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音乐学科建设的时代审思

2022-07-06 23:16刘冰杨胜才
广西民族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音乐学科民族院校新时代

刘冰 杨胜才

【摘 要】民族院校音乐学科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完善民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作出了重要贡献。紧跟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推动新发展、展现新作为,民族院校音乐学科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地位、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推动各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创新发展、传承弘扬中华音乐文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音乐艺术人才、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民族院校;音乐学科;新时代;发展定位

【作 者】刘冰,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杨胜才,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4。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22)02-0182-0007

纵观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音乐在传播和弘扬本国文化、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社会繁荣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院校音乐学科是根据音乐艺术人才培养、音乐创演、音乐研究等需要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以及围绕这些知识体系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的统一体,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着音乐文化功能的发挥。自1959年中央民族学院成立文艺系以来,我国民族院校音乐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完善民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各民族高层次音乐艺术人才、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背景下,对民族院校的音乐学科建设,国家有政策的要求,社会有强烈的呼声,受众有高涨的需求,业内有热切的期盼。鉴于此,本文立足新时代新使命新发展新作为,结合民族院校音乐学科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校情实际,审慎思考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由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创立,列宁对其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后经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实现了中国化,并最终形成了完善、成熟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主要观点有可概括为:(1)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马克思提出:“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1]90列宁指出:“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2]435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3]33。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4]209,“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4]211。新时代,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5]。(2)反映时代精神是文艺创作的神圣使命。邓小平指出:“文艺要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4]210习近平指出:“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6]76~77(3)民族性是文艺的根和魂。毛泽东指出:“艺术的基本原理有其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音乐可以采取外国的合理原则,也可以用外国乐器,但是总要有民族特色,要有自己的特殊风格,独树一帜。”[7]习近平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8](4)创新是文艺发展的生命。邓小平指出:“所有文艺工作者,都应当认真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艺术技巧中一切好的东西,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完美的艺术形式。”[4]212习近平强调:“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5]“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8]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深刻揭示了人类文艺活动的奥妙,正确阐明了文艺的功能,从总体上指明了世界文艺发展的方向。[9]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地位。“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5]“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10]1它以声音的形式来塑造不同的形象,使接受者通过听觉的方式进行欣赏,进而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加强人们的文化修养,提高人们的艺术素质,增添人们的生活色彩。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中华民族音乐既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瑰丽奇葩。推进我国民族音乐的繁荣发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题中之意,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新时代我国民族音乐的繁荣发展,必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扎根中国大地,把握时代脉搏,遵循文艺规律,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奏响各族人民同心协力续写百年盛世的华彩乐章,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音乐艺术高峰,让更多音乐作品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民族院校音乐学科是繁荣发展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阵地,既被赋予了音乐艺术人才培养、音乐创演和音乐研究的核心职能,又担负着为民众提供更优质、更亲民的公共文化作品和文化服務的重要任务。因此,民族院校音乐学科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1]的正确方向。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增强紧扣时代脉搏的创作意识,心系时代发展,关注人民需要,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音乐作品;要深度挖掘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元素,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推动中华优秀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打造更多顺应时代步伐、颇具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觉自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借鉴世界艺术表现形式,消化世界音乐元素精华,为中国音乐注入新鲜活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音乐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主动服务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夯实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文化基础;要加大传播力度,将代表着中华优秀文化、诠释着中国概念、讲述着中国故事、传递着中国声音的优秀音乐作品传播出去,为“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12]作出积极贡献;要向广大学生解读和传递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自觉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二、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习近平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3]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而教育则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高等教育位于国家教育体系的顶端,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因而承担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对此,习近平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15]这为进一步办好我国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交汇点,无疑肩负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承担者,民族院校在提高各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院校充分发挥其作为“各民族优秀干部人才的培养基地,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研究基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地,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创新发展、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智力支撑基地”[16]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积极服务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了“以践行宗旨为立校之本、以人才队伍为强校之基、以学科建设为兴校之源、以特色品牌为荣校之策、以民主法治为治校之道”[17]的基本经验。进入新时代,办好民族院校,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必须立足“两个大局”,心系“两个大计”,以更高远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更深邃的眼光、更自信的态度来谋划学校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必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并在办学实践中明确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必须把高等教育规律与民族工作规律相结合作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在办学实践中坚定办学理念、坚守办学宗旨、提高办学质量。

民族高等音乐教育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推动各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创新发展、传承弘扬中华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8]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支持、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人文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伴随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10]1因此,中华音乐文化的繁荣兴盛直接关系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民族高等音乐教育的重要承担者,民族院校音乐学科建设必须以繁荣发展中华音乐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为更好地担当推动新时代中华音乐文化繁荣发展的重任,民族院校音乐学科建设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增强推动中华音乐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18],自觉服务于“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19],不断提升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贡献度;要大力推动各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创新发展,把尊重、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音乐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中华音乐文化这棵大树根深干壮、各民族音乐文化枝繁叶茂;要促进中华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交融,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积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为目标,突出中国民族高等音乐教育特色和民族音乐文化特色,著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音乐艺术人才。

三、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20]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历来把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立足之点,把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召开一系列会议、出台一系列文件、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创新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特别是习近平先后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考察调研,多次就民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他强调:“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21]“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22]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既为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深化民族院校改革提供了遵循。

