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雅 颜江云 林惠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泉州,362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与遗传因素、性激素和感染等存在较大的关系,多发于青壮年人群,以15~45岁人群最为常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早期症状以轻度的关节炎、皮疹、隐匿性肾炎和(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为主[1]。随着病程的发展会出现多系统损害,更为严重的是,会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及干燥综合征等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在治疗方面,临床坚持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原则,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比如糖皮质激素、植物提取药物、抗疟药、免疫抑制剂等,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但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无法得到根治,病情极易反复和加重,导致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势必会降低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加重心理压力,继而出现睡眠质量低下的情况。因此,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信心、改善睡眠质量便成为临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亟须解决的问题[3]。为进一步明确积极心理暗示、同理心护理模式联合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护理并比较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观察组中男10例,女43例,年龄15~66岁,平均年龄(35.7±10.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至大专22例,本科及以上14例。对照组中男11例,女42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35.9±10.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至大专21例,本科及以上1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本次入选106例患者均为初次确诊患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患者;2)妊娠期、哺乳期患者;3)并发心脑血管、肾脏、肝脏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4)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患者;5)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4 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包括心理指导、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皮肤护理及环境护理等。观察组接受积极心理暗示、同理心护理模式。相关的护理内容包括:1)积极心理暗示:在患者和家属面前不提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进展和死亡率等话题,多给予患者精神鼓励,帮助其增强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在言语暗示时,与患者积极地交流沟通,让自己的语言显得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另外,对于存在焦虑、抑郁和烦躁的患者要给予特殊的心理干预,取得患者的信任与认可,让其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激励,引导患者进入到自我积极暗示状态。2)同理心护理模式:a.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认真倾听患者的各项诉求,引导患者说出自己对病情的疑惑和感受,与患者开展心与心的交流,特别是要留意患者的表情和动作。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不随意打断患者的讲话,并同时给予患者各种回应。对交流沟通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继而制订后续的护理方案;b.在护理干预过程中积极做好换位思考,学会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对于护理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予以优化、解决,以在实现护理干预的同时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后续护理干预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1.5 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由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包括护理态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操作技巧等。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59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4]。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指标包括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睡眠效率及安眠药使用等7个维度,共计23个项目,满分21分。>7分表明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5]。3)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分值为0~2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负面情绪越严重[6]。4)采用本院自制依从性评估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若患者主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护理,则为完全依从;若患者在他人劝导下可接受治疗、护理,则为不完全依从;若患者完全不接受医护人员的操作,且产生抗拒情绪,则为完全不依从[7]。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 2组患者护理前的PSQI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的PSQI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PSQI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2.3 2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2组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各项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分)
2.4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8.11%,对照组治疗依从性7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渐增多。有些重症患者(除患者有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者外),有时亦可自行缓解。有些患者呈“一过性”发作,经过数月的短暂病程后疾病可完全消失[8]。目前临床还未有根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手段,只能通过选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让多数患者的病情得以改善。长期的临床实践应用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均可以有效避免和延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组织、脏器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有利于提升预后质量[9]。比如目前广泛应用的药物甲泼尼龙、泼尼松,在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机体重要器官受损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0]。
睡眠质量的好坏与人的生命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往往因为长期接受治疗,且需要承受来自自身和社会的压力,极易出现睡眠质量低下的情况[11]。通过总结诸多临床研究成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产生睡眠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环境因素:当患者处于陌生的治疗环境中时睡眠质量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医护人员的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焦虑感。2)心理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反复不定,往往需要患者长期接受治疗,势必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一方面,患者会担心自己的病情发展,另一方面,多数的女性患者因为面部皮疹影响美观而忧心忡忡,继而产生诸多不良情绪,导致失眠。3)药物因素:患者长期接受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因为药物作用,其睡眠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且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进而导致患者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12]。因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给予积极心理暗示和同理心护理干预,可有效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