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环境的城市公共艺术研究

2022-07-05 05:33刘辉张杰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文环境人文情怀

刘辉 张杰

摘 要: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设计和规划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占据城市空间的要素之一。城市公共艺术是能够代表城市形象、体现城市人文精神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观察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已经从简单的具象化雕塑发展到了多元化的公共艺术设计,从单纯发挥使用功能的市政公共设施发展到了具备空间、形式美和使用功能多重特性的城市设计。而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如何在城市公共设计工作中既发挥城市公共设计基本职能又能够体现人文情怀,成为城市艺术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当前,城市艺术设计已经逐渐发展为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与研究,在研究工作中,将城市生态、人文环境、人类心理等多个学科综合起来,以实现城市公共艺术与人文环境内涵的高度融合。通过分析城市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就人文环境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不断推动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实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人文环境;城市公共艺术;人文情怀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元素融入家具设计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G202171)、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学规划一般项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项目化教学应用研究”(JG201743)研究成果。

人文主要是指在一定社会系统内部和外部发展变化的文化,这些文化的发展变化,包括了城市人群的发展观念、人们的信仰和外部环境认知等。人文环境是隐藏在社会本体中一种摸不着、看不到的环境体系,可以说,人文环境留存在每一个人心中。而城市公共艺术是构建城市景观环境和城市空间的重要部分,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形态、尺寸、材料以及色彩搭配等因素,都会给城市环境带来视觉方面的变化,同时也是能够体现城市人文环境的重要内容。这些构成城市公共艺术的相关设计要素,不仅可以展现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美观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可以对城市环境的构建带来积极的影响。当前,我国城市环境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园林景观、公共建筑、具有城市代表性的雕像、行为表演艺术等。而随着社会发展形态的转变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提升,当前,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正在逐渐走向繁荣。

一、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概述

(一)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含义

所谓人类公共环境,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群体的公共活动空间,在这一活动空间中,城市地形地貌、城市人群、城市文化气息、城市生态构建和气候条件等多种构成要素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为了更好地创设城市公共环境,人们逐渐学会从美观和艺术性的角度对城市环境进行设计,旨在不断优化生存环境,为自身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城市中才出现了大量的公共艺术。由此可见,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条件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可以说,城市公共艺术的理念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深入,以及其文化价值的影响,是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政治体系逐渐健全以及国家城市化进程推动作用下最终产生的必然结果。

(二)城市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

城市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其规模和表现形态各不相同。公共艺术可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对事件发展过程的记录,具有体现地方特色的物质性和娱乐性特征,同时也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情感宣泄。此外,城市公共艺术也可以表现为城市街道中的不同公共装饰设计。但是无论城市公共艺术通过怎样的形式展现出来,其必然会与人们的心灵之间打通情感认知的渠道,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可以通过引导,让观赏者产生与创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想要创作出优秀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设计者需要在规定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具体的表现形式注入情感灵魂。可以说,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不仅需要人们对作品进行观赏,同时,在观赏的过程中还要使观者产生与创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通过增强自身的参与感和对于艺术作品的认知,加强与创作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1]。而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其在创作城市公共艺术作品方面经验丰富,如果创作者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实现对空间要素的重新应用和艺术作品造型的创新,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就能体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艺术造型和思想感情。

可以说,一件具备生命力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首先,这件艺术作品所在的空间和場所必须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这也就是艺术行为在空间环境设计中的体现。设计人员可以在空间环境中融入艺术的虚实性,无论是在城市的街道还是广场和公园,都应该将艺术行为充分地融入不同的空间形式中,利用不同空间形式的特征,完成具有独特性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并且,设计人员还要能借助不同的城市地理条件,充分地展现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空间结构和思想感情。因此,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强调的主要是人文思想和城市空间环境之间的联系性,城市空间不仅为城市人文思想的展现提供了创作的空间,同时也是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创作的基本要素之一[2]。

二、城市公共艺术与人文环境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

城市公共艺术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城市内部蕴含的人文情怀和城市品牌特色。我国的每一个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都已经具备了自身独特的魅力体系,并且具备了城市核心精神价值。如果说采用经济指标参数能够充分地衡量出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那么城市品牌的打造和辨识度就是城市魅力和人文精神的充分表现。例如,我国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除此之外,城市公共艺术还能够体现出城市内部的文化凝聚力。例如,我国南北方文化差异巨大,北方文化本身就具有沉稳厚重的特征,北方文化的体现形式与南方文化大不相同。与此同时,不同的公共艺术还可以体现出城市文化推广和发展对于本地游客或外地游客的吸引力[3]。例如,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能够带动区域旅游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当地第三产业经济的增长,带动当地市场消费等。由此可见,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城市人文环境和文化的吸引力。城市公共艺术可以通过打造品牌特色、提升文化凝聚力、发展文化吸引力这三个方面实现对整个城市精神文化内涵的诠释。由此可见,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人文环境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同时,城市公共艺术还能够快速提升城市的认知度和魅力,帮助城市提升在视觉和空间方面的美感认知。

