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职业院校办学基本状况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022-07-05 22:07丁宁涛
当代体育 2022年34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办学职业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全国17所体育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专业特色、合作办学、管理归口、内部治理、发展瓶颈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梳理我国体育职业院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体育职业院校要合理扩大办学规模、保持体育特色前提下适度增设非体专业、加强合作办学、考虑归口教育部门管理和加强学校内部治理等建设性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国家全面实施体育强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体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02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指出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2015-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71万亿元升至2.9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4.6%,预计2025年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从业人员超过800万人,充分显示出我国体育高职教育正在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加快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体育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离不开体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育高职院校作为体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大多数学校同时还肩负着培养输送竞技体育人才的使命,其办学状况如何对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2021年恰值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国体育职业院校与其他高职院校一样,也在积极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为了便于同行全景式的了解全国体育职业院校的办学基本状况,了解自身所处位置,更好地规划学校发展蓝图,本项目组对全国体育类职业院校办学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照全国普通职业院校数据对办学规模、专业特色、合作办学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1 调查工作基本情况

1.1 调查时间

2021年2-3月。

1.2 调查对象

根据教育部网站,全国体育类职业院校共20所,实际参与调查17所,包括黑龙江、宁夏、新疆、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浙江、湖南、安徽、福建、四川、广东、广州、云南、广西、海南等地的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或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本文所列数据皆为调查17所学校所得。

1.3 调查内容

针对办学基本状况,调查了30个问题,包括校园占地面积、在校生人数、师资人数、专业数量、教学科研业务管理部门设置、学术机构作用发挥情况以及学校十四五规划对上述问题的发展愿景等。

1.4 调查方式

通过网络调查工具“问卷星”线上调查。填写问卷者为各校教务处处长或分管教学副校长。调查对象对学校自身办学状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对问题的理解程度高,答卷准确度及可信度有较可靠的保证。

2 调查结果

2.1 办学规模

2.1.1 学生人数

17所学校中,目前2000人以下学校共有7所(占41.18%),超过4000人学校有5所(占29.41%);十四五期间学校发展愿景中,在校生人数有一定程度的增加,2000人以下学校减少为2所(占11.76%),4000人以上学校增至6所(占35.29%),其余9所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处于2000-4000之间。具体情况详见图1。

2.1.2 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5个以下学校有5所(占29.41%),10个专业以下学校共有13所(占76.47%),1所学校专业数超过20个。十四五期间,各校招生专业发展愿景个数有所提升,10个专业以下的学校减至9所(占52.94%)。情况详见图2。

2.1.3 占地规模

目前占地面积200亩以下学校有8所(占47.06%),800亩以上学校有3所(占23.53%);十四五期间,学校占地面积发展愿景有所增加,200亩以下学校减至2所(占11.76%),800亩以上学校增至4所(占23.53%)详见图3。

2.1.4 专任教师人数。

专任教师100人以下学校为8所(占47.06%),超过200人学校有1所(占5.88%)。详见图4。

2.2 体育特色办学情况

体育职业院校强调体育特色办学,8所学校开设的专业全部为体育类专业(占47.06%),9所学校办有非体育类专业(占52.94%),其中建有3个以上非体育类专业的学校有5所(占29.41%),认为十四五期间应设置非体育类专业的学校增至11所(占64.71%)。详见图5。

2.3 合作办学情况

开展合作办学的学校有2所(占11.76%),十四五期间有意愿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校增至16所(占94.12%),对未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表现出积极态度。详见图6。

2.4 学校归口管理部门情况

根据调查,目前归口政府体育部门管理的学校有13所(占76.47%),归口政府教育部门管理的学校有3所(占17.64%),归口政府其他部门管理的学校1所(占5.88%);从未来长远的发展考虑,认为应划归政府教育部门管理的学校有15所(占88.24%),希望仍归体育部门管理的学校有2所(占11.76%)。详见图7。

2.5 业务部门独立设置情况

学院设置部门的优先顺序,反映了一所学校对自身工作任务的理解和对某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多数体育职业院校办学任务除高职教育外,还包括竞技体育训练以及配套的中小学教育等任务。任务领域广,而规模较小,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因为编制所限,只能设置“非设不可”的如教务处、学生处等业务部门,无法按照精细化、专业化的思路单独设置科研管理、招生就业、教育教学质量诊断改进、高职教育研究、教师发展等“奢侈”业务部门。独立设置上述业务机构的现状及愿景详见图8。

(1)设置有独立科研管理部门的学校有9所(占52.94%),希望十四五期間独立设置科研管理部门的学校有16所(占94.12%)。(2)设置有独立招生就业管理部门的学校有12所(占70.59%),希望十四五期间独立设置招生就业管理部门的学校有15所(占88.24%)。(3)设置有独立的教育质量管理部门的学校有8所(占47.06%),希望十四五期间独立设置教育质量管理部门的学校有16所(占94.12%)。(4)设置有独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有1所(占5.88%),受访者认为十四五期间应该设置的学校有13所(占76.47%)。(5)设置有独立的教师发展中心的学校有4所(占23.53%),受访者认为十四五期间应该设置的学校有17所(占100.00%)。

