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全媒体记者 曾那迦
“街道能否帮辖区企业在固废、危废处置方面争取政策支持,减轻企业负担?”日前,重庆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重庆市两江新区人和街道党工委书记甘敬鸣反映诉求。甘敬鸣不回避困难,表示街道层面要解决这个问题有难度。“先照单收下,回去我们认真梳理,街道能解决的问题立马落实,街道解决有困难的我们积极向上协调,安排好专人限期给企业一个答复。”
像甘敬鸣这样奔走于企业之间的两江新区干部,还有533人。近日,该区出台稳住经济大盘20条政策举措,建立领导干部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安排干部挂点联系新区1200多家重点企业,到企业现场办公,为企业排忧解难。
类似的助企纾困行动正在全国各地开展进行。
6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二季度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受多重因素影响,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当前经营压力增大。5月底,财政部明确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政府采购工程预留份额等,为中小企业“雪中送炭”。
近日,广西、陕西、四川、浙江等地先后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措施,为稳经济、稳增长、稳市场主体注入动力。
税收是全国财政收入的支柱,也是各地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3月发布的《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指出,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需要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被排在首条。不光国务院对税收问题极为重视,近期全国多个省份密集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中,减税降费都是标准配置。其中,广东、山东等省份将企业减负政策侧重于加大税费优惠力度。
广东省于3 月推出的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向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倾斜。对月销售额15 万元以下(含)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2021 年我们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13.39 万元,今年政策又延续了,3月前我们已享受加计抵减共计2.8万元。”广州市北园酒家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欧秀云表示,税惠支持让其公司每个月都能缓解资金流动压力,能去尝试外卖、团购等新模式。
为了缓解市场主体资金紧张问题,吉林省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的申请期限由年度改为季度。此外,该省2022年因疫情减免租金的房屋业主,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以按规定申请减免。
资金困难是当前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北京、山西、青海等省市拿出真金白银直接补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北京5月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及担保费用补助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在贷款服务中心现场登记的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进行贴息或担保费用补助支持。山西省采用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式,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
四川省成都市按照近期出台的“稳增长40 条”,将推动全市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打折优惠活动。支持实体书店、电影院、国有博物馆和经营性演出团体发展,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含低票价)开放,按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的经营补贴。
除了退税减税降费和直接发放补贴外,各地围绕助企纾困还给出融资对接、房租减免、贷款优惠、援企稳岗、发放消费券等多种政策予以支持。
稳企业就是稳市场、稳经济。如果说经济是肌体,那么金融就是其血脉。
经历今年的疫情后,上海市文旅、餐饮等百业待兴。6月16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等共同举办“金融惠企,文旅重振”上海市文旅行业恢复重振银企对接活动。5家银行联合授信500亿元,支持文旅行业恢复重振。
海南省于日前召开“汇聚金融力量,助企纾困发展”政金企专题融资对接会。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并设有16个临时金融服务柜台,为企业提供移动式融资对接服务。
“扩大政府消费可以发挥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政府消费领域很窄,只能拉动少数几个公共服务行业。因此,政策应该向居民消费再聚焦。当前情况下,扩大居民消费是救市场主体的最有效措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表示。
截至目前,广东、四川、山西、贵州等多地相继发放消费券,覆盖多个重点领域。
广东省计划从3月到9月,通过APP平台等方式发放消费券,其中粤东西北各市发放消费券不得少于500 万元。贵州省近期启动发放了1.4亿元零售文体和餐饮消费券。山西省太原市在前期投放1.2 亿元消费券基础上,将再次筹集4.2亿元发放消费券。成都自5月20日启动发放线下消费券,有近2 万市场主体成功报名。据统计,成都“520”消费券促消费第一阶段核销率达到了94.27%,有效拉动了消费。
企有所盼,政有所向。一些地方全面调动当地干部队伍,为企业提供超常规的保姆式服务。浙江、贵州等省份在出台一揽子纾困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公务员队伍和政府资源,为企业提供专班化、保姆式的服务。
5月30日,浙江省召开全省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工作推进会,决定实施包括“稳企业强主体攻坚行动”在内的八大攻坚行动。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会上要求:“要把实现全省经济稳进提质作为中心任务,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坚决扛起稳经济的重大政治责任。”6月,该省召开“万名干部助万企”精准服务活动动员培训会,超过1万名当地干部将进驻企业,帮助解决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停产减产损失。
浙江省宁波市“千名干部助企纾困”精准服务活动启动不到两周,助企干部、宁波市医保中心副主任余忠伟的笔记本就已记得密密麻麻。他表示,已经有115家企业办理了企业职工医保的缓缴手续。通过缓缴,企业得以缓和当期现金流已达875.6万元。
目前各地助企纾困政策正逐步显现效应,激发经济新活力。专家表示,这些政策正在发挥作用,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信心。同时,政府也要结合企业存在的问题,制定更加详细、更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政策。下一步地方政府应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提出,政府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创造条件,让消费者能消费,让生产者能生产。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供需关系,政府要做的是让供需两端畅通起来,而不是过度干预。“我希望财政能更加有所作为,比如免税的力度有没有可能再大一点,让企业先活下来;保就业的政策有没有可能力度再大一点,企业用工能否给予一些补贴等。这些政策可以有特定的扶持对象,公开公正公平地建立一个‘白名单库’,引导点多面广量大中小企业转型向好。”
同时,地方政府不能紧抱着“救活”的思路出台各类政策,而要注重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专家建议“纾困”“培优”两方面都要着手,既要就企业之急,也要为其发展谋长远。疫情仍未结束的当下,地方政府除了提供借贷便利外,也应该出台延后收取利息等方式的政策,为企业分担一定风险。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下一步最重要的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要力争“该免的免到位、应减的减到位、能缓的缓到位”,帮助中小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