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楠楠
摘 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他们对新闻领域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另一部分占主要内容的,是他们关于无产阶级党报工作的一系列思想观点,这种全新的无产阶级的新闻观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人民性不仅体现了新闻工作的人民至上原则,在新的时代也发挥着其时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民性;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的宣传工作,他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因此,新闻及其工作者应当更好发挥传递信息功能,作好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只有人民群众有更多深刻的体会,才能将党的政策、路线、方针转化成自身的行动,投身到实践中去,从而实现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一、“人民性”有利于创新舆论引导方式
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利于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治理,为社会建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人民性有利于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新网络舆论的引导方式。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也始终都以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为主线,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在人民群众的需求从基本的物质到精神层面的这一转化的历史过程中,需要着力宣传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新闻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互联网以及各种新闻媒体的出现和使用,使得信息传播的载体愈加多元化,真正实现了新闻媒体的大众化传播,这种通过新闻媒体来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群众始终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古田会议上不仅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更是通过传单、壁报、画报、革命歌谣、群众大会、以及健全宣传会等方式进行红军的宣传工作,有效进行当时政治工作的舆论引导,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舆论引导方式日趋创新。处在网络空间的人们大多数都是普通群众,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经验来自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他们想要表达的观点也都是五花八门的,因此,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的社会现实、重大案件都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这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新闻行业及其工作者多一些包容,对认知产生错误的群众要及时引导、帮助廓清,在互联网空间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的互联互通,让互联网空间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进行沟通的新平台,而且成为中国政府了解群众的新途径。
要做到以上所说的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空间,最重要的是利用贴近公众心理的平民化表达方式进行正向的舆论宣传,疏堵并用。在这一点上网络媒体的强时效性无疑是很大的优势,使遍在与累积效果发挥到最大,从而使正向的舆论深入人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要极力遏制谣言的滋生,积极开展辟谣工作,例如,微博每日都会进行辟谣信息的推送,在进行科学辟谣的同时也稳定了人民群众的心态,促进舆论态势的转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人民性与新时代网络舆论的发展互相结合,不断创新着时代的话语体系,有利于打造立足人本的理论体系,从而不仅使网络舆论保持向善向上的发展态势,而且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二、“人民性”在抗疫场上的时代价值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席卷全国的新冠疫情迅速爆发,其传播范围之广、传播速度之快、传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这场新冠疫情不仅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害,而且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是否能够战胜疫情并在最短时间恢复中国正常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一场严峻考验,在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果断按下中国经济的暂停键,从“钟南山”、“火神山”再到“雷神山”,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集中一切力量进行抗议救灾,最终不负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向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发起了人民战、总体战和阻击战,用短短几个月时间成功遏制了新冠疫情的肆虐,使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进入了常态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重现生机活力。
从人民角度出发,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人民保平安、谋生计、谋幸福,这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民性”、“人民中心观”的具体体现。回顾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历程,中国式抗疫的成功经验有很多,但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对于防疫、抗疫的宣传以及重视人民群众在此次斗争中的伟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报纸、广播、电视、微信、微博以及各种APP的传播方式,尤其以纪录片的形式进行传播。除此之外,这些纪录片也真实的记录了武汉等地区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历史时刻以及众多奋斗者的家国情怀。在抗疫的第一线上,在这场不见硝烟却时刻充满硝烟的战场上,纪录片人始终与医护人员在生命线上逆行,一起坚守,并直面危难,以其特有的使命感用镜头记录着正在发生的历史,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最真实的认知、理解、把握环境的最新信息,更為人民群众提供有效展开观察、分析、思考以致指导实际行动的基础信息,从而努力做到新闻舆论工作的宗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新冠疫情来势汹汹的今天,中国做法和相关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诠释了在中华大地上,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人民性是及其重要的,这不仅有利于有效控制疫情的广泛传播,更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他国家和人民共渡抗疫难关,充分发挥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因此,在融媒体时代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人民至上原则,不仅可以净化新闻媒体行业,而且可以凝聚民族力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推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共同构建人类社会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徐华东、冯文华:《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延展》,《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07-114页。
[2] 郭明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当代价值》,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4页。
[4] 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北京:开明出版社,1993年。
[5] 朴耘正:《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思想中国化的早期探索及当代价值——以“人民性”为中心的考察》,吉林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