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边境地区乡村生态文明水平评价及优化策略
——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

2022-07-05 12:58:00王珊珊徐淑梅杨奇峰
关键词:白山市边境地区东北地区

王珊珊, 徐淑梅, 杨奇峰

(1.哈尔滨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2.中国科学院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102)

乡村发展直接关系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最重要的国情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着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文明状态,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并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必须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2].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包含着生态、经济、社会等极其丰富的内容[3],而乡村生态文明则贯穿整个乡村发展历程,体现在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教育建设、生态法治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多个方面[4].因此,乡村生态文明这一科学命题,不仅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全新认识和科学把握,而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5].

2019年12月,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这场史无前例的公共卫生事件对乡村地区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边境地区的乡村由于地理资本薄弱,受自然本底、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和地缘环境的影响对疫情带来的冲击更为敏感[6].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区域,边境线长达6 460 km,毗邻俄罗斯、蒙古、朝鲜,此部分地域中俄、中朝、中蒙边境线分别为4 320,1 420,720 km.由于其区位特点和民族成分等特征,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乡村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长期以来出于国家政治稳定因素的考虑,国界的屏蔽效应更多的大于中介效应[7],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乡村普遍面临着“少(少数民族)、边(陆地边境)、穷(欠发达)”的发展困境,逐渐成为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孤岛”,因此一直以来存在乡村人口大量流失、乡村产业发展薄弱、乡村对外开放程度低、边境安全受威胁等问题.鉴于此,乡村生态文明对于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乡村而言,是一场以乡村空间为承载的经济、生态和文化深层次、全方位的革命,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征.因此,研究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边境地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对科学认识边境地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特点、丰富边境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相关研究、充分发挥边境地区乡村优势资源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中,笔者以东北地区14个边境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乡村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边境城市乡村生态文明水平进行评价,同时针对疫情常态化的特点以及乡村文明建设的影响,对边境城市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

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

以中国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为研究区域,即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蒙东地区沿国界线与俄罗斯、朝鲜、蒙古接壤的市(州、盟)级行政单元的集合,共14个边境城市(见图1),包括黑龙江省的黑河市、伊春市、鹤岗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鸡西市、牡丹江市、大兴安岭地区;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白山市、通化市;辽宁省的丹东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乡村文化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受本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和邻国文化影响,其乡村文化的多元化特征较为明显.据不完全统计,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乡村拥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赫哲族等在内的少数民族,种类繁多、风情各异的民族文化是该地区乡村文化的瑰宝.

图1 中国东北地区边境城市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Border C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以东北地区14个边境城市(地区、州、盟)为研究对象,研究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行政界限数据,即空间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公布的各省级电子地图,利用ArcGIS10.2 软件进行跟踪矢量化所得.相关属性数据来源于2014,2017,2020年各地市统计年鉴,辅之以各地区统计公报相关数据,部分缺失数据采用均值替换法或插值法进行补充.所用空间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为消除不同量纲数据对乡村生态文明综合评价的影响,需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极值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

(1)

(2)

式中:Zij为各指标无量纲化后的值;xij为无量纲化前指标值;maxxi,minxi分别为该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3 研究方法

1.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乡村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各个地区乡村发展实际情况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指标体系以及不同的权重赋值测算得出的结果也存在些许差别,学术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标准.参考文献[8],并结合指标选取的完整性、系统性、可比性、可获得性等原则,综合考虑东北边境地区乡村发展现状,构建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见表1).

1.3.2 指标权重的确立

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的方式进行决策,同时通过专家对不同指标重要性的研判,实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赋权,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9].

表1 乡村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1.3.3 相对发展率指数

相对发展率能够较好地衡量各个子区域在一定研究期内相对于整个研究区的发展速率,即

式中:x2i,x1i分别表示区域i在研究末期和初期的乡村生态文明水平;x2,x1表示整个研究区域在研究末期和前期的乡村生态文明水平;XNich>1表明该地乡村生态文明发展速率高于东北地区边境城市平均发展速率,XNich<1时反之.

2 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乡村生态文明水平评价结果

根据文中所述计算得到东北地区各边境城市乡村生态文明水平评价结果(见表2),以ArcGIS10.2软件为平台,使用自然断点法划分高值区、较高值区、中值区、低值区4个标准,绘制东北地区2013,2016,2019年边境城市乡村生态文明水平空间分异图(见图2).

