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说话,画面感人——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作文题解析及例文升格点评

2022-07-06 06:58王光佑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2年3期

王光佑

【真题呈现】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自然生生不息,美景目不暇接;时代日新月异,乐事举不胜举……

初三毕业,站在青春的起跑线上,我们可以放眼天下,用燃烧的激情,描绘祖国山河的奇伟瑰丽;可以脚踏实地,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描绘美好生活的动人画面;可以仰望星空,放飞想象的翅膀,描绘自己的人生蓝图,憧憬祖国的美好明天。当然,除了着眼于生动地描绘什么,我们还可以思考如何去描绘的问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描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用规范的汉字书写,不少于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写作指导】

从试题结构看,这道作文题由情境设置和任务驱动两部分组成。一、二两段是命题者精心设置的作文情境。首段中“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与初中语文写景状物单元相契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接着用“自然生生不息,美景目不暇接;时代日新月异,乐事举不胜举……”将学生的目光从自然引向社会,引向日新月异、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和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材料第1 自然段非常接地气,给学生展示了一个非常广阔而生动的作文背景。

材料第2 自然段以“初三毕业,站在青春的起跑线上”开头,将关注的目光从宏大的时代背景聚焦到初三毕业这一特定的现实场景,引导考生设身处地地思考:站在新的“青春的起跑线上”,自己到底有怎样的感悟和体会?对未来有何憧憬?“我们可以放眼天下,用燃烧的激情,描绘祖国山河的奇伟瑰丽;可以脚踏实地,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描绘美好生活的动人画面;可以仰望星空,放飞想象的翅膀,描绘自己的人生蓝图,憧憬祖国的美好明天”,这一温馨的提示语,为考生提供了几种颇具特色的写作思路。考生可以描绘祖国的壮美河山,抒发浓烈的爱国报国热情;可以描绘身边动人的生活画面,展示家乡巨变,歌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可以描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感人画面;可以描绘脱贫攻坚战斗中的峥嵘岁月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可以描绘普通人宁静祥和的幸福生活;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自己美好的人生愿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与辉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材料第2 自然段的总结句:“当然,除了着眼于生动地描绘什么,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去描绘的问题。”命题者看似漫不经心、轻描淡写,实则蕴含深意:“生动地描绘什么”中的“生动”和“描绘”突出了本次考试对写景状物类文章的考核立意,即以“生动”“描绘”为主,否则就有可能偏离写作重心。“思考如何去描绘的问题”则明确提醒考生:除了写景状物,还可以抒情议论。考生可以联系自身生活实际,阐述如何描绘自己壮美的人生图景,如何描绘祖国美好的未来。

材料最后两段属于任务指令和写作要求。“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要求作文必须言之有物,要有学生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不能人云亦云。“以‘描绘’为话题”规定了写作范围,考生可以明扣,在题目中出现“描绘”二字,也可以暗扣“描绘”。

总之,命题者意在充分调动考生的生活经验和材料储备,最大限度地引发考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引导考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放飞想象。引导他们立足于“初中毕业”这个特殊的人生路口,设身处地地关注自然,或关注现实生活环境,或关注社会和人生,进而思考生命价值、琢磨人生规划、憧憬美好未来。这既是对初中毕业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次集中检阅,又是对初中语文立德树人的教学成果的一次庄严审视。

从立意方面来看,考生也可以首先明确“描绘什么”,再紧扣“怎样描绘”,以突出“描绘的意义”。其中,“怎样描绘”考验考生个人的精神品质,“描绘的意义”则凸显考生的思想境界。考生可以从脚踏实地地拼搏努力、未来可期立意,描绘个人壮美的人生图景;可以从脱贫攻坚、家乡巨变立意,描绘自己家乡的跨越式发展;可以从百年征程、伟大复兴立意,描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以来的感人画面,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不管如何立意,考生最好将个人前途融汇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时代大潮,彰显个人“小我”融汇于时代“大我”的精神支撑和价值追求。

从构思方面看,本题适合用寓情于景、叙议结合的手法。考生从自己描绘的蓝图入手,将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崇高的精神品质寄寓在这幅壮美的蓝图中。构思时,先思考如何把要描绘的蓝图写细、写实、写得生动感人。再集中展示如何描绘心中的这幅蓝图,通过议论彰显自己对人生和未来的个性化思考,也可以在如何描绘的过程中,嵌入鲜活的英模事例,以增添文章的底蕴和厚重感。

