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业
一
不要只把作业当一道教学流程,练习也不是学生要走的一次过场。每节课的作业,如同一次核酸检测,目标达成是阴性,存在差距是阳性。
作业过重,迫使学生打盹,学生闭口不和练习交谈;练习轻飘,放纵学生走神,学生敷衍几句扭头便跑。
教师应把作业当作自己的肩膀,帮学生攀缘而上,看见更高远的天空;学生该把练习当成双足,在岁月跋涉中,感觉目标越走越近。
顺着作业习题,回望课堂,同学们记住老师的语重心长;写下一句一行,发芽吐蕊,完成自己花朵的绽放。
二
学生作业,不似葱绿的韭菜,割一刀便完事。它像医生给患者把脉诊断,开出对症的药方。所以,布置的量要适当,难易搭配,关注个性,分层推进,因材施教。
云烟有意,流水无痕。低年段摒弃书面作业,老师可布置玩的练习,给孩子们一次动手动脚、动口动脑的小小任务,让他们经历一次快乐有趣的历练,在玩中学会合作。
整齐划一,已是作业布置的常态,早已成为固定的模式。当你破解的时候,它已不再是单纯的作业。只有事业型的教师,敢第一个“吃螃蟹”。
三
作业批改是教师肩上的一座山。
愚公移山。在作业本上标明:自查自纠、他纠互查、分组纠查......不失为移山之法。许多行业检查也如此这般,迁移借用又何妨?
作文批改,方方面面全覆盖,费尽气力,结果收效甚微。应当按单元要素,专项批改。只有目光专注,力度集中,才能见着鸟飞,闻到花香。
作文批改,眉批、总批,用几句套话装点教师认真工作的门面,意义何在?按自己的想法,硬性地去改变学生文句的原意,仿佛隔山打虎。不可狗尾续貂,还是尊重学生文句的原意,顺着原句帮他改错纠偏,理通语句。
谈论文
一
无需明说,你是教师,注定与论文关系千丝万缕。
花树也一样。杏花已经盛开,桃花早已打苞,梨花也忙着把骨朵铺排枝头。绽放花朵,是每株花树价值的另一种表达。
如若一棵花树,从未有过花朵绽开、芳香散发、色彩招摇,有谁会关注它,知道它的存在呢?哪怕愿当一颗“落花生”般的教师,将果实深埋,静等发现,你不写论文,终究无法将自己的教育思想结成果实。
不写论文的青年教师,丢掉的不是每天的日子,而是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
二
选题,不可追风逐浪,专选新潮的文题。
潮流会随风而逝,也许只是昙花一现。选题,不可拼接资料,东拉西凑,“搭积木”终究难成正形。选题,不可追求高、大、上,无须大话、套话、空话支撑,也不要接触生锈的文题,你没有马良的神笔。
水要流,花欲开。选你应该写的文题:一是教学有需求,二是长久有关注,三是已经有发现,四是留有好例证。
丢弃记忆海洋中死去的贝壳,捞取波浪里鲜活的珍珠,发现与收获,就是该写的题目。
三
写论文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规则。
论文撰写,得有层次,条分缕析;章节详略,笔力轻重,全靠论点指挥。
论点是全文的灵魂,不能写着写着就把它写丢了。丢了司令,满纸文字便成散兵游勇,招致失败。
四
一间库房,未置货架,又无标签,堆放的货物便会乱七八糟。
常规论文有常态的框架。林林总总的货物置放规定的地方,自然井井有条,一目了然。
开头:依文题亮论点,言简意赅写出论述什么,阐明论述的意义。
段落:论述有提纲。分几个层面、几个角度,或几次实验、几次研究,分成相递进、相佐证的几个有序段落或章节。
每个段落的论述:为什么这般说、这样做?用怎样的实例证明?结果如何、成绩何在、感悟了什么?
结尾:对研究实验、课堂实践中的发现及其意义做简洁的表述。
论文应说有内容的话,说切实的话。真知灼见是论文真正的生命力,过分修饰,缀述太多的时髦词语,反会使论文暗淡无光。
五
拜水向自然,问道访深山。
找篇自己欣赏的论文,对照自己所写的论文,比较研究一番,你便会明白写论文的规则与方法。自学靠阅读。
不蹚水,哪知水的深浅。
依葫芦画瓢,写篇论文。框架不动,先撤下框架上的旧物,再放上自己的新货,你心中的问号立马会换成感叹号。
梦在远方,远方就在自己心上。
谈精讲多练
回忆,是一份感念,一种心情。
60年前,我18岁,被分配到一所山村小学任教。学校坐落山凹里,没有围墙,四周草木葳蕤,鸟鸣虫吟。两间瓦屋教室里,陈旧的课桌凳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全校54名小学生,一、二、三年级组成一个低年级复式班,四、五、六年级组成一个高年级复式班。学校有校长、教师共4人,晨钟暮鼓,烧饭摇铃,轮流值日,无涉级别。
复式课堂,教师被不同年级“纠缠”。每一节课,必须因材施教,备三篇不同年级课文,还要把授课与当堂作业时间统筹安排,分层推进。
一节课45分钟,三个年级共享。四年级动脑听讲,五、六年级动笔写作业;六年级动脑听讲,四、五年级动笔写作业。精讲要见深度,多练要增力度,精讲多练成就恰到好处的授课。
复式课堂,教师讲解,学生作业,泾渭分明,时间刻度精准。
复式教学,感受课程步伐在时空间隔中如何绕道前行,你便知这节课该讲什么,怎么讲,讲多少。复式教学,发现教学任务要在仄逼的时空里圆满完成,你便明白学生该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
剔除唠叨,剥离宽泛,讲练互助,不离目标。只有如此,才是复式课堂对精讲多练的真实表达。
谈读写结合
教后笔记,留着思考与回忆;回望课堂,能见阳光和阴雨。
30年前,我还在南京市钓鱼台小学任教。有天午饭前,劉校长匆匆过来通知我:下午有上海教师代表团要来听课。
还有两个小时就要上课了,今天要教的是散文名篇《故乡的杨梅》。我想,常态课堂变作公开课,总该有亮点闪耀,有智慧花香。我走出校门,沿街踱步,想象着,思考着。
《故乡的杨梅》这节公开课的教后笔记,我是这样描述的——
课堂内外挤满听课的人。
15分钟过去了,课堂平平淡淡,规规矩矩,毫无特色,听课之人有些失望、难耐了。其实,这一刻钟是对课文的精讲,也是为后半节课铺垫基石。
16分钟时,课堂蓦地一阵哗然,学生一下子由刻板变生动了。课内气氛活跃起来。因为我从衣兜里掏出四包山楂片,挨个儿发给每人一片。
小小的山楂片,如同魔术师手中的道具,那般诱人。
我回到讲台:“同学们,山楂片跟杨梅有相似的特点,刚刚老师已讲解了。现在,请你们先看看手中的山楂片是什么颜色,再摸摸手感如何,光滑还是粗糙;咬第一口,尝尝什么味道,再咬,再嚼......仔细体会它在嘴里的感觉......最后,仿照课文描写杨梅的方法,每人用100字写出吃山楂片的感受......”
学生兴趣盎然,小眼睛里思索的火花在闪耀;一片沙沙的写字声继而响起......
这节课,上海来的老师评说:这是真实而健康的课堂,没有打磨的痕迹,却闪亮出教学艺术的光泽。
这节课结束,一粒种子已经破土。破土的种子让我明白:阅读和作文,就像是一枚硬币,它是有两面的一个整体。为什么非要把它们割裂,丧失生命的精气神?※
(杨清生,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