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旭
在现代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中,谈话类节目以其简单的表现形式、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受众,几十年来一直占据电视市场的重要份额,成为世界各国电视节目中的主角。谈话节目成功与否關键在于“谈”,谈得是否精彩,谈得是否引人入胜,主持人是保证这场谈话“质量”的核心,其自身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至关重要。
谈话类节目,英文名称是“TALK SHOW”,也被称作“脱口秀”。它是由主持人邀请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展开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其特点是有针对性、感染力强,表现手法多样化,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使受众感觉身临其境。谈话类节目起源于欧美,属于舶来品,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了国内第一档谈话类节目《东方直播室》,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效应,随后,谈话类节目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涌现出一批有口碑、有温度的栏目,如《非常静距离》、《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铿锵三人行》、《风云对话》、《艺术人生》、《对话》、《圆桌派》等,很多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也因此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深受大家喜爱。
谈话类节目需要主持人具有出色的策划能力,把握好节奏,节目节奏张弛有度,做到不冷场、不失控。同时,合理使用背景资料,与现场节目穿插播出,在谈话过程中照顾各方发言要求,使嘉宾、现场观众等都能畅所欲言。
1.出色的策划能力。作为节目方案的执行者和把关人,主持人应该主动参与前期策划,做好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大众熟知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如杨澜、李静、陈鲁豫、窦文涛、曹可凡等,都是出色的节目策划者。因为少了参与策划这一步,主持人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谈话质量就会大打折扣。那么,谈话节目的策划应该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呢?首先,话题的选择要符合栏目的整体风格和定位,凸显一个明确的主题,精心选取相关素材,合理安排结构,正确把握布局。其次,嘉宾的选择要有代表性,与节目主题匹配得当,要考虑到嘉宾的生活阅历、文化层次、情趣修养、言谈举止、表达沟通能力,以及与主持人的协调配合。最后,策划方案应当符合目标受众的需求,谈话节目的传播对象是电视前的观众,传播的目的是吸引观众,得到观众的认可,所以,选题的内容与方式,节目的结构与节奏,电视语言的运用等一系列元素都要受到它的制约。除此之外,话题和嘉宾的选择、节目表现形式、问题设置也要充分考虑到主持人的风格特点,尽量保持节目的样式风格、主持人的稳定性和固定化,让主持人成为栏目的标识符号,进而培养出长期固定的受众群体。很多优秀的访谈类节目都是以主持人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小莉看世界》、《杨澜访谈录》、《可凡倾听》、《一虎一席谈》等。
2.营造轻松平等的谈话语境。很多嘉宾平时侃侃而谈,一旦面对镜头就“怯场”,手心出汗,舌头打结,表情紧张,该说的话,想说的话,一股脑全忘记。主持人站在谈话对象的角度,为其营造一个轻松、融洽、平等、自由的“谈话场”非常必要。《非常静距离·俞飞鸿》这期节目,节目开始俞飞鸿有点放不开,还自曝自己头一晚紧张到失眠。随着谈话进行,现场不时传来笑声,李静又开始提问:“我觉得你没有改变,身材啊、皮肤状态、人的精神真的是冻龄了,你是怎么保养的?”俞飞鸿马上回答:“我觉得很简单啊,只要做你的反面就能做到。”嘉宾从紧张局促到自如调侃主持人,这个转变不得不让人赞叹李静调节气氛的能力。她率真的个性,真诚的态度,为每一期《非常静距离》都注入了热情温暖的能量,嘉宾聊得惬意,观众看得过瘾,这种自然、真实、真挚的情感表达,是每一个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当具备的品质。面对不同职业、身份的嘉宾,主持人都应该一视同仁、彬彬有礼。
3.学会倾听。美国著名谈话节目主持人拉里·金曾指出:“要善于访谈,首先要善于聆听。”倾听,体现了主持人对谈话对象的接纳和尊重,它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国内主持人中,能够把“倾听”发挥得淋漓尽致的非鲁豫莫属。看《鲁豫有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鲁豫手托下巴静静地倾听,恬淡如菊,不愠不燥。在《鲁豫有约·综艺达人欧弟的悲喜人生》里,欧弟谈到当年替父还债的经历,鲁豫在旁边专注地听他讲述,不时用“点头”、“嗯”回应,欧弟说:“我才知道原来这两个叔叔是讨债的债主”,鲁豫随之重复“是债主!”并追问:“意思是说以后这个金额是由你来还?你签的时候不害怕吗?”欧弟讲到爸爸被债主揍得鼻青脸肿,自己当时就想“快让我出去这个地方帮他吧!”说到这里,欧弟哽咽了,鲁豫没有打断他的情绪,默默地递过来纸巾,欧弟稍做调整继续讲述。谈话过程的处理方式,朴素又高级,既有认真地聆听、适度地回应、思考后的重复强调和追问,也有共情态度下的关怀,这种细心、耐心、用心,让讲述者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观者大饱眼福、耳福。
主持人在谈话现场,引导嘉宾及现场观众进入谈话氛围和流程,激发不同思想观念的交锋,调节谈话偏差,最终达到用谈话的形式最大限度地逼近人物心灵,进而折射出整个社会状态。现场交流这一环节是对谈话节目主持人综合能力的考验,那么如何来把握现场呢?
