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艳 裴广华
作者单位:300134 天津市儿童医院超声科
患儿女,12 岁,因贫血3 年余,加重伴腹痛10 d 入院。既往行胃部分切除术。腹部体格检查无异常。血常规:血红蛋白61 g/L,血小板计数787×109/L。超声检查:腹盆腔见2 个多房状无回声肿块,左侧肿块大小约88 mm×54 mm×87 mm,右侧肿块大小约48 mm×22 mm×36 mm,边界均清晰,形态不规整,各囊腔之间可见相通,部分囊腔内可见点状中低回声漂浮(图1);CDFI:两肿块内均未探及血流信号,与双侧卵巢分界不清。超声提示:腹盆腔囊性肿块(来源于卵巢?),建议进一步检查除外浆液性囊腺瘤。外科手术剖腹探查见:盆腔左侧一囊性肿块,内见多发分隔,含淡黄色清亮液体,囊肿与小肠、左侧卵巢、输卵管粘连呈团块状,分离粘连,囊肿来源于左侧输卵管末端,大小约90 mm×80 mm×60 mm,输卵管伞未见,游离囊肿并切开,见其与左侧输卵管相通,输卵管远端扩张;右侧卵巢周围见一大小约45 mm×30 mm×30 mm 囊肿,内含淡黄色清亮液体,与右侧卵巢、输卵管粘连呈团块状,分离粘连,囊肿来源于右侧输卵管末端,输卵管伞未见,游离囊肿并切开,见其与右侧输卵管相通,输卵管远端扩张。术后冰冻病理提示:(左侧输卵管)镜下见纤维囊壁样组织,局部被覆浆液性上皮,考虑浆液性囊腺瘤可能。术后石蜡病理提示:(左侧输卵管)镜下大部分被覆间皮纤维性囊壁组织(图2),局部见输卵管伞端样组织及莫氏小泡,考虑间皮囊肿伴莫氏小泡;(右侧输卵管)镜下大部分被覆间皮纤维性囊壁组织,考虑间皮囊肿。
图1 声像图示腹盆腔见多房状无回声肿块,部分囊腔内可见点状中等回声漂浮
图2 病理图示大部分被覆间皮纤维性囊壁组织(HE染色,×100)
讨论:间皮囊肿可分为单房或多房,囊壁薄,囊壁内覆衬分化良好的扁平间皮,是一种良性病变。其多发生于腹膜或胸膜的脏层和壁层,其他部位极其罕见。偶可发生于脾脏、精索及子宫[1-3],发生于输卵管的间皮囊肿目前尚未见报道。本例发生于双侧输卵管,临床罕见。文献[4]认为其他部位的间皮囊肿可能是胚胎发育异常的间质细胞移位、刺激,进而增殖为囊肿;或因手术、外伤或炎症导致间皮细胞被撕下植入其他部位进而形成囊肿。本例患儿有贫血史,既往行胃部分切除术,考虑囊肿形成原因可能为手术致腹膜间皮细胞被撕下植入输卵管。
分析本例超声误诊为浆液性囊腺瘤的原因:①本病极其罕见,临床医师对其超声表现认识不足;②浆液性囊腺瘤超声表现为单房或多房的无回声囊性肿块,二维超声表现与输卵管间皮囊肿不易区分,但因浆液性囊腺瘤不含粘蛋白,腔内多表现为透亮的无回声,本例部分腔内可见点状中等回声漂浮;③本例肿块较大,与卵巢粘连,且为双侧,超声分析来源困难。此外,本病需与淋巴管瘤相鉴别,位于腹盆腔的淋巴管瘤多发生于肠系膜,未见发生于附件。总之,超声对该病诊断缺乏特异性,确诊仍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