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域下国际学生文化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2022-07-06 09:33李雄涛李凡婕
客联 2022年11期
关键词:跨文化实践育人

李雄涛 李凡婕

摘 要:面向国际学生的文化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注入国际血液。让国际友人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者、创新者,有助于我们把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转变为文化优势,为国家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更多选项。本文以国际学生文化育人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跨文化视域下国际学生文化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实践研究,从中总结经验和规律,从而丰富和发展相关理论,提高国际学生文化育人的实效。

关键词:跨文化;育人;实践

一、国际学生文化育人的必要性

(一)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大局,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二零三五年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新形势下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新理念,给我们来华留学提质增效,加强国际学生文化育人建设,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华留学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群体,通过他们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感知中国价值观,成为中国形象的潜在代言人,从而成为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民间交流使者。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对来华留学工作进行指示,强调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并鼓励各国青年能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由此可见,推进国际学生文化育人工作是树立中国国家文化形象、助力中国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落实来华留学培养目的,培植国际学生知华友华情感

新时代下的国际学生文化育人工作,重点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校园特色文化、符合时代特色的发展文化,以潤物细无声的方式,贯穿国际学生课程教育、第二课堂教育的全过程。新形势下,要更加注重紧扣时代发展大势,优化创新手段,搭建设计平台,形成思想教育、国情教育、价值引领的基本内容、重要手段,努力塑造国际学生文化育人氛围和教育情境,引导国际学生形成符合中国发展底色和价值内核的道德观念和文明素养,增强文化育人实效,为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学生提供文化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高校要充分发挥各类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高校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战地,高校文化建设不仅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也是实现立德树人要求的重要途径。而在我国来华留学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学生日益成为中国声音的重要传播者,探索国际学生的文化育人,既是高校文化育人建设的需要,也是提升进一步提升国际学生了解和融入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途经。基于文化要素展开对国际学生的育人活动,一改传统的“灌输式”地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国际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增强国际学生育人实效,促进国际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文化,《易经》中曾有这样的表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段话旨在强调通过人文的手段达到“化成天下”的目的,指出了文化对于人的影响。马克思也曾指出,文化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文化在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思维方式与世界观的改造、文明成果的传承和创新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因此,高校文化育人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于来华留学工作有着与生俱来的促进作用。优秀的高校,都是通过无处不在的文化育人来陶冶学生、引导学生,从而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人才。国际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三全育人”的重要实施对象,他们在华学习期间的成长成才也不开高校的悉心培育。国际学生在华学习期间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知识教育,更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如果说知识教育更多的关乎思维能力,那么文化滋养则关乎人的心灵成长。国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面临跨国生活、跨文化交流、跨语言学习等一系列的困难。较好的文化滋润,能够有效减少国际学生文化应激反应,使他们更快更好的融入校园生活。所以,开展面向国际学生的文化育人,不仅是我们增强国际学生育人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国际学生在华期间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跨文化视域下影响国际学生文化育人效果的主要因素

“我们所说的文化,就是包括知识、道德、习俗、艺术、信仰、法律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而获得的其他任何习惯、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学生,来到中国留学,他们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他们通过交流和沟通,分享各自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跨文化的视域下,影响文化育人效果的因素比较多样,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情感较为复杂

国际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国家,其文化背景复杂多样。因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的差异,对同一事物容易产生不同的看法。所以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及认可情况是非常不同的。而且,由于信息接受渠道的限制,国际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主要以本国媒体或西方媒体为主。在当前的国际舆论环境下,某些西方国家喜欢从自身利益出发,带着有色眼睛来看中国文化,他们担心中国文化实力的相对增长会削弱其在全球的影响力;担心中国的大国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从西方的理念和标准出发进行臆测,对中国文化进行负面的解读,蓄意贬低和抹黑。所以,部分初入中国的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带有一定的负面评价。

即便是在中国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国际学生,其对中国文化的感情也较为复杂。从实践来看,我们通过开展国际教育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国际学生了解、学习传统节日、历史、书法、绘画、武术、乐器、美食等内容,帮助他们形成对中国文化的直接认识和浅显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他们对汉语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但是这些目前这些内容大多停留于实用层面,国际学生虽对中国饮食、戏剧、音乐、服饰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主要以猎奇心态为主。而更深层次的中国思想、中国精神的传播,虽然在学校的积极引导下,国际学生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深入了解的动力不足、认可不高,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内核肯定和接纳程度不够,认同感不强。

(二)国际学生文化育人的尚未形成合力

国际学生文化育人作为培养国际学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依靠的力量应当是学校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领域。首先是学校内部,一些学校面向国际学生的文化育人顶层设计不够完善,缺少学校层面的整体设计和规划,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学校层面的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国际学生文化育人工作机制。而且,在国际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各高校依然是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国际学生在日常生活的趋同化方面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中外学生相对孤立,缺少交流和互动。这种人为的割裂和分离,使得高校在开展国际学生文化育人时,往往没有一套上下结合、行之有效的协同机制,无法充分调动全部的可用资源,所凭借的力量往往单一而固化。比如仅仅依靠国际教育学院或国际处等部门单打独斗,通过程式化的思维、手段开展工作,其育人效果自然常常短暂而微弱。

(三)国际学生文化育人的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实施国际学生文化育人的关键还是高校的国际学生教育工作者。当前,我们高校老师同时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跨文化育人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还不够多。国际学生文化育人的教师多数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实践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在跨文化育人方面知识储备还不够。当前,我们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几乎不涉及跨文化的相关知识,大多数老师对中外文化的差异了解较少,只是在国际学生育人过程中遇到冲突时才会发现并寻找解决办法。此外还有语言方面的障碍,跨语言的文化思想表达是非常复杂的。一些饱含文化内涵的语句,经过翻译变为另外一种语言后就失去了其本来的韵味。虽然高校从事国际学生育人工作的教师至少都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外语,能够满足日常交流需要,但是对于更加细腻的文化表达还是有所欠缺。而且由于跨文化意识的缺乏,老师们在实施文化育人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的以自身文化和特质作为立足点与国际学生进行交流,这就无疑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文化误解和隔阂。这些都会极大影响国际学生文化育人的实际效果。

