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全根 金广彦
过量施用化肥、滥用农药是影响小麦质量的罪魁祸首。科学实践证明:无论施用化肥或者有机肥,农作物吸收的营养物质都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铜、锰、锌、硼、钼、氯十六种元素。只要营养调配得当,利用化肥、少用或不用农药就可以达到作物不生病或少生病的目的,生产出“绿色小麦”。试验表明:营养平衡栽培示范区每667 m2小麦产量619.5 kg,对照区每667 m2小麦产量539.4 kg,示范区比对照区每667 m2增产80.1 kg,增长率为14.85%。由此可见,营养平衡栽培,小麦产量增产显著。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的选择
1.试验地块选择。试验地块选择在西华县东夏镇袁辛甲行政村村支书袁修博的承包地,试验面积为2 hm2,试验地土壤类型为潮土,土种为小两合土。试验地块养分含量:有机质15 g·kg-1,全氮1.06 g·kg-1,有效磷15.9 mg·kg-1,速效钾120 mg·kg-1。
2.品种和肥料选择。试验品种为新麦26号,处理1:底肥施配方肥48%(20-15-13)50 kg,返青期苗肥每667 m2施用35%(25-0-10)20 kg;处理2:底肥施复混肥45%(25-15-5)50 kg,返青期苗肥每667 m2施用尿素15 kg。
(二)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试验处理设置如下:
1.处理1:常规施肥加起身期喷施钙田力(Ca10%)每667 m2施用250 mL、孕穗期喷施磷钾新动力60%(P2O5:K2O=15:45)加施壮丰10%(Fe+Cu+Mn+Zn+B)每667 m2各250 mL、灌浆期喷施磷钾新动力60%(P2O5:K2O=15:45)加施壮丰10%(Fe+Cu+Mn+Zn+B)每667 m2各250 mL。
2.处理2:常规施肥加麦田常规管理。10月20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为15 kg。
处理1于3月10日喷施钙田力与施壮丰,4月2日喷施磷钾新动力与施壮丰,4月22日施用磷钾新动力与施壮丰。用吡虫啉+甲维盐防治蚜虫1次,没有主动喷施杀菌剂。处理2对照区为防治小麦病虫害施用常规药咪鲜胺、戊唑醇、三唑酮、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
试验期间的天气情况为雨水偏多,病虫害较往年发生较为严重。试验期间调查有关小麦生长动态、病虫害发生情况等,6月4日收获。6月2日,割方测产,每个测产方为5 m2,每个处理随机选取5个测产点计产。
二、结果与分析
(一)营养平衡栽培对小麦植株健康的影响
经田间调查,由表1可知营养平衡栽培对小麦病害的发生时期、危害情况都有很好的效果,小麦白粉病推迟发生10天左右,病害发生程度较轻,条锈病发生程度较轻,赤霉病发生程度极轻;叶枯病发生程度较轻。总之,营养平衡栽培提高了小麦的抗病能力。小麦旗叶枯黄期晚4~5 d,小麦落黄、熟相好。小麦生长健康。
(二)营养平衡栽培对小麦成产因素的影响
营养平衡栽培可以改善小麦的成产因素。小麦收获前各处理随机抽取20株考察成产因素,获得试验结果如表2。从表2中得知,小麦营养平衡栽培能够改善小麦成产因素,亩穗数减少1.5万,穗粒数增加1.6,千粒质量增加5.5 g。
(三)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结果的影响
由表3可知,在减量农药施用的情况下,营养平衡栽培能提高小麦产量。同等管理条件下,营养平衡栽培示范区小麦每667 m2产量619.5 kg,对照区小麦每667 m2产量539.4 kg,每667 m2增产80.1 kg,增长率14.85%。对各处理产量结果进行t检验(见表4),统计分析表明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在减量农药施用的情况下,营养平衡栽培与对照相比,小麦产量增产显著。
三、结论
营养平衡栽培推迟了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叶枯病、赤霉病的发病时间,减轻了发病率,提高了小麥的抗病能力。小麦旗叶枯黄期晚4~5 d,小麦落黄、熟相好。小麦生长健康。
在减量农药施用的情况下,营养平衡栽培提高了小麦产量。在同等管理条件下,营养平衡栽培示范区小麦每667 m2产量619.5 kg,对照区小麦每667 m2产量539.4 kg,示范区比对照区每667 m2增产80.1 kg,增长率14.85%。由此可见,使用营养平衡栽培技术,小麦产量增产显著。
(责任编辑 刘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