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视角下的空手道体能训练探析

2022-07-06 23:15高燚
当代体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空手道关节指标

高燚

功能性训练作为一种运动员身体关节、肌肉协调训练的方法,可被用于空手道武术项目的体能训练中,从运动员前臂、上臂、腰腹、大小腿、左右脚等的身体部位出发,选取合适的基础日常拉伸训练项目、实战技击训练动作,构建起完善的空手道功能性运动训练方案,加强对运动员身体速度、耐力、爆发力、协调性等的综合体能训练。因而围绕空手道组手项目的竞赛规则、项目供能、技术动作等的要求,对不同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本身的身体素质、体能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空手道运动员存在的体能问题,提出空手道体能训练、训练结果评价的实施策略,以保证运动员实战对抗的核心力量、身体协调性。

空手道体育项目的功能性训练,是一种科学化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式,其可以针对运动员不同身体部位的关节协调性、肌肉能力,制定并实施合理的基础训练项目、实战训练技术。通过从运动员身体多关节、各层次肌肉训练的角度着手,提出快速俯卧撑、俯卧撑击掌、快速哑铃平推、快速平板卧推、绑弹力绳往返冲刺、绑弹力绳步法移动、跳绳跳深等的基础训练项目,以及直拳击靶、阻力带冲拳、前腿正踢、后腿侧踢、别腿摔、接腿摔等的实战训练内容,加强空手道运动员的机械性专项训练、实战对抗训练,可提升运动员空手道实战的专项体能、身体运动能力和比赛成绩。

1 空手道运动的竞赛规则、体能及动作要求

空手道运动是奥运会的重要运动项目之一,主要包含“组手”“型”两大运动类别,但总体来看空手道运动仍旧为格斗性、技战性较强的武术项目,存在着直拳、冲拳、砸拳、正踢、侧踢、别腿摔、接腿摔等的技战内容,也对运动员本身的身体机能、体能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1.1空手道运动的竞赛规则

在空手道竞技运动开展的过程中,两方选手分别需要佩戴红色、蓝色的拳套和腰带,必须戴护牙套,可选择性佩戴空手道国际联合会(W.K.F.),准许的护阴、软的胫骨护垫。空手道组手实战对抗中,运动员使用拳法技术得1分,使用腿法击中对方腰部、头部分别得2分、3分,使用摔法技术致对方倒地得3分。以上空手道组手运动竞赛规则的实施,主要目的在于激发运动员发动进攻,通过不断利用的身体步法移动,以及拳法、腿法的假动作试探进攻,耗费运动员的体力体能、关节运动能力,因而需要设置一系列的体能训练项目帮助运动员完成锻炼。

1.2空手道运动的项目供能

空手道运动的人体身体关节协调、肌肉供能,是保证进攻击打、防守反击动作完成的关键,而人体肌肉运动时能量的代谢,包括磷酸原、糖酵解等能量系统的运转,对空手道技战运动时的高强度供能而言至关重要。

其中磷酸原能量系统的供能启动快、时长短,但短时能量输出大,可维持运动员6-8秒的最大强度运动供能;而为保证运动员10秒以上的剧烈能量释放,还需要通过糖酵解(分解)的代谢供能方式,包括糖的无氧氧化分解、有氧氧化分解,提供运动员肌肉运动所需的能量,糖酵解可维持30秒到2分钟的运动供能。

不同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供能方式,空手道运动是技能主导类格斗类项群的运动项目,是一项典型的不规则间歇性运动,能量供应主要由运动员的比赛节奏所决定。从空手道组手实战的比赛节奏来看,由于该实战对抗的持续时间较长,因而运动员更需要通过糖酵解供能的方式,为上肢、下肢肌肉运动提供能量,而磷酸原供能则是在运动员出拳、出腿的击打瞬间提供能量。