图2 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乡村生态文明评价结果Fig.2 Evaluation Results of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Cities in Border Areas of Northeast China

2.1 总体生态文明水平评价

2013年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乡村生态文明整体水平为0.44,高值区为丹东市、白山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及伊春市,较高值区为延边州、双鸭山市、黑河市及呼伦贝尔市,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特征;2016年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乡村生态文明整体水平为0.53,且各地市评价得分逐渐拉大,其中高值区为丹东市和黑河市,较高值区为通化市、白山市、延边州、牡丹江市、佳木斯市、伊春市及大兴安岭地区,整体呈现南北高、东西两端低的空间分异特征;2019年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乡村生态文明整体水平为0.61,且各地市评价得分差距继续拉大,其中高值区为丹东市、白山市及延边州,较高值区为牡丹江市和黑河市,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态势.从3个年份变化看,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东部边境城市乡村生态文明水平整体较高,而蒙东边境地区评价得分相对较低.从相对发展速率看,丹东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州、鸡西市、黑河市及兴安盟在研究期内高于平均增速,乡村生态文明水平提升较快;其他城市相对发展速率较慢,乡村生态文明水平相比整个区域而言提升不明显.

2.2 分维度水平评价

为探究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乡村生态文明3项指标在2013,2016,2019年的变化趋势,将表1中指标计算数值进行标准化加权计算,结果见表2,研究乡村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谐、生态环境友好3个指标的变化特征,以深入解读各地区乡村生态文明水平差异的原因.

表2 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乡村生态文明分维度评价结果Tab.2 The Sub-dimension Evaluation Results of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Cities in the Border Areas of Northeast China

从乡村经济发展指标看,边境地区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窗口和节点,边境地区乡村在产业发展上均不同程度地利用自身区位或资源优势,融入边境地区国际贸易或产业分工中,因此贸易体量较大和贸易种类较多的边境城市,其乡村发展边境商贸物流业的机会相对较多.同时,边境地区乡村结合自身地理区位、旅游资源、民族文化等优势,开展边境旅游条件相对便利.研究期内,通化市、黑河市、白山市、延边州、丹东市及牡丹江市乡村经济指标表现较好,其中黑河市的对俄贸易在贸易体量和贸易种类上均占优势,乡村地区承接对俄贸易发展基础较好;延边州地处中俄朝3国交界,其乡村发展商贸物流和旅游业能力较强,同时,延边州自身的朝鲜族特色也是其乡村旅游的优势之一;白山市与通化市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乡村生态旅游和乡村康养医疗产业发展较好;丹东市由于其经济本底较为扎实,乡村旅游资源种类较多,乡村经济实力较强;牡丹江市依托中俄贸易优势、边境旅游和冰雪旅游资源优势,乡村经济发展较好,旅游业支撑作用较强.而大兴安岭地区、鹤岗市及伊春市乡村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不仅因为这些地区整体经济实力较为薄弱,乡村投资明显不足;还因为乡村人口外流严重,乡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虽然拥有口岸优势,但过货功能单一,乡村产业转型动力不足,因此乡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从社会文明和谐指标看,由于国界的屏蔽作用使边境地区地理资本相对匮乏,加之边境地区人员往来以及地区活动在某些时刻较为复杂和敏感,因此相比其他地区,行政因素和政治因素使边境地区乡村的社会发展敏感度和脆弱度均相对较高.伊春市、黑河市、丹东市及牡丹江市2013,2016,2019年乡村社会文明和谐指标评价水平均相对较高,而鸡西市、延边州、兴安盟及白山市2019年评价水平相比2013年提升明显.具体而言,伊春市、白山市近年来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发力,乡村卫生条件和康养医疗保障水平较高;黑河市、丹东市及牡丹江市由于城市整体经济体量占优,向乡村倾斜力度较大,农村居民在文化程度、救济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优势明显;兴安盟近年来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指导下,充分发挥乡村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以旅游业发展带动乡村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有效提升了乡村社会文明水平.鹤岗市乡村社会文明评价水平相对较低,从指标评价结果看,鹤岗市农村居民在卫生、养老、救济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从生态环境友好指标看,东北地区边境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较好,一方面是由于东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特性,自西向东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山脉所环绕,森林、湖泊、湿地、山地景观多样,生物多样性条件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边境地区以农业、轻工业、服务业为主,重工业占比小,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乡村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白山市、丹东市、伊春市乡村环境评价结果较好,延边州、通化市、兴安盟在3个考察阶段内提升较快.其中,白山市、延边州和伊春市自然条件本底较好,生态资源优势明显,在绿化覆盖率、空气优良天数、人均水资源等指标上明显领先;丹东市、通化市和兴安盟近年来逐步加强了生态环境领域的投入与治理,厕所革命取得阶段性成果,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明显提高,化肥施用量大幅减少;鹤岗市乡村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呈下降趋势,环境保护投资力度不够是其主要短板.