2.6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情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各高校要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的”的现代大学制度。从实践层面上看,学校学术委员会作用发挥如何应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情况一个重要的指标。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作用发挥“较好”和“好”的占35.29%,认为“较差”或“说不清楚”占41.17%。比例分布情况详见图9。

调查还发现,受访者认为学校办学理念及办学定位尚不清楚的占41.18%,认为不清晰不准确的占11.76%。见图10。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于学校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情况,认为完全未建立的,占11.76%,认为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占58.82%。见图11。

2.7 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为了解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项目组从硬件条件、学校归属、人员素质、管理机制、办学定位等10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受访者认为激励约束机制是学校发展瓶颈的占70.59%,其余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占地面积(47.06%)、部门设置及运行机制(41.18%)、管理干部素质(41.18%)、场地及设施条件(41.18%)、教师素质(35.29%)、事业编制数量(35.29%)、政府拨款(35.29%)、学校归属(35.29%)、办学定位(23.53%)等。详见图12。

3 讨论及建议

上述数据比较全面清晰地反映了我国体育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调查对象关于十四五期间学校发展愿景的意见,虽不代表学校的最终规划,但考虑到调查对象对学校发展前途具有的重要影响力,因此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具体讨论如下:

3.1 办学规模问题与建议

与全国普通职业院校(艺术类除外)相比,体育类职业院校普遍偏小。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2020年的数据显示,全国体育类高职院校在校生平均人数为948人,而同期的高职院校在校生平均人数为7553人,为后者12.55%。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体育职业院校十四五期间规划办学规模3000人以下的学校仍占总数的47.05%,接近半数,扩招的意愿并不强烈;与招生规模相适应的学校占地面积,扩校的意愿也不强烈。

体育职业院校规模普遍较小且扩大规模意愿不强烈,是因为办学经费主要不是靠教育经费和学费,而是靠政府的体育经费。其他学校规模快速发展,则是因为公办院校主要依靠学费及政府生均拨款,扩招对学校增收作用显著;民办学校主要靠学费收入,扩招对学校增收更加重要。

从长远来看,体育职业院校将实行与一般公办院校相同的生均拨款制度。因此,从未雨绸缪的角度,体育职业院校应该把扩大办学规模作为重中之重,没有适当的规模,将导致办学资金不足,办学难以可持续发展。《“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将达到800万人,全国体育职业院校目前培养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足,扩大招生规模符合就业市场的需求。

规模多大才较为相宜?有学者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职业院校的理想规模应为12600人。[2]考虑到学校所在地区,学校的专业建设不同需求等情况,规模問题不能一概而论。全国高职院校2020年办学规模的平均数为7553人,从经验主义的角度,建议体育职业院校可参照这一办学规模。另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4所学校把专升本作为学校发展愿景,从适应政策要求的角度,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以达到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本科设置标准。

3.2 专业特色问题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17所体育职业院校有9所开设了非体育类专业(占52.94%),十四五期间开设非体育类专业愿景的学校增至11所(占64.71%),说明大多数体育职业院校对开设非体育类专业持肯定态度。

高职教育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当前,传统的体育产业与旅游、养老、健康、文化等产业呈现出交融发展的态势。因此,根据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在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专业布局抓手的背景下,根据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育资源共享的专业群组群逻辑,体育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在保持体育特色的前提下,增设非体育类专业势在必行。

体育职业院校设置非体育类专业,从实践角度看,一是有利于高效使用办学资源扩大办学规模;二是有利于扩展本校学生的就业空间;三是有利于丰富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专业种类齐全的综合型职业院校,从师资类型、校园文化等方面提供更加丰厚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政策角度看,体育职业院校如果希望升本,就应更加重视专业及专业群数量的增加,因为按照教育部职业本科院校的设置标准,专业群不少于3个,每个专业群的专业数不少于3个。

3.3 对外合作办学问题与建议

目前开展合作办学的学校仅有2所(占11.76%),十四五期间有意愿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校增至16所(占94.12%),这一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导向。

体育职业院校目前开展正式合作办学项目的学校虽然不多,但以竞技体育为载体,普遍与境外保持交流合作关系。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与芬兰哈格.赫利尔科技大学合作办有专本衔接专业,每年将合作专业的大三学生送至芬兰开展为期一年的学习,除此之外港澳台等地区及中东部分国家,不定期地将运动员送至学校作短期训练。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要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加快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助力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引导职业学校与国(境)外优秀职业教育机构联合开展学术研究、标准研制、师生交流等合作项目,促进国内职业教育优秀成果海外推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展,贡献职业教育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展示当代中国良好形象。

