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专家名师协同育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大讲堂”实践教育纪实

2022-07-05 07:38邹花香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系列讲座大讲堂讲座

邹花香

一、回报母院,校友建言促发展

英雄城南昌的夏日,烈日炎炎。

2018年8月9日,在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名达楼文学院3306 会议室里,文学院1991、1992、1993 级部分校友相约母校,就基础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围绕“校友语文教育论坛长效机制建设”“师范教育中语文教师培养问题与对策”两个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最后,研讨会就心所能望、力所能及的两个方面达成共识:第一,以《读写月报》为语文教育研究的主阵地,推出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刊、专栏、专版;第二,设立文学院校友名师讲坛,邀请优秀校友给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开设系列专题讲座(条件成熟亦可扩大范围,邀请全国知名语文教育专家及一线语文教学名师莅临讲坛),建立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反哺互哺长效机制。

二、切合实际,线下线上相融合

经过2018年下半年一个学期的酝酿与充分的准备工作,2019年3月9日,文学院校友语文教育论坛理事长、1993 级校友、全国优秀教师、原北京四中房山分校校长、现珠海横琴容闳公学创校校长黄春老师为文学院“语文大讲堂”鸣锣开讲,讲座主题是“我们明天怎么教书——谈中国教育和语文教学的今天和明天”。首讲产生了积极反响,以下分享几则学生的听课感想:

“三个小时的讲座给我带来的思考是看多少书也得不到的,社会需要改变,教育需要改变,一个人或许不行,但一群人可以。”

“教人先正己,丰富多彩的教师传递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照亮学生的青春。”

“老师在自我成长路上的经历确实令我有了一些顿悟:语文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知识技能上的培养,如何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的人,如何使他们的生命形态按其应有的样子发展,这是每一位教师应当深思的。”

“老师对生命庸常的突围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不管语文教育的明天如何,我都将不忘初心、无问西东……”

文学院“语文大讲堂”自2019年3月9日第一期开讲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二十二期。2019年的十期,均为线下举行;2020年至2021年,为了在抗疫期间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更好地激发广大师生的学习热情,推进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语文大讲堂坚持开展了线上讲学活动,至今已经顺利开展了十二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劳动实践,课程目标引方向

“语文大讲堂”这一常态化活动最初设立的目标在于为职前培养的师范生搭建优质的理论与实践交流的平台。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加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也进一步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亦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生中弘扬劳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落实《意见》及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语文大讲堂”进一步提出以“劳动——实践——创新”为主旨的课程目标,力邀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学者、中学一线名师向学生传递学科前沿知识,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最新成果,示范优秀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案例,以此构建融语文劳动实践教育、劳动实践实施、劳动实践认定和劳动实践评价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语文劳动实践意识,养成语文劳动实践习惯,提升语文劳动实践能力,促进师范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达到入脑入心、知行合一的教育实效。

四、名师金课,课程教学育新才

“语文大讲堂”系列讲座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加强劳动实践创新教育为目标,面向学院本科生和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研究生,借助“线上+线下”模式,建立一支以第二课堂专业教师为主、校内外实践创新导师为辅的劳动实践教育师资队伍。“语文大讲堂”原则上每学期确定40-50 学时,一般安排在学期初开讲,利用周末时间,选择学生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具时代性的语文教育话题,将具有学科特质的劳动实践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师范生技能技巧培训的重要内容。

(一)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在总的二十二期中,“语文大讲堂”共邀请了八位来自北京、上海、山东、四川等师范大学及其他高校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学者。其中有教育部《普通高中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审查委员、教育部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下册主编之一的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郑桂华教授,也有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语文)办公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评价组专家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李煜晖博士,还有学科领域其他的知名学者们,如詹丹、潘庆玉、汲安庆、李冲锋、李华平、陈隆升等等。

受邀的十四位一线名师多来自省内外重点中学,如北京四中、北师大二附中、华师大二附中、浙江杭州学军中学、浙江台州一中、江西师大附中、莲塘一中、上饶中学、高安中学、白鹭洲中学、赣州一中、宜丰中学、广昌一中等。一线名师多为中学正高级教师或省级语文特级教师。其实践经验丰富,有自己独特的语文教育教学价值追求,通过讲座能够给予师生深刻的启迪。

(二)构建丰富的课程内容

“语文大讲堂”讲究立德树人,追求学术创新,鼓励经验交流,重视知识传递,贴近一线教学。

1.师德师风教育:遵守师德规范和培养教育情怀

主要帮助学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理论和情感认同,增强其从教意愿,做富有爱心、责任心的语文教师。如丁艳萍的“破解师德密码,问道专业成长”、吴品云的“带着梦想且行且思且成长”等讲座。

2.语文学科知识:掌握专业知识和了解学科体系

以“新课改”“新课标”理念为依据,立足统编本语文教科书,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文本内涵,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帮助学生了解熟悉教材,学会如何分析教材。如汲安庆的“精致: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何杰的“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础:文本解读”、郑桂华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教学设计”、李冲锋的“文本解读的有效方法”以及李华平的“从文本解读的专业性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等讲座。