3 疫情常态化对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乡村生态文明发展的启示

2019年末暴发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让各国人民付出了沉重代价,尽管准确判定它的历史性长远影响还为时过早,但疫情造成的短期影响以及疫情常态化给社会带来的长期改变,都将对中国乡村未来的生态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10].从中国的抗疫成果看,乡村地区的疫情控制情况远好于城市,这是因为乡村地广人稀、生态环境优渥、物资供应自给自足,充分展现了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乡村地区的强大韧性.结合边境城市乡村自身的优势条件以及前文分析的边境城市乡村在生态文明进程中存在的不足,从乡村经济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生态环境3个角度提出优化策略.

3.1 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边境地区乡村在产业结构上受疫情冲击影响最大的是边境国际贸易和旅游业,受口岸关闭和边境限制等因素影响,许多乡村商贸物流业几乎陷入停滞;另外,延边州、白山市等一些依托邻国低价劳动力从事服装生产、造纸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停工歇业,这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样,疫情之下,以异国风情和民俗体验为特点的边境地区乡村旅游业也遭受严重冲击,乡村的民宿、餐饮、休闲、农家乐等业态几乎全面停摆,使乡村旅游业蒙受了巨大损失.疫情常态化将淘汰一批到乡村高价租用村民房产、合同期短、投资大、负债高的民宿业态,促使乡村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通在线内容,调整经营理念,挖掘民族和文化优势,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除此之外,在一些以边境贸易为重要产业类型的边境乡村,“跨境电商”呈现出了跨越式发展,疫情常态化推动了商贸物流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形成与完善.

3.2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治理能力升级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乡村基层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村级组织灵活地运用村规民约有效遏制了疫情在乡村的蔓延,弥补了一些基层法律法规的空缺,并有效检验了治理能力.通常边境地区乡村少数民族分布较多且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加之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信息相对闭塞等,使其对乡村医疗水平的保障能力、对失业人群的安置能力以及对边境地区治安的管控能力受疫情冲击最敏感.因此,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边境地区乡村应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完善乡村多元治理结构,充分激活乡贤力量;要大力推进乡村社区化建设,集中资金改善乡村社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资源;加大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设立乡村社区卫生所,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实行补贴与安置政策,对因疫情失去主要经济来源的村民,适当给予补贴、灵活引导再就业方向,同时大力倡导乡村人才回流,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3.3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人居环境改善

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乡村生态文明的重要方面.东北地区边境城市大部分乡村由于人口稀疏、自然环境本底优势明显以及边境地区开发限制等因素,生态环境水平整体较高,这不仅为化解新冠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改善乡村人居生活条件和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提供了沃土.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边境城市乡村应继续巩固生态环境优势资源、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提高乡村治污能力,同时要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低碳产业,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 论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东北地区14个边境城市乡村生态文明水平在2013,2016,2019年空间分异特征,并解读了不同地区在不同阶段展现出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同时结合疫情常态化对乡村生态文明进程带来的深刻影响,从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社会文明、乡村生态环境3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1) 从空间分异特征看,2013年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乡村生态文明整体水平为0.44,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特征;2016年整体水平为0.53,呈现南北高、东西两端低的空间分异特征;2019年整体水平为0.61,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态势.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东部边境城市乡村生态文明水平整体较高,而蒙东边境地区评价得分相对较低.在研究期内,丹东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州、鸡西市、黑河市及兴安盟相对发展速率高于平均增速.

2) 丹东市在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指标上均有显著优势,乡村生态文明水平最高;黑河市、牡丹江市乡村生态文明水平较高,且主要优势体现在乡村经济和社会指标上;白山市、延边州、通化市、白山市、伊春市乡村生态文明水平发展空间较大,在不同指标上优势不同;兴安盟和鸡西市乡村生态文明水平提升明显;鹤岗市乡村生态文明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

3) 从优化策略看,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推动旅游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物流等产业提质增效是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边境地区乡村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积极运用互联网平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及促进治理能力升级是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路径,巩固生态环境优势、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低碳经济以及加快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生态环境的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白山市边境地区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日本研究(2023年2期)2023-11-29 12:16:10
求真务实 昂扬向上 和谐共进
——白山市实验小学简介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吉林省白山市通联站
宝藏(2020年9期)2020-10-14 01:37:58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严阵以待
环球时报(2019-09-12)2019-09-12 06:13:36
白山市大气环境质量与污染趋势分析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
越玩越野(2015年2期)2015-08-29 01:05:06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