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理论视域下长三角苏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思考

2022-07-05 05:33贺丹蒋志英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

贺丹 蒋志英

摘 要:近年来中央连续发布以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文件,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持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苏南地区,一个个美丽乡村示范项目正在实施,一个个未来乡村美好场景正在营造。场景理论为美丽乡村建设与价值生成提供了思考及探索的支撑框架,用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三大维度,对长三角苏南地区乡村进行分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提供可参考的新思路。

关键词:场景理论;美丽乡村建设;在地文化;乡村场景营造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乡村环境‘微更新’策略研究”(2021SJA129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教师企业实践锻炼项目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在农村。其中,长三角苏南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各地纷纷以提升特色生态产业、发展特色旅游为依托,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培育出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本文将以新芝加哥学派的场景理论为助力,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提供新的思考路径,从遵循村庄文化传承、尊重农民家园情感、遵循自然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通过兼具真实性和戏剧性的乡村场景营造,激发都市人前往乡村疗养和消费的欲望,增强年轻人回乡工作和生活的动力、青少年走进乡村学习和游玩的吸引力,打造宜养、宜业、宜游、宜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农村。

一、场景理论简析

(一)场景是一种多维复杂体,是蕴含特定符号意义的各种舒适物设施的组合

场景来源于文化社会学中“场景”的概念,指群体对特定活动的共同兴趣或特定地点的典型特质,以及某个地点的美学意义。新芝加哥學派的特里·克拉克等学者将场景定义为一定区域内蕴含特点符号意义的城市舒适设施组合。在此概念中,城市舒适设施不仅是物质概念,它与消费有关,通常是指使用或享受相关商品和服务时所带来的愉悦[1]。场景理论以文化意涵为着眼点,以舒适设施组合为载体,以空间体验为表现形式,形成对人的吸引,改变人的看法、影响人的行为、定义社会生活,为美丽乡村建设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长三角苏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语境下的场景理论

就长三角苏南地区乡村建设来看,为了思考场景理论如何影响其发展,我们可以想象几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位于苏州太湖之滨的柳舍村,这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舍。春天,村民围坐在村庄入口的大树下,边聊天边择马兰头。他们身后的非遗体验馆里,传出小朋友们的嬉笑声,苏绣、泥塑、传统服饰等传统手工技艺在此展示。游船码头边,身着户外运动服的年轻人在经营自己的咖啡店;身穿中式布褂的中年人在茶室里泡茶,咖啡香、茶香、点心的味道飘在空气中,游客沿河而坐,宁静舒适。

第二个场景,位于常州市西夏墅镇东南方向的东南村,这是个保持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典型村落。秋天傍晚,2000多亩的稻田金黄,微风吹动,稻浪起伏,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香气。田间地头,孩子们三五成群在观察着沉甸甸的稻穗,大人们拿着手机拍下了丰收的美景;稻田深处,藏着一座白墙黛瓦的稻乡民宿,十多位来自美学、民宿、文创、规划设计等领域的乡建者围坐在长桌前,参加“稻田相会”为主题的沙龙活动,他们相聚于此,分享彼此的乡村创业故事,畅谈各自的乡村发展梦想。

第三个场景,位于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核心地带的桃源村,早晨江南水乡的薄雾还未散去,一位老太太寻了处向阳地,卖起了刚从自家田里摘下的蔬菜和白兰花;几位阿姨在对面的摊位上,赶制端午要吃的粽子;街角的民宿里,老板笑意盈盈端上了清甜软糯的桃胶莲子羹,住客们赞不绝口;百米开外的果园,阳山水蜜桃熟了,来自周边的游客体验着采摘的乐趣,孩子忍不住吃了起来,甜蜜的桃汁弄脏了衣领,快递点的快递小哥忙着打包、发货。