国际化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向,建议体育职业院校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抓住有利时机,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在现有基础上双向建立合作办学项目,既把学生送出去又把学生招进来,共同开展体育标准研制,推动职业资格互认,联合开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中外加强合作与交流做出积极贡献。[3]

3.4 学校归口管理问题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76.47%的体育职业学校目前归政府体育部门管理;展望未来,从理顺隶属关系的角度,88.24%的学校认为应划归政府教育部门管理。学校归体育部门管理还是归教育部门管理,这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定位、资金获取、人事安排、考核标准等关键性问题,是最根本的体制机制。如果归体育部门管理,体育部门的核心任务是抓竞技体育,则体育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运动员及其配套服务,高职教育处于学校的从属地位,办学规模小、专业数量少是理所当然的。调查的数据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归教育部门管理,体育职业院校全面按照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面向产业需求,服务就业市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的追求目标就会发生转移,就会在办学规模和专业布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把提升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作为学校的工作重心。

从现实来看,行业主管部门办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学校逐渐划归各级教育部门管理。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直属部门(单位)所属的现有全部学校(共12所),分别于2018年12月和2020年6月,分两批成建制划归省教育厅管理,其中包括广东省体育局所属的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该校划归广东省教育厅后,不再承担竞技体育的任务。

行业主管部门对高职教育不熟悉,对教育规律、教育政策及改革信息不了解,对学校的人财物管理基本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对办学的重视更多停留在口头上。有研究者指出,行业办学在行业提供了发展信息、师资队伍锻炼资源、部分办学资金、学生实践实习场所、学生就业信息及岗位等重要资源,但也存在着行政权力泛化、资金提供不稳定、阻碍教育资源整合、对学校未来发展短视等问题;行业主管部门在人员配备上,应进行广泛的交流,让更多具备教育工作背景的干部进入领导团队。[4]还有研究者痛陈行业办学导致的办学活力偏弱、办学规模偏小、办学目标与行业准入矛盾、办学理念相对滞后等问题。[5]

天津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重镇,坚持行业办学是其成功经验之一。而行业办学之所以成功,主要的做法就是建立具有约束力的行业企业办学业绩政绩考核制度。但面对未来,他们也承认多数院校的主办方面临国企混改,这对天津职业教育行业办学的优势是巨大的挑战。[6]

体育职业院校归谁管理,取决于政府的顶层设计。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体育职业院校划归教育部门管理更加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办学水平。但从体育职业院校目前承担的任务来看,归属体育部门管理有其现实意义,如能强化体育部门职业教育业绩考核,优化院校人员配备,也不失为权宜之计。

3.5 学校的内部治理问题与建议

综观全国体育职业院校的办学历程,体育职业院校多脱胎于中等专业学校,底子薄,建校时间相对较短。学校对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不熟悉,内部治理架构或者是中专学校的升级版,或者是机械地照搬政府部门的设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内设部门设置不健全,专业化程度偏低;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发挥作用较弱,学校办学定位不清,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不成熟的评价接近半數或超过半数;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激励约束机制效力不足是制约学院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从上述关键信息来看,全国体育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现状与水平,与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标准及要求尚有差距。

如何建立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议有四:一是要树立现代大学科学治理的正确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以师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体系。二是要按照“放管服”的要求强化自主办学意识。在当前绝大多数体育职业院校归口体育部门管理的情况下,学校应充分认识人才培养与机关事务的差异,要在“三定”方案、资金安排、事项管理等方面,强化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按教育规律办事,全面激发办学活力。三是要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强化协调分工。体育职业院校规模小,编制少,因此不可能实行部门设置齐全、强调专业分工的“精专制”,应当建立权责相对清晰、资源匹配得当、运转精简高效的“大部制”。四是建立以大学章程为统领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但需要科学设置内部机构,更需要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确保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和民主参与的机制运行畅通有序。[7]

4 结语

通过对全国17所体育职业院校在办学规模、专业特色、合作办学、管理归口、内部治理、发展瓶颈等方面的调查,全面梳理了全国体育职业院校的办学现状,结合全国“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及当前形势,建议各体育职业院校有必要扩大办学规模,保持体育特色适度增设非体专业,开展合作办学,推动归口教育部门管理和加强学校现代化大学治理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s://www.sport.gov.cn/n315/n9041/n9042/n9168/n9178/c23655706/content.html.

[2]秦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规模效益综合评价[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38-140.

[3]伍俊晖.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研究[J].公关世界.2022(02):20-21

[4]阳征保,段舞云,肖淑葵.基于高职行业办学成绩与困惑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5(1):8-10.

[5]张强,于洪.司法警官职业院校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5(35):61-63.

[6]杨荣敏.天津职业教育高标准领先发展之路[J].职业技术教育,2020(15):49-53.

[7]张汇敏.以职业教育为先导的高职体育教育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21(19):198-199.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形势下广东体育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GXJK284,主持人:丁宁涛)

(作者单位: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办学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