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增印 李静 郑强 闫平平
(1.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 000065;2.重庆医科大学体育医学学院 重庆 400016)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被称为“瑰宝”。中国武术文化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民族精神,展现着民族气质,是一张美丽而独特的“民族名片”。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示民族自信的当下,来华留学生学习中国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健康,同时也是中国武术进行国际化、全球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课程的开展通常采用“讲解—示范—跟随教师模仿练习—集体练习—分组练习—教师纠错—巩固练习—小组竞赛”等教师口传身教的模式。自针对来华留学生开展“中国武术”课程以来,该课程深受他们的青睐。然而,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包括来华留学生教育在内的各级学校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尤其在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全球范围内疫情却持续扩散,来华留学生无法返华、返校。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下,来华留学生通过在线平台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武术技术教学的特殊性,给“中国武术”线上课程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线上课程的开展同样也促进了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课程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武术”课程是来华留学中国文化类课程之一,通过对武德教育、武术理论与文化、武术基本功、武术动作组合、武术套路等的学习,使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历史、现代武术运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武术礼仪、武术基本功、武术套路等基本要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促进来华留学生的身心健康,满足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武术的好奇心,提高来华留学生体育素养,注重培养来华留学生武术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全面发展来华留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等身体素质。提高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了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激发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武术运动的兴趣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实现“以武载文”,助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学生知华、友华、爱华,为来华留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国内在线授课平台颇多,但由于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对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与来华留学相关管理部门沟通,了解到来华留学生均使用微信且熟悉相关操作,因此,创建微信群,作为与来华留学生沟通的平台。平台搭建后,由来华留学生所在学院管理人员组织选课学生加入课程群。通过与来华留学生沟通各类在线上课平台使用感受,最终确定以腾讯会议为授课平台。由于微信和腾讯会议都没有提交作业的功能,微信对提交视频的大小也有一定要求,因此作业要求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提交。据此,构成以“网络平台(直播)+微信(沟通、指导与反馈)+电子邮件(提交作业)”三者相结合的线上授课模式。
原有“中国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以段位制长拳、初级刀为主要教学内容,对场地空间和器械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动作较快,动作方向及路线变化较多。考虑到来华留学生多为居家练习,练习空间有一定的局限性,更缺少武术器材。因此,重建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注重健康知识、武术礼仪与理论的讲解,提高武术技术水平,增强身体素质为目标,从而形成“理论+武术技能+身体素质”的课程结构。在武术教学内容上,选择太极拳为主要教学内容。太极拳汲取中国传统养生和技击智慧,结合阴阳五行之变化,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动作柔和缓慢、刚柔并进的中国传统拳术,202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来华留学生通过太极拳的习练既能增强其体质,又能修心养性,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促进太极拳的传播、弘扬与发展。
在课程内容确定后,进入课程资料的整合阶段,根据年度教学目标,设计全球疫情防控背景下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线上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料。将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线上课程主要分为运动与健康、武术运动基础理论、武术文化与礼仪、武术技术、身体素质5个部分,吸取国内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武术课程的授课经验,结合居家练习的实际情况,制作PPT 课件、自制教学视频、收集相关网络短视频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工作(见表1)。
表1 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线上课程构建
线上课程课件的制作图文并茂,并结合自制及网络短视频,使呈现方式更为直观、清晰、丰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理论部分主要由运动与健康、武术运动基础理论及武术文化与礼仪三部分组成。运动与健康部分使来华留学生了解运动对健康的作用、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运动安全与运动损伤防护等知识。武术运动基础理论部分,使学生理解武术运动的发展、竞赛、鉴赏、自主练习方法等知识,激发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武术”课程的兴趣。武术文化与礼仪部分使来华留学生理解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武德的培养,掌握武术礼仪——抱拳礼动作及文化内涵,使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武术的理解,既要“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
视频的选择上以自制视频为主,以网络视频为辅。其中,武术礼仪(抱拳礼)、武术技术、准备活动及拉伸和部分身体素质练习采用自制视频,直播和视频中的示范统一,使来华留学生更易于掌握,并且能更好地提升师生认知感和课堂的情景感。部分热身活动及身体素质练习采用网络短视频,如朱为模院士团队创编的抗疫保健操、HIIT、Zumba、Keep有氧操等,课程内容多元化,使来华留学生每次的身体素质练习都有所不同,每次练习都充满新鲜感和挑战性,进而促进来华留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从而享受运动,增强身心健康。
武术技术动作视频的录制采用正面、背面、侧面及镜面等多角度示范,同时将动作进行分解及完整的录制,如野马分鬃技术动作,先录制原地手上动作,再录制步法,最后录制完整技术动作。并将视频进行后期处理,加入中英文字幕及简明的动作要领,使来华留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动作技术,也利于其课下的复习与巩固。
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线上课程授课教师与学生主要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直播及课后辅导,实现课程的教与学,教学内容的重建、呈现、教学与学习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与传统的线下课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课程主要依托腾讯会议为线上教学平台,课前教师把会议信息及登陆方式发放在微信群中,并提醒学生准时进入平台上课。线上课程仍采用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部分(见表2)。针对线上课程的局限性,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删减与拓展。