例如,当一位游客想去南京,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条件已经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等多种资源获得,这位游客隔着网络通过判断经济条件,可得知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4]。当游客真正去到南京这一城市时,最先映入眼帘的可能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如鼓楼、夫子庙等,这些地标性建筑也成为游客从视觉上感知南京的首要判断标准。因此,游客在对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认可后,在观看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时,还会对南京的人文景观产生好感。由此可见,城市本身的认知度、城市品牌魅力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内在关联,可以将一些建筑公共艺术统称为视觉艺术。通过这些视觉艺术的体现,能够实现对公共艺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更加充分地展现城市发展的内在魅力。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而公共艺术是展现城市内在文化和传播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公共艺术的出现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的物质文明表现力,同时,还能够满足人们对未来美好愿景的精神需求[5]。因此,优秀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不仅需要创作者通过空间方面的改造,体现出空间的美观性,同时还需要创作者通过将城市人文情怀渗透在内,体现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人文价值。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中,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空间性艺术形式,同时也是精神价值和美学的体现。可以说,城市公共艺术可以是城市人们精神文化的可视化状态,同时,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也可以实现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应用。因此,城市公共艺术会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城市活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不仅要实现空间方面的文化关联,同时,还应该展现艺术方面的创造力以及与公众感官之间的互动性。城市公共艺术本身就处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之中,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城市公共艺术会直接对城市公众造成一定的视觉影响和空间影响。因此,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不仅是一种空间方面的美学,同时,还应该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体现出城市发展的人文环境和美感要求[6]。

三、人文环境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展现方式

(一)设计者应具备文化自觉意识

具备人文情怀有助于实现现代人类与历史空间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而通过在城市公共艺术中融合历史文化元素,能够实现对城市发展历史的空间艺术表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和空间艺术表现形式与设计者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性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设计者只有具备文化主动和文化自觉的意识,才能够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展现出城市文化内涵,而设计者意识方面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主动性也可以理解为设计者对于城市发展文化的自觉依赖,这种文化自觉性可以在设计者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工作中得以展现。如果设计者能够将文化自觉意识融入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工作中,就能够在空间设计中实现对城市文脉的延续,同时,还能够体现出城市空间设计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联性[7]。

例如,在南京汉中门广场设计中,设计人员就实现了对城市文化理念和空间设计思想的高度融合和充分认知。汉中门广场的建设本身就是参照了南唐的基础建设,并且其中又融入了明代初期的城门样式。整个广场的建设,不仅仅体现了南京历史发展的缩影,同时还是一件具有空间美学意义的艺术作品。在进行广场环境设计时,通过石鼓凳和纪事石碑等艺术品的设计,充分展现了广场空间与人文环境的艺术融合性。

(二)重视对特殊人群的设计关怀

在城市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城市空间环境,同时,设计者还应该考虑到特殊人群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实用性需求。传统的城市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中,常常会忽视一些弱势群体,例如,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并没有考虑到残障人士、老年群体和儿童群体的人文情怀和消费心理。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以及中国人文精神的发展,设计者更应该考虑一些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和消费心理,使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能够展现出社会人文关怀[8]。

例如,世界设计联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了整体设计的服务理念,该理念中明确指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具有为城市中每一个人的利益改善环境的义务。因此,设计师应该将服务理念和人文环境理念与空间设计相结合,让社会弱势群体也能够感受到城市的人文关怀和温暖[9]。

(三)提高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文化渗透力

通过多元化和更加宽广的设计视野,能够体现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对于城市人群的精神关怀。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倡导下,单纯依靠经济和技术并不能造就更加和谐的社会,实现文化的延续才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最有价值的工作。因此,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尊重城市民族文化和地域发展特征,促使城市的传统文化、地域特征与创新性的艺术设计形式相互融合,使城市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能夠在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设计中得以传承[10]。

四、结语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不单纯是艺术美感和空间艺术的结合,同时,还应该在艺术设计中体现出人文情怀。因此,设计者在设计工作中更应该了解城市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底蕴,考虑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对城市不同公众群体的应用价值,在城市公共艺术中展现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卢正昕.数字化时代下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研究[J].艺海,2018(1):88-89.

[2]赵新宇.论当代艺术视野下的城市文脉传承[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4):59-60.

[3]杨晓雨.生态艺术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J].公共艺术,2020(2):88-95.

[4]孔颖.浅谈与艺术共生的城市公共空间[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10):47-49.

[5]王岩.环境美学视域下城市公共艺术的文化塑造[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5):53-55.

[6]李明炅.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公共艺术设计研究[J].戏剧之家,2017(19):130.

[7]刘雪丹.城市特色文化背景下的公共艺术研究:以浙江桐乡为例[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5(5):91-93.

[8]何小青,罗曼.重塑魅力嘉定:上海嘉定新城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研究[J].设计,2015(13):119-122.

[9]唐晔,王艺蒙.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公共艺术研究综述[J].建筑与文化,2021(7):170-172.

[10]张建颖.艺术设计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探究:以重庆市渝中区铁板巷街道光艺术设计为例[J].灯与照明,2021(3):32-35.

作者简介:

刘辉,硕士,黑龙江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包装、印刷。

张杰,博士,黑龙江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人文环境人文情怀
“亲和”:教育根本的回归
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创设及其对幼儿社会性的影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民间音乐的影响
立足听读说写,渗透人文情怀
“胡杨精神”与塔里木大学人文情怀教育
河阳山歌文化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