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方方 张昊 姜鹏
摘 要 目的:建立紫苏叶油中紫苏烯、紫苏酮和紫苏醛含量的气相色谱(GC)测定方法。方法:GC检测采用HP-5毛细管柱及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结果:紫苏烯、紫苏酮、紫苏醛分别在0.07~0.75、0.08~0.79、0.08~0.83 m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紫苏烯、紫苏酮、紫苏醛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0%、101.4%、100.2%,其RSD分别为1.36%、2.83%、2.96%。 结论:采用气相色谱法可同时测定紫苏叶油中的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快速筛选不同产地紫苏叶的化学型,为正气片中紫苏叶油的来源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 紫苏叶油 紫苏烯 紫苏酮 紫苏醛
中图分类号:O657.71; R2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2)11-0076-04
引用本文 温方方, 张昊, 姜鹏. 气相色谱同时测定紫苏叶油中紫苏烯、紫苏酮和紫苏醛含量[J]. 上海医药, 2022, 43(11): 76-79.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erillene, perillaketone and perillaldehyde in perilla oil by GC
WEN Fangfang, ZHANG Hao, JIANG Peng(Shanghai Hutchison Pharmaceuticals Limited, Sha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Innovation of Solid Preparation of TCM, Shanghai 2014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erillene, perillaketone and perillaldehyde in perilla leaf oil. Methods: An HP-5 capillary column and a hydrogen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were adopted for gas chromatography (GC). Results: Perillene, perillaketone and perillaldehyde all showe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tegral value of peak area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0.07-0.75, 0.08-0.79, 0.08-0.83 mg/mL and their average recovery was 104.0%, 101.4% and 100.2% with RSD 1.36%, 2.83% and 2.9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content of perillene, perillaketone and perillaldehyde in perilla leaf oil can be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d by GC. The method is simple, rapid, 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 can quickly screen the chemotypes of perilla leaves from different origins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source selection of perilla leaf oil in Zhengqi tablets.
KEY WORDS perilla leaf oil; perillene; perillaketone; perillaldehyde
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性温,味辛,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1]。紫苏叶油为紫苏叶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紫苏叶油为正气片处方中的药物,收载于《中国药典》2020版[1]788,功能主治为发散风寒,化湿和中,用于伤风感冒,头痛胸闷,吐血腹胀。根据紫苏叶油所含化学成分类型的不同可分为8个化学型:紫苏酮(PK)型、D-柠檬烯(DLP)型、胡椒酮(PT)型、肉豆蔻素(MS)型、芹菜醇(AL)型、榄香素(EM)型、脱氢紫苏酮(DEK)型及紫苏醛(PA)型[2],其代表成分有紫苏醛、紫苏烯、紫苏酮、反柠檬醛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苏叶油具有抑菌、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中枢抑制作用、小肠推进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肿瘤、解热、抗炎等作用[3-4]。
根据实际检测发现,不同产地紫苏叶提取的紫苏叶油所含化学成分差异较大。有文献报道了紫苏叶油中的组分含量测定,如徐道情等[5]对紫苏叶油中的紫苏酮进行了含量测定,耿榕徽等[6]对紫苏叶中紫苏醛进行了含量测定,张琛武等[7]对PA型紫苏中酚酸和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余晓燕等[8]对紫苏梗中迷迭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闫钰等[9]采用HPLC对紫苏叶中紫苏酮、咖啡酸等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但目前尚未发现采用气相色谱(GC)对紫苏叶油中紫苏烯、紫苏酮和紫苏醛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本研究采用GC对紫苏叶油中的紫苏烯、紫苏酮和紫苏醛同时进行测定,为正气片等含紫苏叶油的制剂产品原料产地选择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儀器与试剂
7890气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XSR205 DU/A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紫苏醛(含量为95.1%)、紫苏烯(含量为98.9%)对照品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紫苏酮(含量为98.6%)对照品购自TLC Pharmachem公司;正己烷(分析纯,上海豪申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实验样品
不同产地紫苏叶油样品由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1.3.1 色谱条件
采用以交联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的HP-5毛细管柱(柱长为30 m,内径为0.32 mm,膜厚度为0.25 mm)及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60 ℃,保持10 min,以每分钟8 ℃的速率升温至115℃,保持12 min,再以每分钟20 ℃的速率升温至230 ℃,保持5 min。分流比30∶1。