1.提出问题,深入探询。谈话类节目中,“提问”是最主要的、最常用的交流方式,主持人通过不断提问,从谈话对象处获取信息,一问一答间,建立起访谈关系。主持人提问要简洁,避免“弯弯绕”,啰里啰嗦,要客观巧妙地提问,多元化、艺术性地提问,循序渐进地提问。阮次山在《风云对话》专访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时,这样提问:“如果我们真的期盼南亚地区能够和平稳定的话,克什米尔地区的问题就必须首先得到解决。您会参加新一届的巴基斯坦总统大选吗?”提问简单明了,直切要点,看似浅显,实则是为挖掘和追问做铺垫。主持人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谈话效果,谈话过程中,条理一定要清晰,要有准备地提问,不可天马行空。《风云对话》节目成功后,很多人觉得阮次山访谈得很轻松,话题都是信手拈来的,而他本人却表示,并非轻而易举,是事先做了大量“功课”,有备而来。常看阮次山节目的观众能发现,他说话有一个特点:磕磕绊绊,但当他问一些尖锐问题时“磕巴”反而变成了优势,他说:“越想问敏感问题,往往越要‘装傻’,故作词不达意状,这招百试不爽。各国政要都是‘心墙’极度厚实的人,‘破洞’效果不大,但这些政要的心墙毕竟都是肉做的,都有弱点,关键在于用钥匙。”
2.频繁判断,掌控谈话。主持人与嘉宾交流过程中,耳朵要听,脑子要转,要准确地判断倾听到的信息,确认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哪些是正面的,哪些是负面的,不断重复判断和确认的步骤。判断要迅速,不能拖泥带水,何时打断,何时追问,一定要心知肚明,这就要求主持人在谈话中全神贯注,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曾任《锵锵三人行》主编的邹倚天说:“我们希望通过话题体现主持人和嘉宾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一定要真诚,通常我们都能达到效果,但有时候遇到嘉宾陷在一个问题里出不来,就需要窦文涛把嘉宾的思维揪回来,在这种节目形式当中,唯一不能取代的就是一个好的主持人。”谈话节目即兴化的特点,也让节目过程充满了变数,录制前主持人会与嘉宾反复沟通,但在录制中仍然会出现失控的局面,嘉宾要么滔滔不绝,带偏话题,要么浅尝辄止,说不到点上,当然也有一些带给人们惊喜的内容恰恰就是在谈话过程中发现的,无论面对哪种情况,主持人要从始至终掌控节目进程,当好节目“把关人”。
3.思想对垒,聚力征服。在谈话类节目尤其是多人访谈中,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会就某一问题探讨或争论,由此带来的思想碰撞、观点交锋、矛盾冲突,既增加了节目看点,也为大众呈现出多元化的视角。一档谈话节目里,如果只有平淡无奇的讲述或者“尬聊”,会过于平庸,不可能抓住观众。主持人就像大厨,菜什么时候下锅、放什么调料、用什么火候、何时出锅由他说了算。在谈话节目里,主持人拥有“话论”主动权,除了保证各方话语权,还要控制好争论的尺度,并适时发表高质量的令人信服的观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主持人可以运用煽情、幽默、平衡、挑拨、质疑、安抚、解释、强调、调解、肯定等多种表达方式引导各方嘉宾、现场观众积极发表意见,参与话题讨论。在《一虎一席谈》这档节目里,经常能看到激烈的抗辩场面,一如它的节目理念:“这里不是一言堂,所有的意见都备受尊重。”
4.结尾总结,升华意义。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文章讲究的是开头要精,中间要实,结尾要响,谈话类节目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以《一虎一席谈·美国重组供应链,去“中国化”能否实现?》这期节目为例,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要求政府对美国供应链的薄弱环节进行为期100天的审查,包括半导体制造、新能源电池、稀土矿物和医药用品四大领域,并对国防、卫生、信息技术等6大领域的供应链进行长期评估。主持人胡一虎是这样结尾的:“刚才几位嘉宾谈的过程中,有个词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叫‘卡脖子’。当你被‘卡脖子’的时候你会怎么办?是马上束手就擒,还是奋力反扑也去‘卡’对方的脖子呢?第一种情况中国绝對做不到,第二种情况是美国并不想看到的,这个时候会不会有第三种局面呢?中美双方实力越来越接近,‘卡’了半天之后发现,别再‘卡’了,双方各退一步,是不是可能是最好的结局呢?其实中美之间一直是一波三折,如果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多对话,或许能够把过去阻碍关系的绊脚石,变成双方前进的垫脚石和踏脚石。中美关系就像现在的天气,或许真的寒冬将尽,春日可期。”在这个结束语里,主持人借用一个形容词“卡脖子”,对谈话内容做了提炼式归纳,帮助观众再次记忆,其中有建言、有展望,凸显主题,升华思想。
