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定调再生资源产业低碳发展“八化”之路

2022-07-05 02:37吕晓冯
资源再生 2022年4期
关键词:两会绿色发展

文/吕晓冯

3 月11 日,举世瞩目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人民大会堂闭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内容,绿色、低碳发展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提案的主要内容之一。

3 月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的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政府工作任务推动再生资源产业稳步、可持续发展

一是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报告指出,今年将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也为产业稳步、可持续发展资金、用工、税收等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报告强调,要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减税与退税并举;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题;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为产业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报告指出,将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扩大“跨省通办”范围;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于产业跨区域布局、跨区域经营管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公平有序良性竞争,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报告明确,将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提升、模式创新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五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报告指出,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支持加装电梯等设施,将进一步扩大废旧物资产生量、原料消费量、轻型合金材料用量,给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报告提出,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助力外贸降成本、提效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将有利于加快构建产业内外循环新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做好保障原料,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发展。

七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这也是报告中有关低碳发展最直接、最全面的一段表述。指出,将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从顶层设计角度、具体实施角度、规范发展角度、激励约束角度全方位对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稳”字经济为产业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报告强调,2022 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整体上来看,上述表述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顶层设计内容基本一致,稳健有效且保持连续性的宏观政策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对于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坚持低碳发展不动摇的政策趋向为产业发展定调方向

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 规划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产业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使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有章可循。

方向一:“新理念化”是产业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的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系统的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指导理论和实践指南。

3 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鲜明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明确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已在“十三五”时期转型升级发展的基础上,开启全面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征程,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必须更加坚定不移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落实到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低碳成为新增长极和内生动力、绿色成为发展普遍业态、开放协同成为发展必然选择、共享低碳成果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再生资源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力,赢得绿色低碳发展未来。

方向二:“创新化”是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引擎动力和支撑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讲到,“‘十四五’时期我们国家再往前走,必须靠创新……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就会全力支持。”

报告指出,要做好2022 年政府工作,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低碳发展的第二年,再生资源产业低碳发展更离不开创新驱动。

一是将科技创新部署于全产业链。围绕节能、降碳、减排等重点环节,梳理、摸排对低碳技术、绿色装备、先进工艺、适用模式、发展业态等基本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的配置创新资源。

二是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要坚持创新驱动,提升科技转化能力,充分释放创新活力,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和“延链”,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

三是建立高效协同创新机制。要整合资源,创新合作模式,积极引进外脑,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着力解决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联合研发和攻关。积极探索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加大研发投入,建设联合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低碳技术研发中心、企业创新联合体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和智力供给。

四是创新驱动产业集聚。要立足区域发展基础,充分培育和发挥龙头企业示范、集聚效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布局、规模化发展;有条件的区域和企业要积极创新业态,依托政策导向积极建设特色化、资源化园区,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集聚平台。

方向三:“技术低碳化”是实现产业低碳发展的关键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的基础上,更为系统的做出了“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的部署,也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自“双碳”目标提出后,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行动,再生资源产业也不例外,相继发布《废钢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等低碳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一些企业也已陆陆续续开展低碳技术研发中心、应用中心、产学研创新基地、低碳发展研究院等建设工作,从技术层面对产业低碳发展提供支撑。

一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针对再生资源产业低碳发展为方向进行相关技术与课题研究,包括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前沿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更大力度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

二是要深入探索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探索低碳技术全生命周期创新研发中心,建设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和示范平台,为产业、企业绿色转型、低碳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三是要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产业低碳发展中的创新融合,提升产业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切实发挥标杆示范作用;引导企业以工业互联网为平台载体,完善产业发展生态体系,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四是要积极参与全国绿色技术市场建设和交易,拓展完善现有技术市场服务功能,加大绿色技术需求和成果信息征集发布力度;同时,及时编写新技术标准规范,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

五是要各方通力合作,围绕“双碳”目标,加强再生资源产业碳排放、碳核算等基础性研究,做好现有技术的梳理整合,同时对标国际,联合攻克产业节能减排重大关键技术,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低碳发展提供支撑。

方向四:“绿色化”是实现产业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本质上提升绿色低碳水平,将产业培育发展成消耗低、效益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运用工艺、能耗、质量等综合标准倒逼落后产能淘汰。

二是持续推动绿色改造。紧紧围绕低碳技术应用、自动化装备配套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加快企业工艺革新,系统节能改造,全生命周期支撑节能减排。

方向五:“标准化”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为适应国内外再生产品及深加工市场变化,要加快推动再生产品向深加工和高精化转型升级,再生产品结构逐步由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移。

二是要加快制定再生产品质量标准,生产、使用和设计规范等等,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对再生产品质量差、质量参差不齐的认知,减少对再生产品应用扩大化的桎梏,使再生产品有标可循,有效解决再生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

方向六:“循环化”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从“双循环”视角解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有助于提升再生资源产业内循环效率,确保经济发展的原料供应;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减少经济发展原料的对外依赖程度。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底,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十大品种的回收总量约3.54 亿吨,同比增长10.2%。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纺织品五大品种再生资源进口量为 1349.42 万吨,同比下降 39.8%。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废塑料,同比下降98.2%。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纺织品五大品种再生资源出口量 40.66 万吨,同比下降40.2%。

二是从“双碳”发展目标来看,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可以通过减少高能耗的原料加工环节,最终实现单位产品能耗、排放强度的降低,可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能小的程度。数据显示,以废钢为原料相比以铁矿石为原料炼钢,生产1 吨钢可以减少约1.6 吨二氧化碳排放。2020 年我国废钢利用量约2.6 亿吨,仅此一项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4.16 亿吨。根据欧洲铝业协会的数据,生产1 吨再生铝能耗仅为原铝5%,仅产生0.5 吨二氧化碳排放。根据国内的数据,与生产等量的原铝相比,生产1 吨再生铝相当于节约3.4 吨标准煤,节水14 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排放20 吨。“十三五”期间,我国再生铝产量总计约3480 万吨,与生产等量的电解铝相比,少开采铝矿石13920 万吨、节能1.2 亿吨标准煤、节水7.7 亿立方米、少排放二氧化碳3.8 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6.96 亿吨。

三是要主动“走出去”,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积极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节能减排合作,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再生资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服务支持新发展格局下的绿色丝绸之路。

方向七:“协同化”是产业低碳发展整体水平提升的直接表现

一是加快培育产业领军企业。围绕回收、加工、利用等全产业链全环节加快培育一批在细分领域、细分市场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领军企业,带动上下游共同低碳发展。

二是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创新模式,积极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上下游信息共享、产能对接,促进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为上下游协同提供更具深度、更加精准的对接服务平台。

三是跨区域联动合作。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的同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助力转型升级,加速产业集聚,实现链式发展。

方向八:“集聚化”是产业低碳发展整体水平提升的最有效支撑

一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引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本着“集约节约、转型升级、集群聚优”的原则做好发展规划,着力在建链、强链、延链上下功夫,打造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全产业、闭环式生态链。

二是按照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要求和“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的原则,结合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聚焦重大产业项目、绿色产业项目,充分发挥主导产业或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和集聚效应,以链条优势打造特色的细分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集群生态;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产业集群转移,形成上下游相协调、横向互补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各类要素快速集聚,加快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努力推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奋进!绿色低碳发展正当时。“十四五”时期,围绕节能减排主线,再生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导向更明确,绿色低碳发展动能更强劲。我们要主动融入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凝聚发展新合力,擦亮绿色发展底色,提升低碳发展成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猜你喜欢
两会绿色发展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