1.3.2 溶液制备
1)对照品储备溶液 取紫苏烯、紫苏酮和紫苏醛对照品适量,加无水乙醇-正己烷(1∶1)制成每1 mL分别含紫苏烯7.48 mg、紫苏酮7.90 mg、紫苏醛8.34 mg的溶液。
2)供试品溶液 取紫苏叶油适量,加无水乙醇-正己烷(1∶1)制成每1 mL含紫苏叶油10 mg的溶液。
1.4 系统适用性考察
1.4.1 专属性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各1 mL,进样测定。
1.4.2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量取对照品储备溶液0.1、0.2、0.3、0.4、0.5、0.8、1 mL于10 mL量瓶中,并分别加无水乙醇-正己烷(1∶1)定容至刻度,摇匀,制成对照品溶液。量取1 mL,注入气相色谱仪检测,以对照品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Y)、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X),进行线性回归。
1.4.3 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分别于室温存放0、2、4、6、8、12 h时进样测定。
1.4.4 精密度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测定。
1.4.5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的紫苏叶油样品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
1.4.6 准确度试验
取同一批号的紫苏叶油样品9份,分别加入低、中、高三种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混匀后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和RSD值。
2 结果
2.1 专属性试验
供试品与对照品保留时间一致,色谱峰分离度良好(图1)。
2.2 线性关系考察
紫苏烯、紫苏酮、紫苏醛分别在0.07~0.75、0.08~0.79、0.08~0.83 mg/mL浓度范圍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415 5+484.237 2X、Y=-3.234 1+431.844 6X、Y=-3.568 5+467.612 5X,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9 8、r=0.999 9、r=0.999 9。
2.3 稳定性试验
在室温存放不同时间时测定的紫苏烯、紫苏酮和紫苏醛峰面积积分值RSD分别为1.14%、1.51%、1.18%,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性良好。
2.4 精密度试验
紫苏烯、紫苏酮和紫苏醛峰面积积分值RSD分别为1.12%、1.71%、1.35%,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
2.5 重复性试验
紫苏烯、紫苏酮和紫苏醛含量的RSD分别为2.75%、2.81%、3.00%,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6 准确度试验
紫苏烯、紫苏酮和紫苏醛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1%、101.3%、100.2%,均在90%~108%范围内;其RSD分别为1.38%、2.83%、2.96%。这些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指导原则9101的要求(表1)。
2.7 不同产地紫苏叶油中紫苏烯、紫苏酮和紫苏醛的含量测定
分别取不同产地12批紫苏叶油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江西吉水、山东烟台、江苏灌云、河南南阳等产地为紫苏酮型紫苏叶,主要化学成分为紫苏酮,其中江西吉水紫苏叶油中紫苏酮含量最高(871.62 mg/g);而吉林产地为典型的紫苏醛型,紫苏叶油中紫苏醛含量高达541.68~721.65 mg/g(表2)。
3 讨论
3.1 产地与挥发油化学型
紫苏叶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有紫苏醛、紫苏烯、紫苏酮等,不同产地紫苏叶化学成分类型差异较大,难以统一限度标准,这与文献报道一致[10]。
3.2 色谱柱的选择
本研究曾考察了DB-624、DB-5、HP-5等不同型号的毛细管柱对气相色谱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HP-5柱的分离效果较好,可以达到基线分离。
3.3 药材存放时间
本研究还考察了紫苏叶药材的常温存放时间和紫苏叶油得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存放6个月之后,吉林产地的紫苏叶油提取得率明显下降。提示为了保证紫苏叶油的得率,应注意紫苏叶存放时间不宜过久,以免降低得油率。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同时快速检测紫苏叶油中的化学成分类型,为正气片等含有紫苏叶油的制剂产品确定原料化学型和产地提供依据。至于不同化学型的紫苏叶油所制成的制剂产品在功效上是否有差异,还需进一步通过药效对比研究来确定。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354.
[2] Zhang X, Wu W, Zheng Y, et al. Essential oil variations in different Perilla L. accessions: chemotaxonomic implications[J]. Plant Syst Evol, 2009, 281(1): 1-10.
[3] 周美玲. 紫苏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紫苏醛和柠檬烯对小鼠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 扬州:扬州大学, 2014.
[4] 冯劼, 王薇, 余陈欢. 紫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炎机制研究[J]. 海峡药学, 2011, 23(5): 45-48.
[5] 徐道情, 石世学. 紫苏叶油中紫苏酮的含量测定[J]. 齐鲁药事, 2012, 31(8): 446-447.
[6] 耿榕徽, 杨宇杰, 胡春兰, 等. 紫苏叶中紫苏醛的提取与含量测定[J]. 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7): 4-7.
[7] 张琛武, 郭佳琪, 李卫萍, 等. PA型紫苏不同部位8种酚酸和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相关性研究[J/OL]. 中国中药杂志, 2022. doi: 10.19540/j.cnki.cjcmm.20220316.104.
[8] 余晓燕, 余艳, 王和琴, 等. 紫苏梗储存时间对水分、含量测定影响的研究[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21(6): 85-87.
[9] 闫钰, 易红, 张东, 等. 基于HPLC多成分含量测定的紫苏叶质量标准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46(16): 4051-4060.
[10] 曹娅, 张金龙, 王强. 紫苏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功能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 27(4): 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