其他面试者准备得很充分,挤破脑袋想得到这份高薪工作,不过正因为如此,他们在面试时谨小慎微,生怕说错一句话,倒是德瑞斯最能放得开,天马行空,乱扯一通,完全不着边际。他只是一个打酱油的,拿到拒绝信就准备开溜,所以关心的不是成功应聘,而是能否拿到失业救济金。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菲利普竟然选择了没有简历的德瑞斯,这让德瑞斯自己也大感意外,不过他对此显得并不兴奋,因为从没想要干这份工作,菲利普给了他一个月的试用期,并告诉他:“没有人能熬过两个星期。”本来扭头想走的德瑞斯不信这个邪,决定留下来试一试。
这一试不要紧,彻底改变了两个人的人生。
事实上,根本没有人看好这两人能和谐相处,一方面德瑞斯丝毫没有护理经验,而且看上去没有什么责任心,经常戴着耳机摇头晃脑,完全不理菲利普的大喊大叫。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搞些“无厘头”的恶作剧:有一次,装了热水的壶碰到菲利普的腿部,他不仅没有道歉,反而因为菲利普没有什么反应,而把其当作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忍不住试了又试,令人哭笑不得。
另一方面,他们彼此生活境遇差异实在太大,完全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菲利普虽然有钱,但并非暴发户。他是从著名学府毕业的学者,喜欢艺术,精通古典音乐,是一位典型的上层贵族人士。而德瑞斯则是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青年,行为粗鲁,甚至有些暴力倾向,唯一比菲利普强的是拥有一个健壮的身体。
不过,两人之间自卑的反倒是条件优越的菲利普,自身残疾又痛失爱妻,他心情非常忧郁,不愿意同外人接触,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相反,德瑞斯面对上流社会的富丽堂皇,并没有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依然保留着他的直率乐观。
更重要的是,德瑞斯尽力将这份乐观带给了服务对象,因为他不想让菲利普继续在自怜自艾中活下去。于是,他教给了菲利普各种“坏习惯”,一起去飙车,去滑翔,去约会,去做各种疯狂和大胆的事情,渐渐的,昔日的快乐又重新回到菲利普身上。
生活上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个人,就这样成了彼此的知己,家境、身份、地位等这些看上去差异甚大的因素,最终获得了空前的契合。
有这样圆满的结局,似乎与两个字有关——尊重。
菲利普决定聘用德瑞斯时,他的朋友非常不解,劝他说:“为什么要找这样的人做你的贴身帮佣?你要知道,贫民窟里出来的人可没有同情心。”菲利普对此解释道:“我要的就是这一点,没有同情心,他就对我没有怜悯。”
外人或许不知道,同情就像一座大山,压得菲利普喘不过气来,表面上他富足优雅,背后则是生不如死的感觉,他的生活被太多人插手,管家、助理、陪护等,似乎一切都无法由自己支配。同时他对妻子的死耿耿于怀,这样的情绪使得他经常难受得不能呼吸。
更让他郁闷的是,人們对他越是怜悯,越是臆想他的内心所需,“你是残疾人”的印记就越是深刻地烙在他身上。而德瑞斯完全忽略了这5个字,他似乎从来没有将菲利普当作病人对待,在他眼里,菲利普是一个正常的人。这不是德瑞斯投其所好,刻意为之,而是一种真实流露。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当电话铃响起,德瑞斯总是下意识地把电话递过去,他完全忘记了菲利普是一个从脖子到脚都动不了的人。
这份尊重才是菲利普最为看重的。随着两人相处得越来越深入,菲利普越发觉得自己当初的抉择相当英明,德瑞斯为他幽暗的生命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从此踏上了另一段行程,一路上收获着自由、快乐和美好。
尊重,是两人成为至交的关键所在,之所以能够孕育出这份尊重,是因为他们骨子里有更重要的两个字——平等。
我甚至觉得,“平等”是这部电影中真正想表达的主题。两人能够打破阶层的藩篱,根本原因在于双方能以平等之心对待对方,对于菲利普和德瑞斯而言,这份平等难能可贵,因为需要跨越更多的鸿沟,既有贫富差距,又有阶级对立,还有种族和健康问题。菲利普和德瑞斯成功做到了!
也许是身体残疾带来的自卑冲散了富人固有的优越感,在菲利普看来,德瑞斯和自己是平等的,不介意他是黑人,不在意他是否进过监狱,更没有给他贴上“抢劫犯”“不良青年”的标签,他抛弃所有歧视和偏见,给予了朋友间应有的理解和包容。
德瑞斯更是如此,他没有因为菲利普有钱有地位就低三下四,更没有因为他是一个残疾人而滥用同情,他不在意菲利普是不是伤残,不在意他的言语是否刻薄,也不在意他自负背后的自卑,始终把菲利普当作一个正常的朋友来看待。他来做这份工作,并非祈求施舍,除了填补家用,更希望以此感谢菲利普对他的信任。
正因为相互平等相待,明明永远都无法触碰的两个人成了真诚的朋友,不仅如此,他们还由对方引导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在新的世界里,菲利普变得随性而欢愉。他重新听到了跑车发动机的轰鸣,他再次翱翔在蓝天中……这在之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德瑞斯则获得了新的知识和体验,电影中有个有意思的情节:在菲利普的熏陶下,德瑞斯的艺术素养得到很大提升,一次在菲利普家里胡乱涂鸦的画,居然被菲利普以高价卖了出去。
简言之,菲利普让德瑞斯见识了生活的高度,德瑞斯给菲利普打开了生命的广度。两人不仅可以“触碰”,而且还碰出了火花。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情感洗礼,重新审视了生命与爱的意义。
这部电影的启示也在此,让我们思索真正的友情是什么?朋友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一段友情能够得以成就并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根本的基石在于彼此的平等相待,以及由此衍生的相互尊重和包容。
(冯薇荐自《现代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