表2 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线上课程授课模式
来华留学生基本没有习练武术的经历,对于线上教学来说更加困难,因此教学模式的选择尤为重要。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线上课程采取以“口述与实操并举”的直播模式。首先,通过PPT 课件,讲解要学动作的名称及要领。其次,让学生观看提前录制好的不同示范面的技术动作视频,教师伴随视频进行讲解。再次,教师在直播中进行“实操”示范,从完整动作、分解动作、重难点动作、易犯错误动作等方面进行技术动作示范。最后,进行完整—分解—完整动作教学,教师领做,学生模仿练习。
线上教学师生面对屏幕,教学临场感缺失,教师很难实现面对面教学中的交流与指导,易造成指导与反馈滞后,本体感欠缺。因此,在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线上课程中增加了纠错与评价次数,在课的开始部分,对上节课学生提交的练习视频中易犯错误进行统计,并将正误动作进行截取,让来华留学生以教师或者裁判的角度对武术技术动作进行正误判定,既能吸引来华留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课堂积极性,又能使来华留学生更好地辨别动作的正误,进而促进其技术动作的掌握。随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对易犯错误技术动作进行再分析和示范。在课程的基本部分,教授新动作时注重易犯错误的讲解,并进行“现场”的示范,从源头上预防。在课的结束部分,通过查阅学生练习的情况,对共性错误进行“现场”讲解与示范,帮助来华留学生纠正武术技术动作偏差,解决问题疑惑。给予学生练习方法的指导,并将动作视频发送到微信群中,使来华留学生既能随时随地、反复多次地观看视频,亦可在练习中对动作技术的细节通过暂停、慢放、回放等进行课下的复习及巩固。
身体素质的练习充分考虑来华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徒手完成,或能有其他物品可为替代的身体素质练习。每节课进行15~20min的身体素质练习,以直播和跟随视频练习两种形式进行。因疫情原因,来华留学生参与运动较少,身体素质难免有所影响,因此,在练习前询问其身体近况,讲解练习安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进行练习,量力而行,如有呼吸困难等身体不适情况,可降低运动强度或者中断练习。锻炼内容以热身运动—基本运动—放松运动三部分构成,方式多样性,运动强度循序渐进,练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本节课总结时,学生边听边进行静态拉伸。
线上课程缺乏有效的实时互动,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将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本课程一周一次,为使来华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武术技术动作,坚持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及身心健康,每次课程后针对教学重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参考教师发送的学习资料进行课后练习。课后作业以复习所学武术技术动作+身体素质练习为主要内容,并要求学生在练习中进行录像,并在下次上课前发送到教师邮箱中,在练习中遇到任何的问题和困难,学生都可以通过微信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及指导。
教师根据来华留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困难以及上传练习成果视频,通过微信群借助讲解、图片、视频、再示范等手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动作进行一对一的纠正及指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效果,而且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对学生提交的练习成果进行总结及分析,对普遍犯错率较高的动作在下次课中进行再次讲解与练习,通过PPT 课件将正误动作进行图片、视频的对比,截取易犯错误,进行正误动作分析探讨,让学生一目了然,更好地把握动作的规格。
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课程的技术动作环环相扣,每次课都会将前面所学与新学技术动作进行连接性练习,而线上课程来华留学生均会提交练习视频,因此能较好地记录学习过程,使来华留学生直观感受到自己的学习过程,看到自己的进步及练习效果,感受到进步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进而激发来华留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及兴趣。
课程考核是一门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鉴于全球疫情防控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未返校以及线上教学的特殊情况,“中国武术”线上课程考核的比例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过程性评价的比例,减少了期末考试的评价比例。期末考试以本学期主要教学内容二十四式太极拳整套动作为考试内容,由于时差、网络等因素,将期末考试视频提交时间设置为最后一次课后48h内提交到教师的电子邮箱中。
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线上课程由考勤(20%)+平时作业(40%)+期末考核(40%)三部分构成,既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又注重学习效果评价,所考内容难度程度适中,通过最终考试成绩分析,能较好地反映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线上课程的学习效果,实现线上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
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线上课程的实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使来华留学生置身于家中,仍能“时时可学、处处可学”,达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线上课程对来华留学生教学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线上课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与挑战,缺乏更多的师生及生生交流,武术动作学习和练习缺少“手把手”地指导和纠错,教育是有温度的,师生天各一方“隔空互动”,虽然在一定限度上拉近了师生之间的物理距离,但增加了二者间的心理距离。通过课程考核可知,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武术技术动作的规格、动作路线、演练水平等的掌握效果不够理想,与传统线下课程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武术”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线下教学无法被取代,而线上课程同样也有其价值,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全球疫情防控背景下开设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线上课程存在应急与被动之感,但同时也加速了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线上课程的发展进程,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教育教学模式将成为必然趋势。
在全球疫情防控背景下,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线上课程的开展达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同时也为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课程带来了新的启示,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以技能演练,内外兼修的“中国武术”课程来讲,言传身教的线下课程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线上课程对于来华留学生课后武术技术动作的预习、复习及武术理论知识的拓展有较大的价值。疫情终将过去,构建以线下课程为主,线上课程为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模式,能更好地促进来华留学生“中国武术”课程的发展,进而实现“以武载文”助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