基于以上的想象,乡村建设语境下的场景是指乡村生活休闲设施和各类由村民及走进村庄的人所组织活动的不同组合,它包含了物质层面上的空间要素,也包括精神层面上的美学趣味、体验活动及消费等要素。这些场景包含了不同的舒适物设施和空间体验活动,每个场景中都蕴含了当地村落特有的文化意涵;非遗体验馆、游船码头、咖啡馆、茶室、民宿、集市、果园,这些舒适设施组合刺激了每种场景的形成;同时空间体验活动通过对各种舒适物设施的有效使用而得到促进,这些场景赋予了乡村生活以意义、体验和情感的共鸣。

二、场景理论视域下长三角苏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

“十四五”期间,江苏农业农村发展将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和国家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将艺术系统与乡村发展充分融合,通过乡村文化梳理,进一步推动创新性发展。长三角苏南地区的乡村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青山绿水、如画田园、自然生态”的美丽乡村在苏南地区遍地开花,有着良好的建设基础;同时,江苏政府出台实施了《江苏省“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等专项规划要求。在此背景下,苏南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可以以场景理论为指导、场景营造为助力,来进一步促进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一)场景理论为长三角苏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与价值生成搭建了分析框架

根据特里·克拉克的场景理论,美丽乡村不是场所、地点等单一物理概念,而是包含了人、场所、活动三要素,并且要素相互联系的场景[2]。场景强调了人们在物理空间中的美学体验和消费实践,本质是作为由文化、价值观形成外化符号的社会空间以及影响个体行为的社会事实,也反映、塑造人们在文化空间中的行为[3]。场景理论为长三角苏南地区美丽乡村的建设与价值生成搭建了分析框架,真实性、戏剧性和合法性三个维度是场景分析评价的重要维度。

真实性是指人们在场景营造中扎根本土构建出独特的在地文化,是当地真实存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地文化往往通过可视化的文化符号呈现,以当地自然景观、建筑形态、舒适物设施组合等实体为依托,形成地域文化的象征与标识,引发新老村民的归属感,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戏剧性是指在场景营造中,人群、舒适物组合与地域文化实现互动,通过体验活动,培养出各种精神,表达出对美的认识。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而言,戏剧性可通过艺术赋能场景营造,根据传承文化设计活动,让村民在活动互动中加深对当地乡土文化内涵的理解;消费者在活动交互中能更好地感知场景内的文化符号,提升消费意愿;新村民在活动中加强归属感。

合法性是指在场景中对在地文化与美学的认同和肯定。传统将人们与过去相联系,对美丽乡村建设而言,通过场景营造、互动体验,促使村民和消费者认同并信服当地村庄的在地文化。村民在场景营造中的积极性与内生动力、消费者在体验活动的认可、新老村民的互动交流,都能增强合法性的认同感。

常州市西夏墅镇东南村气候湿润,水土肥沃,具有典型的苏南乡村特点。以下将以东南村为例,从真实性、戏剧性和合法性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及探索。

(二)扎根本土、与场地共生,实现真实性

东南村水脉相连,村庄沿着河道展开,以河道、草地、稻田为自然边界,其辖区面积3.72平方公里[4]。近年来,东南村成立了稻米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实现了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生态文明发展。稻田是该村的独特场景,稻田公园和水稻基地、高端民宿、古宅生活文化设施共同构建,打造出独特的在地文化。稻田咖啡厅、稻田民宿、稻田画、东南观景塔、东南村集市、小菜园等,这些舒适物组合共同构建出具有水乡韵味的场景,这些舒适物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与美好生活需求精准匹配,让村民、消费者等明确感受到在地文化的真实性。

其中,稻田理想民宿成为“网红”建筑,消费者争相前往打卡。稻田理想民宿以点及面地展示出苏南美丽乡村在地文化的真实性。民宿的三进院落隐匿在金色稻浪里,其方正的格局、飘逸的屋檐产生了一份陶渊明笔下“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的美好氛围,同时文化设施构成半公共的活动场所,为在地文化的展示、互动交流提供了空間,体现出的生活美学于消费者而言则代表了江南美丽乡村的气质。消费者还会将美学体验延伸到整个稻田场景中,在感官、情感和精神三个层面获得场景体验。