构成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人格魅力的因素有很多,靓丽的外表、不凡的谈吐、高尚的品格、渊博的知识、得体的举止、优雅的气质、美妙的声音等,这种人格魅力是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基于此,主持人应该全方位锤炼自己的能力。
1.过硬的政治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谨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不低俗、不庸俗、不媚俗,严守底线,不碰红线,传播和弘扬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品质的文化内容。
2.全面的知识储备。首先,主持人应该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漂亮的外表是不够的,要多读书、读好书,广泛涉猎,日积月累汲取,先做“杂家”,再做“专家”、“名家”。大众喜爱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杨澜、吴小莉、曹可凡、张越、汪涵等,他们在节目中表现出来的敏锐、智慧、幽默、博学、涵养,庄重而不呆板,活泼而不轻浮,这些无法掩盖的光芒,源于自身拥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博的知识。主持人应该抓住各种机会给自己“充电”,其次,主持人应该强化专业知识,提高主持功力。面对新的媒介传播环境,谈话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把“采编播合一”作为必备技能,熟练掌握电视传播的各个流程,拓宽专业知识领域,台上多实践,借助新媒体平台多角度宣传,台下多体验,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世界,认识更多的事物,丰富人生阅历。
3.独特的个性化风格。苗棣教授在《话语的力量》这本书里曾指出:谈话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节目,其风格与成败主要取决于主持人个人的风格与魅力。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作为栏目的代言人,其风格影响着栏目的风格,其魅力也决定了栏目的魅力,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应该凸显个性,张扬个性,形成鲜明的主持风格,打造主持人品牌,与栏目融为一体,彼此成就。以凤凰卫视《风云对话》主持人阮次山为例,他曾经采访了多国政要及经济领袖,共计达400多人。其以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以及对时政问题敏锐的洞察力,在与各国政要对话时,能够不亢不卑、从容不迫,这种谈笑风生的主持风格彰显了独特的个人魅力,符合栏目的整体气质,使《风云对话》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典。主持人与栏目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主持人以个人魅力使每一档谈话类节目都形成了独有的风格,观众因为喜欢主持人而追随栏目,这些“铁粉”又变成了栏目长期固定的受众群体。
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要想成为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必须从自身的能力着手,努力提高个人修养,用心做节目,用个性和特点立节目,将其视为一门艺术并潜心钻研。只有这样,谈话类节目才能在主持人的精彩表现下熠熠生辉,才能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和关注,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 北京广播电视台
【编辑:孙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