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虹
大家口中“解酒”的含義其实是五花八门的,那么,人们经常听到的所谓的“解酒秘诀”到底靠不靠谱呢?
传言:喝酒前吃点东西垫垫肚子,能保护胃。
真相:吃点东西垫一垫,最多只能让你醉得慢一点,但并不能护胃。
喝酒前吃东西,只是不会让你醉得那么快,但并不能消除酒精对胃的伤害。约70%的酒精是在小肠上部吸收的,另外30%是在胃里被吸收的。如果空腹喝酒,酒精会更快地通过胃壁扩散进入血液。而“垫一垫”能够延缓这个过程,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减缓酒精进入肠道的速度,减慢了酒精吸收过程。但是!只是稍稍延缓,并不影响影响酒精整体的吸收。喝下肚的酒精对身体的伤害,一分不会少。
传言:喝酒前先喝牛奶、酸奶,它们可以与酒精反应,减少酒精对胃的伤害。
真相:牛奶和酸奶并没有什么护胃作用。
有人认为,酒精会跟牛奶和酸奶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它就不会再伤害胃了。先不提这个说法对不对,首先它就忽略了一点——我们的胃内是一个高酸的环境(PH0.9~1.5),喝下去的牛奶酸奶,蛋白质可能已经先一步和胃酸反应变性了,压根轮不到酒精上场。提前喝点奶起到的效果,其实跟吃东西垫一垫差不多,只能减缓酒精的吸收。
传言:吃点保护胃黏膜的药,就不用担心酒精伤胃了。
真相:保护作用很有限,不能盲目当做预防用药。
胃黏膜保护剂,比方说铝碳酸镁片,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延缓酒精在胃内的吸收。但是,这种保护的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在暴饮时,嚼两片铝碳酸镁片能起到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十分有限,并不是吃了就万事大吉。更何况,在酒精的危害中,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只是一小部分。它最大的坏处还是在于吸收入血以后对身体各个器官的影响。这个问题,胃黏膜保护剂就更起不了啥作用了。
传言:酒后多喝水,能加快酒精代谢。
真相:多喝水能稍稍加速酒精的排出,但作用十分有限。
喝了很多酒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尿里有酒味,这是因为有2%~10%酒精是可以通过尿液和呼吸排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喝水多排尿,那么通过尿液排出的酒精理论上也会增多。但也别急着开心——即使逻辑成立,但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毕竟绝大部分酒精还是得乖乖交给肝脏来处理,这可就不是水能管得着的了。
传言:喝多了可以催吐,酒精吐出来就好了。
真相:三个字——不推荐。
催吐虽然看似把喝进去的酒精吐掉了,可以减少摄入。但等喝完后,下肚的酒精也吸收得七七八八了,吐出来的只是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风险很大,不仅会影响血压,还有可能造成胃贲门撕裂,很可能吐着吐着就不是吐酒而是吐血了,实在是得不偿失。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发现了,传闻能解酒的方法千千万,实际都不怎么靠谱。相比于酒精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它们要么没用,要么就是能有一点点点微小的改善。所以,我们隆重推荐最终绝招——不喝酒。减少酒精伤害的唯一方法,就是别给它进入身体的机会。
(徐逸丽荐自《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