从选材方面看,考生可以选择一个场景画面进行重点刻画,突出自己心中的蓝图,同时讲述自己如何描绘;也可以用“蒙太奇”的手法,通过多个时空片段的描绘,以构建并列、递进或对比鲜明的画面关系,最终建构一幅心中的蓝图来展示自己的精神追求……但不管怎样,考生都要对材料进行精挑细选,在多维发散的同时,立体聚焦,切忌散乱无章,游离于中心之外。

【审题误区】

“描绘”是一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描”与“绘”其实都有“画”的意思,合起来表述“画出”和“描画”之意。它既可以是实的,即用颜色和线条“依样绘画”,比如“把眼前的景物描绘出来”;也可以是虚的,即“用文字摹写”,如“生动地描绘出某种生活”“书中描绘的人物,栩栩如生”等。按照“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谋篇构思法,这道作文题适宜化实为虚,倘若考生实写用颜色和线条描绘景物,则属于审题立意过于肤浅,思路过于狭窄。

其次,本题若着眼于“描绘什么”,则应当将写作重心放在对生动具体的景物或愿景的描绘上,即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倘若考生以记叙和议论为主,则失之偏颇,与高分作文无缘。若考生着眼于“如何描绘”,则可先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具体展示自己的人生追求。再分条论述如何描绘人生画卷,如何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如何以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模范等精神偶像为航标,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议论时要有理有据,将具体措施和办法写清楚,将自己的独特感悟和思考说明白。倘若考生空喊口号,没有接地气的具体措施,没有符合初三毕业生特殊身份的切身感受,则容易流于空泛,甚至空洞。

【学生病文】

背影

一考生

父亲,一个在我心目中无法抹去的形象。我们俩就像是熟悉的陌生人,他认识我,我也认识他,但双方就是不说一句话。【开篇总写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熟悉的陌生人”这种关系定位很能撞击读者的心扉,但遗憾的是,标题和开头都没有紧扣本次作文的关键词“描绘”着笔,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

初一刚入学的时候,我的父亲拎着大包小包送我去军训。到了宿舍门口,他有些不好意思,决定让我自己进去。我没有在意,只是挽着他的手往里走。【标点使用不当,读起来拖拖沓沓,表意不明确;分段过于随意。】

取下他背上的大包,汗水已经浸透了他的衣衫,宿舍里的风扇没有开,他就用手扯着衣襟摆来摆去地晃动。我开始收拾东西了,便对他说:“你回去嘛。”他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仍扯着衣服,过了两三分钟他才向我走来,默默地把袋子叠好,放进腰包。【注意描写细节,但描写不够准确,不够细腻;分段也不够恰当。】

然后他拍了拍我的头,我想一定会是一长串的嘱咐,刚准备开口说知道就听到他的声音“幺女,你要好好读书,要记得打电话,我走了哈。”出乎我的意料,很简短,当我回过神往门口奔去时,只看见了他消失在走廊尽头的背影。【标题是“背影”,但这里未对“父亲的背影”作细致的描绘,给人一种文不对题或重心不稳的感觉。】

再到后来,他要外出打工,我送他去车站,这次换成是我给他拎着东西往进站口走。一路上他总是想把我手上的东西拎过去,还问我累不累,我就总回答他一点都不累,我长大了能提动。【注意照应开头的情节,但用词不准确,“总是想把我手上的东西拎过去”中的“拎”言不及义,标点使用也不规范。】

到了进站口,他终于拿到了他一路上念叨着的行李。他抬起手臂想像以前那样轻拍我的头,但突然发现那个曾经比他矮半个头的小丫头真的长大了,甚至比他还要高。他只得无奈地笑了一下,把滞留在半空中的手缓缓地放在我的肩上轻拍两下,他那句经常对我说的话再次在我耳边响起,只是这次他的声音好像变得苍老了:“幺女,我走了哈,好好读书,要记得打电话。”【表情和心理描写比较细腻,父亲前后呼应的语言描写,能凸显人物的典型性格;感情真挚感人,只是表达比较生涩,不够顺畅。】