(三)艺术介入、体验行为,还原戏剧性

在场景理论下,场景代表了一个有价值观维度的消费场所,场景对于消费行为有着独特的刺激和引导作用,而消费是指一种能够给人们带来内心愉悦体验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行为,如欣赏美景、品尝美食、生活体验等[5]。稻田理想民宿及周边舒适物组合作为在地文化真实性的场景营造,把消费者从建筑、环境景观产生的审美体验逐步引导到活动交互中去。东南村引入音乐、艺术、文学等多种艺术形态,充分还原出场景的戏剧性,如以农耕为主题,举办了稻田理想丰收季;以“稻田里的故事”为主题,邀请学者、艺术家,开展圆桌故事会;以艺术为引领,发挥村委组织力量,联合高校,举办以“无界”为主题的稻田时装走秀活动;借助文化设施,举办创业创新座谈会等。因地制宜的艺术赋能与多样性活动的介入,使生活创新成为在地文化的新内涵;围绕本土生活方式而展开的活动,创新还原了在地文化,增强了新老村民的认同感,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前往乡村体验生活,吸引艺术家、创新创业者走进乡村、留在乡村、服务乡村。

(四)村民信服、消费者认同,增强合法性

美丽乡村的场景营造,除了由舒适物组合构建出场景空间外,还能通过艺术介入、体验互动增强人群的情感共鸣,让身在其中的人感受到传统、在地文化与我们过去的关系,从而相信该场景的合理性和可传承性。东南村的活动互动构建出具有典型性特征的稻田文化,这些活动除了村委进行统筹规划及经营管理外,也吸引了民资投入、创新创意群体加入,许多村民也直接或间接参与进来。村民空置房屋被收购整合,改造为民宿;农村闲散土地被盘活,变身为精美小菜园,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再利用。住宿、餐饮、活动策划、管理等岗位需求,满足村民的就业需求,拓展农民的收入途径。村民的信服与广泛参与,增加了合法性。反之,对消费者而言,村民的认可对在地文化的合法性具有强烈的说服力,甚至消费者也会因为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转变为新村民,以新村民的身份参与咖啡馆、书店、民宿、创意创业产业中去。

三、结语

场景理论为美丽乡村建设与价值生成提供了思考及探索的支撑框架,在地文化的构建是基础,村庄生活与村民社群是消费者体验田园生活的依据,真实性与戏剧性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合法性认同是场景营造的关键思路。苏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思考:第一,苏南地处我国东南,气候湿润,河道水系密集,构成江南水乡乡村独特的传统风貌[6]。在构建场景中,依托自然景观、建筑、文化设施构成可视化形象,开展契合当地文化的消费活动,突出“小桥流水人家”“稻花香里说丰年”“鱼米之乡”等地域场景,明确场景真实性。第二,尊重当地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及乡村生活形态,将水乡生活方式与美学特征结合起来,丰富消费者的文化体验,通过艺术介入、体验活动实现场景互动,还原场景文化戏剧性。第三,可立足本地生态资源优势,定位发展方向,激发具有在地特征的文化消费活力,此举将得到村民及村委的高度认可及消费者的认同,从而增强场景文化合法性。

参考文献:

[1]西尔,克拉克.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M].祁述裕,吴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24.

[2]陈舒萍.场景视域下文化旅游社区模式构建:以阿那亚文旅社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04.

[3]臧航达,寇垠.文化场景理论视域下公共图书馆空间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2):24-29.

[4]西夏墅东南村:传统水稻种植的“新花样”[EB/OL].[2022-03-

15].http://www.changzhou.gov.cn/ns_news/626153058130734.

[5]徐晓林,赵铁,克拉克.场景理论:区域发展文化动力的探索及启示[J].国外社会学,2012(3):103.

[6]肖振宇,张玉梅,肖立新,等.基于地域特色的苏南乡村文化景观营造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5(1):37.

作者简介:

贺丹,硕士,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蒋志英,硕士,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整治现状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整治现状探析
“旅游+扶贫”视角下促进保定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
农村产业融合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困境分析
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模式分析
浅析林业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土地增减挂钩与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机制的构建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农村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