3.教师基本素养:立足能力训练和提升专业素养

这一类型的讲座主要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和学科特点,结合一线教学真实案例,给学生提供课堂教学实施和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如:成龙的“语文教学逻辑例谈”、华禄的“素养本位的古诗原创力培养的可能途径”、刘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谈”、汪德的“走向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詹丹的“整本书阅读和《红楼梦》阅读教学”、陈隆升的“基于学情分析视角的语文课堂重构”、潘庆玉的“富有想象力的语文课”、项香女的“落实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黄建德的“立足能力训练,指向核心素养”、黄友祥的“优秀高中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黄翠的“课堂艺术无穷尽、一寸欢喜一寸心”、杨刚华的“语文教师如何当好班主任”等讲座。

讲座选题广泛,多以语文教育教学为主,涉及教师专业成长、文本解读、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等语文教育的热点话题。

(图1:部分讲座宣传海报)

五、第二课堂,专业教育创新意

“语文大讲堂”属于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体而言,“语文大讲堂”作为第二课堂活动,其具有以下创新意义:

(一)落实高校人才培养理念更新

当前,“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成为育人新路径。第二课堂所呈现的活动、实践、协同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语文大讲堂”系列讲座作为落实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体现,始终坚持实践育人的宗旨,依托第二课堂专业教师、一线名师以及师生互动平台,促进高校与中小学校的合作与互动,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二)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语文大讲堂”系列讲座是中小学校与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有助于提升学院的人才培养效果,为基础教育输送更多优秀人才。讲座自2019年3月举办以来,邀请了8位来自高校语文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以及14 位来自中学一线的语文名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提升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与专家学者、一线名师建立联系提供了机会。

(三)增进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目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对教育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语文大讲堂”系列讲座邀请了国家课程改革专家,从课程改革的理论高度入手,解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具体目标、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内容及实施方法,帮助学生获悉最新的语文教育热点话题,指导学生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落实到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

(四)“请进来”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出去”

《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从掌握专业知识、学会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教学等方面,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所需的基本能力提出了细化要求。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师范生的培养应侧重实践教育。“语文大讲堂”系列讲座把许多一线语文教育名师“请进来”,为职前培养的学生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教学案例和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从而让学生能够更为具体地了解真实的语文课堂、学情,这些素材和经验的积累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的需求。

六、用心用力,踏实育人惠学子

(一)效果反馈与真实感受

自2019年举办以来,“语文大讲堂”系列讲座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邀请的多位语文教育名家为学院的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注入了源头活水,为劳动实践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在每期讲座的交流研讨环节,师生各抒己见,共同探究语文教育实践中的热门话题,专家教授的专业解答也为学生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精神的享受和实践的指导。听课学生在讲座结束后,都将自己的真实感触反馈给老师,或述说听后感,或表达自己的思考,或写下对未来的希望。

“今天听了黄翠老师的讲座,收获颇丰,很佩服黄老师钻研有耐心、思考有深度、教育有方法。反思我自己,总是惫懒,没有把课文理解得丰富而深刻,缺乏钻研的精神,实在是不应该。很感谢文学院‘语文大讲堂’这一活动,让我们能走近名师,得以熏陶。借这学期讲座圆满结束之期,感谢老师一直在背后联系四方、统筹安排。衷心祝愿‘语文大讲堂’系列讲座越办越好,我们也能多受教诲。”

“亲爱的老师:我全部听完了。本来想提问交流的,又怕耽误各位同学的提问,我刚刚读了李煜晖的专著《探索与发现的旅程》,感觉他才华横溢,学养深厚,而且特别有行动力!”

(二)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技能比赛获取优异成绩

“语文大讲堂”系列讲座给予学生更宽阔的视野,帮助学生掌握更高的教学技能,取得了更好的人才培养成效。近两年,在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技能比赛中,学生将讲座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化为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可操作的教学技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葛婧、刘淑颖、肖伶伶、朱秋婷、叶兴平等同学参加江西师范大学“五月红花”教学技能大赛分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章云、胡琴、张玉、贺子洳等分获江西师范大学“木铎金声”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二、三等奖,肖伶伶、张智玲等同学参加“华文杯”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技能竞赛分获一、二等奖,等等。

(三)吸引了部分一线教师成为新的听众

“语文大讲堂”系列讲座以其全新的理念、精彩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吸引了部分一线教师成为新的听众。借助“线上+线下”模式,建立一支以专家学者和语文名师的师资队伍,其受众不仅仅是学院的在读学生,也吸引了省内部分语文教师参与其中。疫情期间,“语文大讲堂”坚持“停课不停学,模式多样化”,运用网络课堂的模式邀请名师在线授课,坚持举办系列讲座,这种形式使得许多新近毕业的学生能够共享教学资源,参加讲座,获得知识。

(四)在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凭借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精彩纷呈的教学内容,“语文大讲堂”系列讲座在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学校,学院师生能够借助“语文大讲堂”的平台,接触到最新的教学理念、最热门的学术话题和最优的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此外,“语文大讲堂”拉近了与教学一线的距离,为即将到来的见习和研习做好准备。在校外,“语文大讲堂”已成为部分一线教师共享语文教育教学资源的新方式、新渠道,广受好评。

(图2:学生认真聆听讲座并展开热烈讨论)

猜你喜欢
系列讲座大讲堂讲座
瞎闹腾大讲堂
“别样”履职大讲堂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大讲堂{2}打嗝怎么办?
快乐大讲堂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3D打印助力“中国创造”——“前沿科技就在你我身边”系列讲座拉开序幕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十)——词义解奥(一)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二)——顾植山教授对五运六气学说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