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实现

2022-07-05 00:25陈双朱宪花李栋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14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理论

陈双 朱宪花 李栋

摘要:本方案以墨子“三知”教育理论为指导,立足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从教学全过程出发,通过制定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标准,精选传统文化育人元素,灵活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遵循墨子“量力性”实施原则,推动课程文化育人实践内化,探索总结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为进一步推进落实高职课程的文化育人功能提供范例。

关键词:“三知”理论;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4-0157-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累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儿女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能够彰显中华民族独有的特征与气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但是现阶段,由于优秀传统文化代际传递弱化、西方文化渗透等影响,工科高职院校重专业轻人文、重实用轻精神的教学倾向显现。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对高职教育的定位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较高层次的类型教育,高职院校同样肩负着传承文化、传播文化的责任,理应承担起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使命,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在弘扬中创造性转化。因此,探讨如何在高职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健全学生人文品格,在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文化育人功能缺失现状及原因

高职教育教学实践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曾占主导地位,导致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重技能培养轻全面育人的现象。新时代在呼唤高职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担当新的育人使命,高职院校除了教学、培训外,还负有文化传承的光荣责任,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样担负着文化育人的使命。目前,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依然是训练技能为主,文化育人功能弱化甚至缺位,通过调查研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从教学依据来说,无论是校企合作类教材还是教师开发教材,长期以来都忽视了文化素材资源,只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造成教学内容缺少中国文化元素。其次,从教学主力军来说,教师本人的文化育人意识与文化育人能力均远远不够,重能力轻育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再次,从教学主战场来说,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教学方法较为传统,难以抓住新时代高职学生特点,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精神,也就难以深挖课程背后的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精益求精、天人合一等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1]。

2 “三知”理论视角下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

墨子是开创我国职业教育的鼻祖,其教育思想蕴含着职业教育的理念,他在《墨子·经说上》中提出:“知,闻、说、亲。”即把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分为三种:亲知、闻知、说知。其中,亲知是指通过亲身观察实践的方式完成学习;闻知是指通过听人讲解或看人操作有所默会;说知是指由推理、辩论得来的知识。“三知”理论抓住了职业教育的特点,重视实践先行,强调理论跟进与创新,这种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论,既合理地优化了教学路径与形式,保证专业技能的习得,又能通过说知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对习得知识进一步梳理归纳,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本文根据三知理论的基本路径和方法,立足于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文化育人实践,提出了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实施方案。

2.1 精选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标准

通过调研,深入把握企业岗位需求,确定总体培养目标与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精心序化重构知识点,提炼出项目载体,通过拆解一台计算机(认知配件)和组装与维护计算机两个项目实现知识点与技能点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深入文化典籍,梳理技术技能技巧方面能够出神入化的優秀案例,通过深入挖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蕴涵的传统文化教育元素,精心选取与课程内容有密切基因关系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标准,最终形成三条脉络主线,分别关于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及创新精神。

1)工匠精神的传承脉络

《庄子·养生主》记载了“庖丁解牛”“郢人运斤”的故事,魏源认为“技进乎道”,即技术熟练到一定程度就可把握规律,这是对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考工记》《汜胜之书》《齐民要术》《营造法式》《天工开物》等典籍中记载了一大批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鲁班、毕昇、李冰、蔡伦等均是以工匠精神成就事业的典范与标杆。通过在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中融入这条文化主线,渗透式地为学生营造“制器”与“育人”“技能”与“人文”并重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埋下哲学思维的种子,培养学生道法自然、一通百通的思想与意识,达到“渔”“鱼”并获的效果。

2)劳动精神的传承脉络

习近平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这和我国古圣先贤的思想如出一辙:《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诗经》记录了西周先民的日常生活“夙兴夜寐,洒扫庭内”。陶渊明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朱子家训》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的训语,对学生在组装过程中养成整洁、条理的习惯尤为借鉴意义,其他古代优良家风中,也有如“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勤劳乃逸乐之基也”等的劝诫。这些资料代表了我国古代智者对劳动价值的认可、崇尚与劝诫践行[2-3]。

3)齐鲁工匠的创新发明脉络

山东名人墨子、鲁班、诸葛亮、奚仲等人发明创造的故事,体现了大国工匠技术技能的辉煌历史,他们流传给后世的,不单单是工具和百工技巧这么简单,更宝贵的是给后世留下了闪耀着光辉的墨家思想以及渗入血液的“工匠精神”。而大国的崛起,尤其在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那种敢于发明创造的开先精神与对品质的忘我追求。这些优质丰富的本土资源理应被高度重视,本方案积极响应山东职教高地建设需求,深化内涵式融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齐鲁工匠意识、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大力践行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水平[4]。

