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一種混合了污垢、灰尘和皮屑的物质,别看它这名字,实际上它对耳朵有着多重作用——
保湿:在“诞生”之初,耳屎是油状的,可以滋润皮肤,让耳道保持一定湿度。
抑菌:耳屎中含免疫球蛋白A,能抑制耳道细菌滋生;如果一点耳垢都没有,反而容易引发感染,诱发外耳道湿疹或外耳道炎。
防损伤:除了防止细菌滋生,耳屎还能起到屏障作用,抵御小虫子进入耳道,防止造成意外的鼓膜损伤。
正常人在生活中不需要采耳,也不提倡大家自行采耳。采耳的主要功能是清理外耳道的耵聍,但耵聍是不需要特意取出的。那些没被“掏走”的耵聍,最后都去了哪儿?答案是:它们有100种方式随机“掉落”。
大部分人的耳屎会自动排出,它是人体代谢产物,会随着我们进食、说话、运动等动作自行排出。比如当你在做日常的咀嚼时,颞颌关节会来回运动,耳屎就会被自动排出外耳道。
只有少数人会因遗传等原因有“油耳”,耵聍不易自行排出,聚集在外耳道,形成耵聍栓塞,导致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状况。这类人群建议3~6个月去一次医院,找专业医生取出耵聍,而非自行采耳或找采耳师。
还有一些人先天外耳道口狭窄,耵聍无法正常自行排出,堵塞形成耵聍栓。当堵塞感十分明显时,需到医院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清理。
为什么不建议自行采耳呢?这是因为由于视线爱限,我们很难把握自己的动作,而外耳道后壁神经分布较少,所以尽管你不觉得疼,但实际上可能已经对耳道造成了严重损伤。
耵聍取出是一项专业操作,医院里的设备专业齐全,医生护士更了解耳朵结构,如果遇到比较硬的耵聍,会给病人点一些药水,等软化了再取出。采耳师虽然也拿着各种设备,但灯可能是散射光,无法看清耳道内部。另外,频繁掏耳朵还会因过度刺激皮脂腺,导致油脂分泌量过多,使耳垢越掏越多。
如果日常觉得耳朵痒,可以用手轻轻拽一拽、揉一揉外耳郭和耳垂。要是实在忍不住,可以轻轻将棉棒头拽蓬松,以防缠绕过紧的棉棒划伤耳道,然后耳朵朝下,沿外耳道画圈转动,力道轻柔,深度不要超过1厘米。
(朱鸿彩荐自《恋爱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