1.3空手道运动的技术动作

空手道运动进攻、防守的技术动作训练,需要运动员拳法、腿法、腰腹等肢体的共同作用,充分发挥上肢、下肢肌肉的最大力量,击打对方的头部、腰腹部、腿部等重要部位,保证在实战技击中的得分,这就对运动员的神经肌肉控制度、技术动作熟练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空手道组手比赛中,涉及到直拳、冲拳、砸拳、正踢、侧踢、别腿摔、接腿摔等的技术动作,要求运动员有足够强大的腰腹核心力量,控制拳、腿等肢体关节迅速出击,以及在对方出击时做好防御和反击。因此,日常中加强运动员基本运动项目、实战对抗的训练,才能有效保障其身体速度、耐力、爆发力等的稳步提升。

2 当前我国空手道组手运动员的身体体能状况分析

空手道组手运动员的身体体能,通常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運动素质等的数据指标,对于以上身体体能指标的研究分析得出,近年来在奥运会空手道组手的比赛实战中,我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不甚理想,其中重要原因在于运动员身体关节协调性、肌肉能力、技术动作等的不足。

当前在东京奥运会空手道比赛项目中,我国女子运动员尹笑、龚莉,分别获得空手道女子-61公斤级银牌和铜牌,但中国男子空手道运动员在项目备战中的成绩不理想,没能进入到东京奥运会空手道决赛。这一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空手道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则在于男子运动员的在空手道组手对抗中,自身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等的体能不足,制约着运动员空手道技术动作、竞技能力的提高。

中国男子空手道运动员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等指标方面,均落后于西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这是限制运动员实战体能的最重要原因。如田麦久、麻雪田教授在《项群训练理论》中指出:“身材高大、身体匀称,肌肉发达,以及上肢、下肢围度大、体脂率低等,是评价优秀空手道运动员的重要指标。”但我国男子空手道运动员的肩部位、骨盆部位等的宽度,以及上臂舒张围度、胸围度、大腿/小腿围度,均低于西方运动员的体态指标。

这一情况下,运动员在空手道组手的实战对抗中,其本身身体内的磷酸原供应能力、糖酵解供应能力不高,且神经系统兴奋性不强、肌酸激酶水平较低,都使得其上下肢肌肉力量、身体关节协调性得不到良好发挥,肌肉本身的应激适应能力,也会在运动员有氧运动、无氧运动达到极限时,出现迅速降低、难以恢复的问题。因而总体来看,国内男子空手道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爆发力、协调性等机能,难以适应空手道组手运动的激烈对抗需求,要通过快速俯卧撑、俯卧撑击掌、快速哑铃平推、快速平板卧推、4×10米折返跑等基础项目的训练,来提高运动员上下肢关节、肌肉反应能力和耐力。

3 空手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以上空手道组手运动的体能要求,对空手道运动员的不同体能指标,作出系统化的评价体系构建,来为运动员日常空手道技术动作训练、实战对抗活动提供支持。其中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等的体能要素,分别对应着身体发育程度、有氧/无氧代谢程度、灵敏度和协调度等的指标,不同指标内部又包含多个典型指标,具体典型指标内容如下表1所示:

然后依据以上的空手道运动体能指标,设置不同指标因子的权重系数,进行各运动员体能结构模型构建、体能指标分析。利用 (1)的公式,计算得到不同因子的权重系数,在式1中W表示某一指标因子的权重系数,Pi表示指标因子的特征值, 表示该指标因子所在体能要素组别中的各因子特征值总和。

根据式1计算得出空手运动员,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等方面的体能指标得分,Tn表示不同指标因子对应的标准分:

身体形态=12.38%×T1+13.05%×T2+21.84%×T3+17.62%×T4+24.46%T5+10.65%×T6

身体机能=26.98%×T7+32.03%×T8+19.87%×T9+21.12%×T10

运动素质=23.78%×T11+12.84%×T12+25.88%×T13+17.65%×T14+19.85%×T15

空手道运动员体能水平=身体形态权重×对应得分+运动素质权重×对应得分+身体机能权重×对应得分

4 功能性训练视角下空手道体能训练的实施策略研究

为提升空手道运动员不同体能指标的数值,本文选取基本运动项目、实战对抗技术的两方面内容,对运动员开展上下肢关节协调性、肌肉供能的常规训练。其中基本运动项目包括快速俯卧撑、俯卧撑击掌、快速哑铃平推、快速平板卧推、仰卧转体、4×10米折返跑、单腿六边形跳等,实战对抗技术内容包括直拳击靶、阻力带冲拳、上臂硬拉、俯卧异侧抬臂、负重提踵前踢、高位单腿侧踢、别腿摔、接腿摔等。

在不同院校空手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设置每学期10周的训练课程,分为基本运动项目训练3周、空手道实战对抗技术训练4周、空手道组手比赛内容的强化训练2周。如第1-3周,采取快速俯卧撑、俯卧撑击掌、快速哑铃平推、快速平板卧推、4×10米折返跑、单腿六边形跳等训练项目,使运动员在功能性训练的体会、摸索过程中,不断锻炼身体上肢、下肢关节的协调技巧,以及对不同关节处的大肌肉群、小肌肉群核心力量,作出应激反应、耐力、爆发力等等控制性训练。

而后第4-8周的空手道实战对抗技术训练,为空手道组手技术、身体肌肉供能、身体关节协调性的常规训练。这一阶段由校内教练、专业教师,带领运动员开展直拳击靶、阻力带冲拳、上臂硬拉、俯卧异侧抬臂,以及负重提踵前踢、高位单腿侧踢、别腿摔、接腿摔等的对战练习,锻炼运动员在空手道进攻、防守的时间段,其上下肢腕关节、肘关节、骶髂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肌肉群反应力,包括瞬时、持续的反应力。再结合运动员身体磷酸原、糖酵解、肌酸激酶供应能力的变化状况,在拳法、腿法等实战对抗技术训练完成后,及时补充简单的碳水、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素,以增强运动肌肉群的供血能力、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加运动员大小肌群的肌肉含量、肌肉强度,使其体能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恢复。

最后,第9-10周的空手道组手比赛内容训练,为应对比赛的強化与提升训练阶段。在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基本身体关节、肌肉群核心力量训练后,还需加强运动员躯干腰腹核心力量、肌肉应激与耐力的训练。如设置腰腹弓步转体、下肢快速移动等的训练项目,在此过程中向对方主动发起攻击,引导运动员开展直拳、冲拳、砸拳、正腿踢、侧鞭腿踢的功能性强化训练,加强上肢腕关节与小肌肉群、骶髂关节与腰部肌肉群、下肢膝关节与小肌肉群的协调训练。同时还要针对空手道组手对抗的身体柔韧性要求,安排双拳外翻、左右直拳、里合腿、外摆腿、正踢腿、侧踢腿、转身后摆腿、转身后蹬腿、抱摔过臂的训练内容,使运动员在连续的身体跳跃、转体动作训练过程中,完成各身体关节核心稳定性、运动柔韧性的强化。

5 结语

功能性训练要求空手道运动员,在日常的基础动作练习、组手实战对抗技术训练过程中,达到身体心肺功能、上下肢关节、肌群供能、肌肉运动效能等统一协调效果。因此,为提升空手道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等的体能要素水平,校内教练、专业教师需设置基本运动项目、实战对抗技术等的训练内容,并带领运动员开展基础学习、实战对抗、强化提升等多个阶段的训练,每学期设置10周的训练课程,加强腕关节、肘关节、骶髂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上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训练,以及拳法、腿法实战过程中,有关身体腰腹核心力量、上下肢关节协调性、肌群耐力与爆发力的持续训练,注重对运动员肌群供能的改善与调节,逐步提高起参与空手道组手对抗的体能水平。

(作者单位:河南省体育中学)

猜你喜欢
空手道关节指标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菅义伟获授“空手道名誉九段”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劈火砖
关节才是关键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空手道在苏联(上)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