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娜娜
(太原工业学院材料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变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一大难题,寻找解决方案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最近几年,以TiO2为代表的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由于其适用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条件容易控制、二次污染小、材料易得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2]。但是,TiO2的带隙较宽,TiO2催化剂只能吸收在太阳光中部分的紫外光。而使用元素掺杂可改变TiO2的带隙宽度,进而提高TiO2光催化剂对太阳光的吸收,显著改善TiO2的光催化性能。何静等将La 引入TiO2-SiO2薄膜,细化了TiO2光催化粒子的晶粒,使其具有更高的氧化还原电势,提高了薄膜的比表面积,进而提高了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性能[3]。彭子童等制备铁/镱共掺杂二氧化钛空心球,Fe3+替代Ti4+进入TiO2晶格生成Ti-O-Fe 键,使样品的禁带宽度减小[4]。黄风萍等研究了煅烧温度对铽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纳米TiO2颗粒团聚加剧,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5]。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TiO2复合光催化剂,以甲基橙为模拟印染废水,研究煅烧温度对Fe/TiO2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
根据前期的实验结果:Fe 的掺杂量为1%时粉体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基础溶胶,研究煅烧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催化剂制备过程如下:室温下将定量的钛酸丁酯缓慢加入搅拌的无水乙醇中,加入适量的乙酰丙酮和浓硝酸,调制溶液pH值约为3,搅拌15 min 以上。充分搅拌后,再以极缓慢的速度加入20 mL 的水,搅拌至溶液成为淡黄色透明溶胶,并在搅拌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铁,静置备用。
使用Y-4 型X 射线衍射仪确定粉体的晶型结构;采用LEO1530VP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粉体的形貌;粉体的光催化性能测试采用U-3900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配制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 甲基橙溶液50 mL,向溶液中加入催化剂并搅拌均匀,光催化剂的用量为1.5 g/L。将配置好的溶液放在紫外光灯下照射,光源为30 W 的石英杀菌灯。降解结束后,将甲基橙溶液的上清液放在高速离心机内进行离心,取上清液用于测试吸收光谱。
图1 是不同温度下制备的纳米Fe/TiO2复合颗粒的XRD 图谱。由图1 可知,在450 ℃~550 ℃,样品为纯锐钛矿相,在600 ℃时,出现了微弱的金红石相,650 ℃时,Fe/TiO2的晶相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金红石相。
第23 页图2 显示了经紫外光照射2 h 和8 h 后得到的降解率与煅烧温度间的关系。分析数据得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甲基橙降解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在450 ℃下照射8 h 时,Fe/TiO2的降解甲基橙效率最好,为42.23%,650 ℃下,降解效率最差,为19.15%。这是因为,煅烧温度影响着纳米TiO2的晶型结构,锐钛矿型表面活性中心和缺陷较多,具有较多的氧空位去捕获电子,从而抑制电子-空穴的复合,并且在这个温度下制得的样品晶粒尺寸小(见第23 页表1),表面积大,有利于光催化效应。
表1 不同煅烧温度下Fe/TiO2 的晶粒大小
图2 不同煅烧温度下Fe/TiO2 复合粉体对甲基橙的降解率
图3 显示了不同煅烧温度制备的Fe/TiO2SEM图。可以看出,450 ℃下的Fe/TiO2复合颗粒粒径均匀,分散情况好,而煅烧温度为650 ℃时,颗粒尺寸增大,并且颗粒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团聚现象,这严重影响其光催化性能。结合XRD 发现,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锐钛矿在2θ=25.34°的衍射峰也变得更加尖锐,说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平均粒度也会变大(见表1)。结果表明,在450 ℃下煅烧得到的Fe/TiO2纳米复合粉体晶型只有锐钛矿型,结晶度良好且颗粒尺寸较小[5]。
图3 Fe/TiO2 不同煅烧温度的SEM 图
以钛酸丁酯、硝酸铁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合成了Fe/TiO2复合粉体,其粒径均匀,约为9.2 nm。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纳米Fe/TiO2颗粒团聚加剧,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当煅烧温度为450 ℃时,纳米Fe/TiO2复合颗粒为纯锐钛矿相,晶粒尺寸最小为9.138 nm,降解率最优,经8 h 紫外光照射后的降解率为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