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高校如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2022-07-06 13:56石婷张福勇刘双
客联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助力思政语言

石婷 张福勇 刘双

摘 要: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满足人民高质量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而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在乡村文化振兴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本文从乡村振兴的背景出发,分析地方高校在服务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优势和作用,探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地方高校;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指引,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而地方高校一直以来,在组织、文化、人才、产业等方面极大地发挥了其助力作用。

一、乡村文化振兴现状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铸魂工程,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然而目前,乡村文化振兴面临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乡村文化振兴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首先,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供需不平衡。目前,部分乡村对于文化设施的投入重视不足,以致于各种农家书屋、乡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场馆缺失。同时,很多乡村建设的文化场所流于形式,使用率过低。其次,部分乡村文化场所老旧、缺乏维护,使乡村文化设施既不能满足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又不能满足普及生产知识的需求,基本形同虚设,无法真正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二)乡村文化振兴主体作用发挥匮乏

首先,文化主体呈空心化趋势。农民是乡村文化发展和建设的主体,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而留在农村的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人才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这种人口的持续外流构成了文化主体的缺位,对乡村文化振兴构成巨大挑战。其次,外来人才不愿留下。与城市相比,乡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尽完善,待遇相较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个人发展前景和机会不甚明朗,使得现实中真正愿意投身乡村、扎根乡村的人才非常稀少,因此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力量不足。

整体来看,乡村文化呈发展不平衡的态势,如何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何解决乡村现代文化发展滞后,都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

如今,我国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阶段。作为两大战略衔接的重要参与主体,地方高校通过驻村帮扶、人才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发挥着党建、教育、科技、产业等方面的作用和优势,使地方高校在社会服务职能上体现出应有的作为和担当。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高校则是乡村文化振兴理论研究的主要学术阵地。充分发挥高校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作用,致力于创建集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学术交流、人才培训、成果运用于一体的全国高校乡村文化振兴研究机构,是当前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举措。

三、地方高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索

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学科特色,围绕乡村经济振兴和乡村文化振兴的两翼关系,发挥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开辟乡村文化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创新培训机制和培训模式。以下为笔者结合自身所在高校校地融合的经验,提出几条可行的服务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能和内生力量。

(一)思政助力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因此,地方應用型高校思政教育社会实践育人要积极融入文明乡村建设,以传承发展创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为主要抓手,为乡村振兴“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手,为乡村振兴“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

首先,建立由地方高校、地方政府、村委等层面参与的思政教育社会实践育人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工作共同体。其次,携手专业社会实践,搭建综合性社会实践平台。思政育人和专业育人并举,思政助农和专业助农携手,借力“学习强国”、“习研社”等思政教育平台,搭建以农民启思明志和乡村文化振兴为重要发力点的“线上+线下”信息交流平台、德育涵养平台、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再次,精准对接,校地共建,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

(二)美育助力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举措中,美育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美育能激发乡村经济的创造活力。在乡村建设中融入艺术的创造灵感,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拓展艺术体验、艺术展演、艺术培训以及艺术养生等多种经济发展产业链。其次,美育能改变乡村农民的精神风貌。耳濡目染着艺术小镇的艺术氛围,村民的艺术感知和艺术审美都会发生改变。再次,美育润化着乡村的文化建设。乡村文化振兴好比是整个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而广大乡村的文化建设又与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地方艺术类院校,或者艺术类专业、旅游类专业等,都能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方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展开校地合作,实施美育助力。比如笔者所在高校的艺术系师生,与驻地周边的乡镇合作,开启美丽乡村彩绘项目,留下了很多美丽的墙绘作品,获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热烈好评。

(三)语言助力

乡村语言建设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支点,是提高乡村文明程度,改善村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的前提和保障。首先,地方高校可以利用其语言研究方面的优势,通过语言技术、语言工具、语言翻译等途径对外传播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利用翻译工具或平台,为乡村文化旅游路线、特色美食、民间手工、农牧产品等制作多语种宣传册,传播乡村文化,讲好我国的乡村故事。其次,地方高校可助力乡村语言教育推广与普及。地方高校的汉语专业和外语类主演,一方面可以助力乡村中小学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乡村中开展语言教育,使村民通过语言学习和使用加强语言身份认同,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文化归属感和获得感,无疑是传承乡村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除以上三个方面,地方高校还可以利用其图书馆资源、科研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等等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同时,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助力也会极大地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和完善,更好地服务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http: / /www.gov.cn/zhengce /2018-02/04/ content_5263807.htm.

[2]吴连勇,王艳利.培育文明乡风 助力乡村振兴[N].黑龙江日报,2018-11- 08.

[3]梁玉玺,刘振旭,关晟.高校选派“第一书记”推动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的实践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37(01): 81-84.

[4]李现乐,刘逸凡,张沥文.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语言生态建设与语言服务研究-基于苏中三市的乡村语言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20(1):20-29.

[5]杨丽萍,张沥文,李现乐.乡村振兴背景下语言生态建设的思考[J].中国语言战略,2018(1):82-90.

作者简介:石婷,烟台南山学院英语专业教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基础英语教学等。

项目来源:本文系2022年山东省教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服务乡村中小学英语教育路径研究”(22JX22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助力思政语言
助力成功七件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语言是刀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