说完,他就拎着他的行李往检票口走去,这一次,我看清了他的背影。他真的老了,岁月似乎偷走了他比旁人多的时间。他拎着东西步伐略蹒跚,皱纹不时何时爬上了他的眼角并深深地刻在了脸上,两鬓略微泛白,背有些驼了。那一刻我真的意识到他正在老去,脑海中父亲的形象终于更加清晰了。【这次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比较生动,但没有适度点题,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

他嘱咐我打电话,可我从来没给他打过。回到家后,我立刻拿手机给他打了一通电话,内容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我对他说:“爸,我爱你。”自此,父亲在我脑海中的形象不再模糊,但只有一个背影。【结尾用叙述的语气来表现,未能紧扣关键词“描绘”卒章显志,升华中心,不能给人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感觉。总之,本文感情比较真挚,文中也比较突出地运用了“描写”的手法,比较切题;但分段过于随意,标点使用不够规范,文中开头和结尾未能适度点题,给人以似是而非之感。】

【升格方案】

一、标题嵌入本次作文的关键词“描绘”,或者是“描……,诉……”(如《描背影,诉真情》《父亲,我用真情描绘》《描绘一个父亲》《叙往事,绘父爱》)

二、开篇总写和卒章总结都紧扣“描绘”着笔,行文中前呼后应,适度点题。

三、调整分段,规范使用标点,使语句表达文从字顺,表意准确而得体。

四、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设身处地地还原生活中与父亲相处的情景,将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典型的细节描写得更加细腻、更加生动感人。

【升格佳作】

绘父亲,诉衷情

父亲,一个在我心目中无法抹去却难以描绘的形象。

打记事起,我和父亲就像是再熟悉不过的陌生人。明明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他认识我,我也认识他,但双方却像隔着一堵看不见的墙,天天见面,却总是相见无言。这时,纵然手握生花妙笔,我也不知道怎样描绘我的父亲,更不知道如何描绘我和父亲之间的熟悉与陌生。

记得初一刚开学的时候,父亲自告奋勇地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亲自送我到学校去参加军训。到了宿舍门口,父亲仿佛有些顾虑,略显踌躇之后,他决定让我自己进去。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挽着父亲的手径直往里走,全然不顾周围同学那异样的目光。

用力取下父亲背上那个沉重的包袱,看到汗水已经浸透了他的衣衫,我的心猛地一颤:原来,父亲如山的爱就隐藏在这无声的汗水里。由于宿舍里的风扇没有开,父亲就用手扯着衣襟来当扇子。我准备开始收拾东西了,便对他说:“你回去嘛。”他当时没反应过来,仍旧坐在椅子上,扯着衣襟不停地扇。过了没多久,他才察觉到我脸上的细微变化和室友们的些许不情愿。父亲赶紧默默地把袋子叠好,放进腰包,准备和我告别。他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头:“幺女,你要好好读书,要记得打电话,我走了哈。”原以为会是絮絮叨叨的长篇大论,没想到居然出乎我的意料!当我回过神来,丢下手里的衣物奔向门口时,只看见父亲模糊的背影消失在走廊的尽头。我背倚门框,静静地注视着父亲消失的方向。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言语来描绘自己的父亲,描绘父亲那颗滚烫的心。

初二,暑假。父亲要外出打工。我拎着一大袋行李送他去车站。一路上,他总想找机会把我手上的东西抢过去。实在“抢”不过我,就不停地问我累不累,心疼得要命。到了车站门口,他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他一路上念叨的行李。他抬起手臂,想跟以前那样拍拍我的头。但他突然发现,那个曾经比他矮半个头的小丫头真的长大了,甚至比他还要高。他只是无奈地笑了笑,把停留在半空中的手缓缓地放下来,在我的肩上轻拍两下:“幺女,我走了哈,好好读书,要记得打电话。”听着父亲略显苍老的嘱托,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描绘此时此刻的心情,更不知道该如何描绘自己那木讷的父亲。

看着父亲拎着行李蹒跚地走过去,我心里仿佛打翻了五味瓶。在泪眼迷蒙中,我居然看到了一个佝偻的背影——那就是生我养我的父亲?父亲什么时候老成这个样子啦?!看着父亲微微泛白的双鬓和蹒跚的脚步,想起出门告别母亲时,父亲额头那沟壑纵横的皱纹,我真的无法接受,无法接受自己拥有一个已经有些驼背的父亲! 这一次,我终于明白,“蹒跚的脚步”“染霜的双鬓”“沟壑般纵横的皱纹”,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词语,却可以准确地描绘我那憨厚可爱的老父亲!