2.2 科学组织教学形式,注重因材施教

教学形式都是相对的,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结合教学任务展开教学。例如,在“组装计算机”的教学中,采取小组活动形式,注重墨子量力性原则,根据不同学生差异化的知识背景、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进行合理分组,使学生在技能习得过程中养成沟通互助的良好习惯。基于学生文化情怀的培养及积极探索的精神,采用全班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短视频,引导学生在“排除故障”教学任务中勤于动手且勤于思考,要在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事迹里激发内动力,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当学生的学习进展到“设计装机方案”阶段,适当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适度的翻转课堂,组织学生把课下的资料搜集整理与科技市场的调研报告转化为课堂的方案展示,完成“亲知”到“说知”的转化。在“维护计算机”环节,联合系团委,为学生开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帮助村镇家庭清洁与维护计算机,使学生在助人为乐的劳动中达到锻炼本领服务社会的目的。

2.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促进文化品德内化

墨子认为,与不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不外乎“三知”,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在课程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游刃有余”的出处,引出“庖丁解牛”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闻知”练习的重要性,并在接下来的“拆解计算机”任务教学中,激发学生以“庖丁”为榜样动手“解机”的实践兴趣,用善于观察、巧于训练的“亲知”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在“组装硬件”任务教学中,鼓励装机又好又快的学生总结陈述自己的装机经验,用“说知”的方式,使学生能较好地梳理步骤、推理知识,更好地掌握装机的一般性原则;在介绍故障排除时,采用直观法,通过设置的故障点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原因,再进一步通过实践法,最终完成故障点的排除,在此过程中,注重引导与启发,并就问题适度引发讨论,使学生在“亲知”“闻知”“说知”的过程中,内化细心、耐心、精益求精的品格培养[5-6]。

2.4 多维评价教学效果,注重文化育人导向

评价不能只看学习成绩,应该多维度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尤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类实践性强的课程,更应将过程性评估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遵循墨子“合其志功而观焉”的理念,立足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与育人目标的达成度,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注重课堂表现与学生实际成绩,发展性评价则重在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现阶段的表现,比如学生如果在实践项目中因一个错误已经深刻认识到要细心、耐心、精心、用心,并主动反复训练攻关,教师可因其将来可以预见的良好工作实绩适度上调评价,不因“功”废“志”;比如,在“组装硬件”“安装软件”等教学任务实施中,每个任务都会通过教师评价与小组互评来现场评定成绩。此外,于课程开课前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学生的计算应用水平、品格修养和传统文化素养作出判断,课程结束后再次进行测验和问卷调查评定这三个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并将两者进行对比。要特别注重文化育人的导向作用,在每个任务的实践心得中,要求学生从名人名匠精神与传统文化典故两个方面记录学到了什么。在课程进行期间,注重点评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的进步,结合实训室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文化型实训氛围,观测评估学生该方面的成长。

3 方案实施效果

方案经过一学期的实施,学生的精神风貌为之一变,学习兴趣显著增强,人文素养普遍提升,对第二课堂与社团产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其中J19012班丁兆龙、J20015班郭昊获得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一等奖(全国第1名);J21011班刘一霖、于佳朋获得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信息产业新技术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维修工)一等奖(全国第4名);受“说知”理念启发的团队成员张宗霞于J20001班发起课堂革命“三分钟演说”,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们锻炼了表达能力,增加了阅读量,提高了认知能力,用经典书籍、电影滋润了学生们的心灵,使学生收获了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记录已于2021年结集成册,极大地鼓舞了学生。

团队的凝聚力与教改能力也显著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陈双主持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改革,于2021年5月获评山东省课程思示范项目,教学团队获得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4 结束语

目前,国家特别强调高职院校作为类型教育的育人功能,其中文化传承是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墨子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鼻祖,其教育思想蕴含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宝贵理念,承担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教师责无旁贷,应该潜心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教学,让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与宝贵理念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命,在教学中不仅使学生习得技能、默会知识,还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一章: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N].人民日报,2018-05-03.

[4] 李霞,潘建华.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心理机制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2):63-67.

[5] 王继平.把墨子请进职业院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4):63-64.

[6] 王继平.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当代意义[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0):5-6.

收稿日期:2021-09-25

基金项目: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编号:鲁教师函[2018]17号);2021年山东省职工与职业教育重点课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特色实践教学项目路径研究与实践”(编号:2021-153)

作者简介:陈双(1975—),女,山东济南人,副教授,主要從事计算机类教学、高职教育教学研究;朱宪花(1970—),女,山东济南人,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研究、计算机类教学;李栋(1976—),男,山东滨州人,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类教学。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