三、跨文化视域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际学生文化育人的路径

(一)加强文化认同,减少文化应激反应

我们开展国际学生的文化育人,主要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因而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将会极大影响我们的育人效果。而且国际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拥有多元文化背景,如果缺乏对中国文化的基本认同,其文化应激反应必然比较强烈,这也会影响文化育人效果。加强文化认同,可以强化国际学生了解、学习中国文化的内动力,这样不仅可以加速国际学生融入中国文化,减少文化应激反应,同时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背后的价值内核与逻辑规律,减少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育人工作的偏见,可以有效降低国际学生抵触心理,打开文化育人窗口,提高育人效果。

加强对国际学生的汉语教学,打好國际学生对中国文化深度认同的语言基础。发挥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影响。汉语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加强国际学生尤其非洲、欧洲、美洲等文化差异较大地区国际学生的汉语学习,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视角,对他们是非观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对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参与度。注重文化育人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文化传播方式与国际学生之前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循序渐进、个性处理,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格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差异性的引导。在日常管理中、课程学习和文化实践过程中,引导并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勇于尝试、敢于实践,进而产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整合育人资源,做好顶层设计

整合育人资源离不开顶层设计。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将国际学生育人纳入学校育人工作整体,把打造包含国际学生的育人共同体构建融入“三全育人”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实行依法治教,推动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和保障机制各层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协同协作、互联互通。同时,要鼓励校领导国际化的会议,拓展国际化视野,邀请校领导深入国际学生育人工作一线,在可能的情况下请校领导亲自参与国际学生育人工作,发挥学校领导干部在国际学生育人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国际学生在校园文化融入方面存在天然的劣势。整合国际学生育人资源,并不是要单独为国际学生打造单独的育人模式和途径,而是要做好趋同化,将国际学生纳入学校统一的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中外学生趋同化育人的工作机制,明确不同职能部门及专业培养学院的国际学生育人职责,加强协调沟通,实现中外学生育人资源的互享互通。要在身份认证、网络使用、教学资源共享、活动参与、社团组织参加等学生必需的校园生活方面,向国际学生打开大门,真正做到中外一致,内外融通。

(三)优化校园文化,打造育人文化品牌

校园文化为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它展示了校园的人文精神,形成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一所高校的和谐校园风气,可以在它活跃的学术氛围、融通的学科氛围、鼓励创新的“试错”氛围、学生潜能的引导氛围等几个方面有所体现。而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把育人理念、育人目标等抽象的概念,分解成多种形式地具体内容,它以润物细无声地方式影响着校园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国际学生也不会例外。

面向国际学生的文化育人,应努力打造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品牌。学校要紧握校园文化的特点,强化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育人内容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文化特色明晰的情况下,着力创建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学校文化特色与精神价值的双重凝聚,体现着学校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对学校知名度有着巨大的提升和带动作用。学校要想实现来华留学的内涵发展,就必须要抓好文化品牌的建设,要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紧贴学校办学思路、具有深远影响的校园特色文化品牌,善于发挥基层学生组织的作用,调查国际学生实际需求,广泛开展国际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吸引国际学生参与,形成以品牌强化特色,以特色练就精品的文化育人思路。

(四)建设育人队伍,提高育人效能

育人先育己,具备良好跨文化教学能力的师资力量是顺利开展国际学生育人工作的重要保证。鉴于此,高校人才主管部门需要注重发现具备较跨文化教学能力的人才,对这部分师资力量进行整合,使他们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另外,也要根据需要,注重培養或引进一些新人,给他们以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使他们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生力军的作用。要从教师培训制度入手,将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教师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具备跨文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要为优秀的教师提供出国交流学习机会,通过跨文化实践提升其跨文化交流能力。要探索专职国际学生育人工作者发展上升的途径,在培训、深造、评优、提升等应给予适当倾斜,优先考虑,以保证国际学生育人队伍的稳定性。

四、结语

国际学生育人工作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今一个新课题的研究方向。作为国际学生育人工作者,要切实把握好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顺应国内外的形势发展,结合国际学生的文化,积极探索国际学文化育人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不断加强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育人管理,更好地推进国际学生文化育人工作持续更新与发展。在不断增强国际学生的文化认同、理解与归属同时,进一步培养与中国“民心相通”的国际友人,促进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

参考文献:

[1]赵莲花.跨文化视域下文化自信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10):118-120..

[2]蔡奕.跨文化视域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大学,2022(24):144-147.

[3]罗琼.跨文化视域下来粤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调查与分析[J].文化产业,2022(27):61-63.

[4]陶伟,齐久祥,成琳.跨文化视域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途径初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04):15-18.DOI:10. 16690/j.cnki.1007-9203.2022.04.115.

[5]陈艳宁,陆增辉.跨文化视域下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教育研究[J].公关世界,2021(12):46-47.

作者简介:李雄涛(1985—),男,汉族,湖北天门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凡婕(1995—),女,汉族,湖北荆门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1:2020年湖北省高校实践育人特色项目《脱贫攻坚,我是见证者——“走进中国”之国际学生中国扶贫攻坚调研》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SJJPA3002。

基金项目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度三全育人项目《面向国际学生的文化育人功能与方法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722021DQ003。

猜你喜欢
跨文化实践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