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雅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升与农业资源利用、政府政策扶持力度政策落实、乡村潜在价值的开发过程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生产技术滞后、人才匮乏、管理不到位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必须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目标,在产业兴旺方面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构建人才网络,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层服务,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本文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升进行探讨研究。
产业兴旺和乡村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是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共享的举措,为乡村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态宜居注入层层活力,为推动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亟需完善举措,落地生效。
首先,乡村振兴是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的基础。现阶段乡村经济不发达,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很难拉动县域经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乡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各个要素的发展,提出了人才、产业、生态、文化、组织等全面振兴的目标策略,旨在解决乡村产业不兴旺,经济不发达的问题,乡村全面振兴,对夯实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的基础具有推动作用和积极意义。其次,县域经济是乡村振兴成果的集中反映。 县域经济从整体上说,以(区)县行政区划为单位划分的经济体系,属于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涉及生产、消费、流通、分配等环节,拥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地域特色影响较大,有的宜农,有的宜工,有的宜商,有的宜游,不能“小而全”,注重发挥地理区位、特定资源、历史人文等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突破行政区划的约束,能够在更大的市场空间配置资源,获取竞争优势。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下,依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必须基于农业和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县域经济是乡村振兴成果的集中反映
以产业兴旺,推进农业现代化
按照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2020年初步形成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2022年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得以完善和健全,2035年农村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性战略目标的实现,重在贯彻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等20字方针,其中产业兴旺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核心的内容,创新农产品的生产技术、经营制度和组织管理,全面提升良种化、推进机械化、提高科技化、实现信息化、达到标准化、完善制度化、增强组织化水平,促进农、林、牧、渔的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广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专业化作业外包服务和绿色农业,夯实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基础,推动农村农业、加工业、流通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农业+产业链条延伸模式,創造农村居民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増收幅度,缩小城乡差别。如陇南市成县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打造特色文旅示范村工程,实现了农特产加工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康养产业等多个产业的提质升级。像甘肃茶叶主产区裕河镇,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使龙头企业落地生根,解决了困扰裕河茶叶产量低问题和加工问题、销售问题,目前该镇种植茶叶1.8万余亩,年产量突破6.5万斤,总收入超650万元。户均茶叶收入增加5000元。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裕河茶叶作为陇南市的靓丽名片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促进了文化旅游示范村建设和乡村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康养产业、茶叶加工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实现了产业兴、生态兴和茶、旅、文、农、工、贸的大融合。
以人才振兴,推进产业规模化
乡村经济的长足发展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实现是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升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只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真正实现人才振兴,才能为发展农、工、商、旅游等综合型产业集群规模注入资金和活力,当前,多数乡村的青壮年都到城市打工、经商和创业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缺乏人才、资金、技术,而人才是核心要素,因此,国家乡村振兴促进法,特别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凸显人才的重要性,运用政策、机会、机制等,多方式多渠道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各界人才到乡村创业、上项目、促发展。如陇南市徽县以优秀乡土人才振兴、全力推进产业规模化。去年以来,该市大力推进乡土优秀人才振兴,通过建立工作室,打造传承基地,成立高标准见习中心和举办大讲堂,相继扶持了一批又一批乡土优秀人才,走进田间地头、大棚基地、帮扶特色产业大幅度地提质增效。同时,完善激励措施,对优秀种植养殖能手、优秀能工巧匠、优秀经营能人、优秀乡村电商及各类乡土优秀人才给予命名和表彰和肯定,激励他们贡献才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特别是全国劳模梁倩娟以羊肚菌种植和直播带货现身说法,带动村民网络直销,促进了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一是聚焦堡垒,为产业注入活力。该市十分重视各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头雁”工程建设,将其作为乡土优秀人才培养的骨干力量,充分利用县里奖补政策的优势,鼓励他们积极带头发展特色种植,流转土地,使分散零星的农业种植经营模式向集约规模化经营发展,群众普遍提高了“要致富跟支部”的观念,促进“种养加”产业链项目的不断壮大;二是聚焦主导产业,为产业振兴赋魂。该市把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统筹协调,强强联合,在打造产品品牌和乡村旅游名牌过程中,注重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从中国药科大学聘请人才,做科技支撑,开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研发。政府引领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校结对共建产、用、研基地,完善植保技术规程,从源头控制,确保农产品品质。三是聚焦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规模。该市徽县把王彤家庭农场、雪琴家庭农场、蓄源养殖家庭农场等11家农、林场主组织起来,进行产业化发展专门培训,引导这些经营龙头企业,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推广规范化种植、生产,流转土地,兴建大棚、联动温室等。
以积极政策,推进创业大众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连续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土地政策、科技政策等支持乡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大众到乡村创新创业优化环境,因此,以积极政策,推进创业大众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人才、产业、技术、市场多方面引领、规范乡村振兴,多渠道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经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更加繁榮,为综合实力提升提供基础保障;如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分别就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做了制度安排和专项资金支持,国务院也相应颁布了支持乡村振兴,引导大众创业的指导意见,重点强化以工补农,进一步明确以城带乡,强力构建工农、城乡互促、互补,共同协调繁荣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关系,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推动乡村经济建设持续深入。特别是2019年共青团中央发出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意见后,对引导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青年等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提出了明确要求,给予全面的鼓励支持,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像‘燕归巢工程的实施,2019-2020年外出青年返乡创业的就达到10万人。掀起了现代农业、旅游业、农村电商新业态发展的热潮,很多素质高、有资本、能力强、有志向的青年人才源源流向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返乡创业青年群体,在县城、乡镇的汇集,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又推动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据新浪财经统计,2020年一年内全国就有1010万人返乡创业,同比增长19%;陇南市成县的李爱军紧紧抓住该县的黄芪、党参、当归等中药材产区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交通不便导致销售不畅的实际,创办了甘肃陇上椒农有限公司,给优质中药材资源注入电商活力,发展订单农业,带动2000多户发家致富,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甘谷县的刘彦斌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把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周边农户统筹协调起来,创新项目运作模式,为县域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乡村振兴良好的产业发展政策优势,推动协调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乡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关键与核心内容。乡村经济发展滞后,形不成规模的产业,难以支撑县域经济的繁荣和蓬勃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产业兴旺,逐步实现现代化,成为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坚强后盾。
(甘肃省中共成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孙玲玲.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经济的发展[J].农家参谋,2022(07):69-71.
[2]张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数字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决策探索(中),2021(04):5-6.
[3]陆志伟.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县域经济发展策略研究——以遵义市为例[J].枣庄学院学报,2018,35(05):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