民族院校源起于抗日战争时期,兴办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恢复拓展于改革开放以后,提质增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专门设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着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双重使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尽管党和国家的办学方针和目标任务适时有所调整,但民族院校所秉持的“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工作”这一建校的根本目的和宗旨使命始终没有变。强化主打功能,彰显主场优势,发挥主力作用,提增“主粮”质量,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汇聚各民族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既是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也是民族院校的特殊责任和核心使命。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民族院校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主线,在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强音上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要求民族院校抢抓新发展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心怀“国之大者”,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民族音乐是全体民族成员和国家公民共同的情感表达方式,蕴含着民族的历史基因密码,赓续着民族的伟大精神血脉,传递着民族的独特审美情感品质,焕发出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精神凝聚力,因而成为联结民族大家庭成员心灵沟通、实现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和精神纽带。[23]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着学校音乐学科建设的定位,民族院校的初心使命指引着学校音乐学科建设的方向。推进民族院校音乐学科建设,必须深刻认识音乐教育、音乐创演和音乐研究在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功能,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师生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努力把音乐学科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和特色高地;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音乐讲好“四个共同”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递“世界大同”的中华民族价值追求,促进各民族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大局,为推动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必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其嵌入学生心中、融入学生血液、铸入学生灵魂,促进各族学生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传播者、自觉实践者、勇敢先行者、有力推动者和坚定捍卫者。

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纵观大学发展史,大学之所以能历经千年而赓续至今,究其根本就在于始终坚守培养人才的核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特别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他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1]“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24]“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25]等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15]我国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源源不断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院校在党和国家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办学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学科专业体系逐步完善,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但由于办学基础、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与国内高水平大学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在面临的诸多挑战与考验中,最为关键的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对民族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民族院校唯有坚持精进培养具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22]的时代新人,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质量聚焦在促进各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上,大力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才能答好新时代民族高等教育答卷,扎实办好让党中央放心、让各族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为服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6]

大学与学科休戚相关,学科是大学的发展之基,学科水平直接影响着一所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其办学水平。民族院校音乐学科经过数代人的实践探索,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才培养质量和音乐创演水平不断提高,音乐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对外文化辐射日趋扩大,在推动各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创新发展、传承弘扬中华音乐文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就总体而言,民族院校音乐学科还存在着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强、学术研究创新不够、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如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仅有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三所高校的音乐与舞蹈学学科上榜,且评估等级分别为B、C和C-。立德树人是音乐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任务,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音乐学科建设水平的根本标准。民族院校音乐学科建设必须强化立德树人导向,传承“我从延安来”的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25],着力提高立德树人成效。一是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进一步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既充分发挥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又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所承载的德育功能,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全课程育人的协同效应,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为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信念。二是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扎实音乐艺术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重点打造特色课程群,建设一批优质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营养”;要坚持“音乐认知、音乐创造、音乐发展能力的训练、奠基”这一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本质,深化人才培养方法改革,培养他们厚实的音乐艺术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音乐艺术人才培养质量。三是要提升教师的学科知识转化能力。教师是音乐学科建设的主力军,是立德树人的践行者。要提升教师将音乐学术研究转化为音乐学术体系、将音乐学术体系转化为音乐教学体系的能力,使教师成为学科知识的重要激活人、学科育人价值的直接开发人、学科个性化教学的设计人,力促学科建设与立德树人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 列宁.列宁论文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 毛泽东.毛泽东论文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7.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5-10-15(02).

[6]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1(02).

[7]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21-12-15(02).

[9] 杨守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N].光明日报,2018-03-14(15).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1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01).

[1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光明日报,2021-06-02(01).

[13]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光明日报,2012-11-30(01).

[1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21-07-02(02).

[15]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光明日报,2021-04-20(01).

[16] 国家民委直属高校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N].中国民族报,2021-11-26(01).

[17] 中共中南民族大学委员会,中南民族大学.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 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中南民族大学建校70周年历史回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1).

[1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光明日报,2014-01-01(01).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光明日报,2021-03-13(01).

[20]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9-09-28(02).

[21]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光明日报,2014-09-30(01).

[22]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光明日报,2021-08-29(01).

[23] 王耀华.音乐守正创新与国家文化安全[J].音乐研究,2021(4).

[24]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05-03(02).

[25]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報,2018-09-11(01).

[26] 杨胜才.新时代民族院校的发展定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2).

TIMES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USIC

DISCIPLINE IN MINZU UNIVERSITIES

Liu Bing,Yang Shengcai

Abstract:After a long-ter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the music discipline in minzu universities has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contributing greatly to improving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ethnic higher education,prospering and developing socialist culture,and promoting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Closely following the new era,undertaking new missions,promoting new development,and making new achievements,the construction of music discipline in minzu universities must insist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t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eory,establish on the overall strategic situation of Chinese nation's great rejuvenation,firmly grasp the main line of the Party's ethnic work in the new era,and earnestly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ity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so as to make new and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promot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ethnic minorities' excellent music culture,inheriting and disseminating Chinese music culture,promoting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cultivating high-quality music and art talents in the new era,building a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distinctiv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

Keywords:Minzu universities;music discipline;new era;development orientation

〔责任编辑:陆  露〕

猜你喜欢
音乐学科民族院校新时代
情商教育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师生互动实践
“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内容的优化
浅谈音乐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民族院校英语口语预料库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就业生态位理论的班导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运用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活力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