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慧忠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近年来,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与产业升级已然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热点。 职业教育是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度最密切的教育,因其地方性、行业性、开放性的办学特点,对服务、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职教之于经济的关联,按照相互结合的紧密程度和依存关系,有专家认为:三流的职教依赖经济发展,二流的职教服务经济发展,一流的职教引领经济发展[1]。其中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服务社会也是高职教育最为重要的职能。职业教育的核心无疑是产教融合。上到国家,下到地方政府,连续密集出台了若干关于职业教育和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文件,如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 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都明确了“全面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深度融合,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发展”[2,3]的总要求,强调了产教融合对于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
说到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必然想到德国的“双元制”。所谓双元,一元是指职业学校,主要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场所,主要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双元制”职业教育所解决的问题是普通高等教育无法解决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极强,极大缩短了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之间的距离。大学教育更重视理论学习,重视学科体系,而职业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双元制”就是由企业和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完成的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借鉴双元制教学模式,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强与企业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无锡是一座百年工商名城,历来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2010 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把“职业教育中心”作为无锡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目标功能之一。2013 年《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中又明确将在无锡市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2018 年无锡市教育大会后,无锡市委市政府发布《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对新形势下的无锡职业教育进行全面谋划布局、推进全面高质量发展[4]。2019 年初,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产业强市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开展产教融合的具体措施[5]。
2019 年,笔者作为民建无锡市青年工作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了民主监督课题,对无锡市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多轮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普遍存在学校、企业对政府有关政策的感受度不高,政策总体操作性不强、缺乏具体实施方案等问题,以致学校和企业难以形成协同发展格局,政策落实效果总体不理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足成为目前的主要痛点。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企业参与度不高,缺乏校企合作的真实意愿和内在动力。
首先,企业认识不高。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按常理,职业学校的学生与企业急需相关人才应该是无缝衔接的,形成良性循环为最佳。而实际情况是一方面职业学校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不高,就业的专业方向不对口;另一方面企业又经常遇到用工荒,每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去培训新员工,新入职的员工往往不能立即投入工作岗位。所以市、县(市)、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教融合的鼓励政策,促进校企合作。然而,校企合作中往往出现“一厢情愿”多、“两情相悦”少,学校通常以项目政策补贴来请求企业与学校合作;企业只有等到用人紧张时,才会去和学校谈合作,招收实习生,解决暂时的用人紧张问题,这样难以深入合作。
其次,学校与企业培养目标不一致。学校认为学生完成在校学习获得学历文凭,毕业后学校负责推荐就业,引导学生就业即可。学生就业岗位的稳定性、匹配度等都是社会问题,并非学校负责。而企业则认为,学校完成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后应即刻为我所用,但现实是学生根本无法立即投入工作岗位,反而需要投入资金进行新职工岗前培训。培养目标的不一致导致校企合作意愿不强。
(2)学校现有专业与无锡产业结构的吻合度不高,部分专业过于陈旧,人才培养目标滞后,毕业生对于企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首先,目前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专业发展同质化现象。如会计、商贸、计算机、旅游、机械、电子、汽车维修等专业,几乎各个职业学校都有开设,不仅课程开设相似,人才培养方式也几乎一致,既无特色,又无延展性。实训室重复投资建设,学生就业还形成了相互竞争。
2016 年,无锡市教育局发布了《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果吻合度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全市现有高职院校10 所,开放大学1 所,中职院校18 所,独立设置的技工学校8 所,在校学生17.8万人。无锡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特色鲜明,全市高职院校共开设90 个专业,中职院校共开设61 个专业,专业设置覆盖了全市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专业设置覆盖16 个专业大类,涉及45 个专业类别,财经商贸大类、装备制造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招生人数分列三甲[6]。
其次,各职业学校专业与无锡地方产业吻合度不高。无锡“产业强市”战略明确今后若干年无锡产业发展聚集在物联网、云计算、先进绿色智能制造、文旅创意、现代服务业等方向,而作为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几乎都为传统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较低,学校专业发展远远滞后于产业升级后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倒挂现象严重。
报告又显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物联网、微电子等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无锡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领域[6]。
图1 2016 年无锡市高职招生专业类招生人数分布
图2 2016 年无锡市高职招生专业招生学校数分布
2019 年伊始,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简称“职教20 条”)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7]。”提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现阶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政府、学校、企业三方都应积极投入,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学校主动。政府对企业和学校分别应给予必要的激励措施,全力为学校和企业双方营造良好的环境,从经济、物质、后勤等各方面提供保障。
(1)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参考德国“双元制”中关于“教育型企业”的有关政策,尽快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建档立册,对进入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激励和税收政策。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符合条件的按适当比例减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费以及地方教育附加费,给予产教融合型企业在诸如社会保障、缴纳保险方面的优惠等。
(2)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学校。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较好的职业学校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和支持,下拨专项资金用于开展产教融合试点,总结推广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每年评选“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定期举办“产教融合”论坛或校企对话等活动。另外,产教融合中学校获得的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可按规定自行分配处理。
教育型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共同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技术研发,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合作培养,更好地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为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
(1)鼓励企业参与职教办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举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支持和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学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规范社会力量办职业教育。在一些职业学校的相关专业可以进行混合所有制试点,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学校运行与管理,解决学校资金紧张现状。
(2)加强校企合作沟通。逐步完善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实习实训,确保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6 个月。建立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制度,及时了解企业对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促进学校专业建设更新换代。
(3)协同整合专业资源。由政府引导,企业和学校协同,整合资源,升级、撤并、整合学校及专业,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职业学校、特色骨干专业。对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调研摸底,适时启动专业布局调整,对设置雷同、就业连续多年不达标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或停止招生,使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更加匹配无锡地方产业升级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技术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依据市场需求;职业教育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依据区域产业发展进行专业设置。
(1)注重打造优势专业。政府应从适应无锡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布局需要,引导和支持职业学校重点办好物联网与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绿色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以及交通运输、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产业领域相关专业,加快培育一批产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骨干专业。职业学校应着力提升学校专业发展内涵,重实用,尽快形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骨干专业、专业群乃至专业集群,充分开展现代学徒制在某些特定专业中的试点;主动寻找特色与骨干专业对应的企业开展合作,打造职教集团。
(2)着力强化师资建设。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应主要从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今后原则上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3)逐步拓展职教空间。向上打通学历通道,建议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向下响应国家号召,让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
综上,借鉴邻近常州科教城的“政府主导、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职业教育成功经验,无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新路径。政府推动,学校积极参与,企业配合,真正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落实到实处。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人才与产业+创新有机衔接。一要教育优先、人才先行,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引导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二要鼓励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支持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鼓励企业直接接收学生实习。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继续办好、做强职业学校。
总之,短期内加大政策导向和专项资金配套,激励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长期可借鉴西方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率先探索出“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的新路,使无锡职业教育能在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也必将对无锡这座近代历史工商名城的再一次腾飞起到重要的作用,助力无锡地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