放假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给父亲打了一通电话。除了嘘寒问暖的客套,我还兴奋地描绘着快乐的初中时光,描绘着我美好的未来,描绘着我们家脱贫奔小康的美好图景。

【升格感悟】

一、以“描绘”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二、从“难以描绘”——“不知道如何描绘”——“准确地描绘”,文章尺水兴波,摇曳生姿。

三、抓住典型细节,通过极富画面感的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抒发作者心中流淌的真情,形象生动,趣味横生。

四、联系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展开联想和想象,使文章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亲切自然、感人肺腑。

【考场满分作文】

静绘花开——致扶贫干部罗叔叔的一封信

一考生

敬爱的罗叔叔:

您好!

茶余饭后,风过桂树,窗棂微响;抬头望向窗外,忆起画中繁花……【标题紧扣“描绘”着笔,且言简意赅,充满诗情画意。开篇符合书信格式,首段运用写意笔法,语言生动简洁,写景式开头渲染良好的气氛,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

“您看这儿,桂花这么好,可最后都烂在泥土里了,怪可惜的。不如取些桂花来做些桂花糕,一来增加收入,二来也不枉这香喷喷的桂花。”您爽朗的话语仍旧萦绕耳边……

“那……我……要是……卖不出去怎么办?”奶奶额头的皱纹像一条条蠕动的蚯蚓,她总是担心浪费。【观察细致,比喻生动形象。】

“现在国家有政策,销路没问题,我保证!”您拍了拍挺起的胸脯,坚定地说道。【用特写镜头展示扶贫干部心系贫困家庭,细节真实,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人物性格。】

那天,我碰见了您,您正安静地坐在桂花树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时不时还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走近一看,只见画上的绿树密密层层,像天上的彩霞,看着看着,我仿佛置身仙境了。

悄悄走进这仙境之中,生怕惊落这满山馨香四溢的桂花。您转过身,衣角带起地上零落的桂花,眯着眼对我说:“来看看,我画得怎么样啊?好久没动笔了呢!”

那是一幅无比绚丽的简笔画。背景是墨绿色的远山,天空清澈如一潭湖水;近处,桂花树姿态婀娜,桂花竞相开放,有的还随风飘落,如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半空中嬉戏追逐;桂花树下,几位游客兴致勃勃地品尝着桂花糕,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不远处,婆孙俩静静地坐在桂花铺就的地毯上,旁边的角落里,似乎还有一个小孩在不停地张望,面含浅笑,温婉安然……【细节生动,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郁。】

“哇,画得真好!但罗叔叔,远方的山上早已找不到什么树了,您为什么还要这样画呢?!”

“傻孩子,总有一天会有的!生活需要希望,要敢于描绘美好的未来!”您的眼眸闪着希望的光芒,双拳紧握于胸前,语重心长地说。奶奶在屋里听到您的话,脸上的皱纹渐渐舒展开来。【扶贫干部绘画这一情节的设计十分巧妙,既符合生活的逻辑,又符合扶贫干部的人物身份。无论是白描式的勾勒,还是对“简笔画”浓墨重彩的刻画,都惟妙惟肖、生动感人。】

我从桌上拾起您那张点亮希望的画,抬头望向窗外:山上栽种的松树已经长高了,远远望去,满眼的苍翠欲滴,天空中再也找不到一丝儿雾霾,清澈得像小孩的眸子;在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下,有一群学生模样的人正在那里写生;奶奶在屋里屋外忙得不亦乐乎,她亲手做的桂花糕赢得了游客们的喜爱,现在还有些供不应求呢!【照应开头,用鲜活的画面展示脱贫奔小康的成果,画面感很强,充满诱人的时代气息。】

送走了最后一拨客人,我和奶奶席地而坐,桂花铺就的地毯软绵绵的,沁人心脾。不承想,一位藏在角落的叔叔居然把我和奶奶当成了画面的主角儿。画面上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了惬意的祖孙俩和香甜软糯的桂花糕,却少了罗叔叔您那恬淡开心的笑容……

风过,花落。凝望着手中这幅陌生叔叔送给我的画,我不禁想起您,想起您亲手描绘的绚丽的画!【照应标题和开头,卒章显志,升华中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的空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此致

敬礼!

您倾心帮扶的小莉

2021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